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书稿,一篇作品,能不能出版或发表,应该由谁说了算?这好象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却时常能听到这样的事情:一种情况是某人写了书稿,找出版社得不到出版,就给某领导同志写信,强调自己的书稿质量如何高,社会如何需要,出版意义如何大。这样,且不管事实是否真正如此,只要领导大笔一挥,予以同意,就等于拿到“令箭”,出版社再有不同看法,也不得不照办。也有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出版社决定出版一般学术性的书稿,某人有不同意见,也随意干预。这样都不好。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是几十年来形成的不好的积习,到现在还远远没有解决好。审定稿件有这个问题,处理其他事情直至司法部门在执  相似文献   

2.
“包”字能不能进社?这是出版界议论的热点。有人认为,出版社是事业单位,不能搞承包;出版社一搞承包,就会影响贯彻“两为”方针。也有人认为,出版社只有搞承包,才能充满活力,更好地贯彻“两为”方针。这两种对立的观点,谁是谁非,很值得我们探讨,以更好地推进出版社的改革。我认为,“包”字可以进社,出版社搞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利于贯彻党的出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图书作为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  相似文献   

3.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对出版社的性质问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出版社成为企业,什么书赚钱出什么,赔钱的书就没有人出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有的说,出版社还是应该按事业单位来办,不能搞自负盈亏,出书赔钱由国家拨款,这样出版社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出书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有的说,出版社作为纯事业单位,我们过去搞过,那样虽然没有后顾之忧,但出版社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知识分子的才  相似文献   

4.
延琳 《出版参考》2005,(4X):17-18,20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出版社反映退货多,回款难,销售越来越难做了。出版社怎样策划适销对路的产品,在每年十几万种图书中脱颖而出,并让准确的信息到达准确的读者群?两三年前,许多出版社尝试设立市场部或营销部。据不完全统计,商务印书馆、高教社、外研社、人民文学社、电子工业社、中国旅游社、中国电力社、人民军医社、北京大学社、机械工业社、科技文献社、教育科学社、科学社、海天社、世界知识社、法律社、华中师大社等多家出版社都成立了市场部或市场营销中心。一份调查表明,大多数出版社都认为,市场部非常重要;但具体如何操作,却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方案,许多出版社也是在摸索中前行。近来了解到,市场部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复,一些出版社对市场部的工作不很满意,有的市场部已经或将要被撤消。市场部到底是什么职能部门?它应该如何定位?它的绩效如何考核?我们采访了几家出版社的市场部,冰水知寒,一叶知秋,希望从此窥见目前市场部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当摄影记者,搞新闻摄影,如果不理解新闻,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新闻摄影。这样,就不知背着照相机干什么,也就很难搞好摄影工作。现在,有没有摄影记者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呢?我不敢说很多,但也不敢说没有。至于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却还不少。事实上新闻摄影不真,不新,不活等等问题的存在,同一些同志不懂什么是新闻不无联系。所以,当好摄影记者首先要认识新闻。一、理解新闻“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千万巨资版权采集计划"前段时间被媒体广泛报道以后,引起很大反响,能不能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进行该采集计划? 童之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特别想说一说,这么多年很多出版社的领导,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赢利模式是什么?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出版社应该成为数字出版的主力军,但现在出版社心中就是有这么一道坎,看不清楚赢利模式,不愿意进来做这件事,那么怎样让出版社下定决心呢?  相似文献   

7.
选题计划是出版社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制订选题计划是例行公事,因为要制订计划,就不妨把选题设想得大一点,调子定高一点,至于能不能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计划计划,纸上画画,落实下来,一句空话.所以选题计划年年做,但往往执行率不高,计划和实际脱节.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部分出版社存在着的编辑策划能力、组稿能力不强,出版社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认为图书的印制质量是印刷厂的事,与出版社关系不大。出版社的成员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对图书印制工作不甚熟悉,加之忙于案头工作,因而几乎无暇顾及图书的印制质量。为了声明印装质量由承印厂负责,出版社往往在图书的主书名页或封底加上“本版图书若有印刷装订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之类的话。诚然,承印厂应该对印制质量负责,而出版社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吗?  相似文献   

9.
目前,不少出版社正在试行层层承包,有些已承包到个人,可谓彻底。承包中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效益,搞承包方案或愿意承包的单位、个人,恐怕在这个问题上考虑最多。承包后,或出版社成为一个独立的成本核算单位,或编辑室成为一个独立的成本核算单位,乃至个人成为一个独立的成本核算单位。不少出版社都认为,承包不应到个人,那么到编辑室是否就好呢?我看,这个问题也值得再研究。编辑室一旦成为独立成本核算单位,其经济效益的好坏自然就成为衡量这个编辑室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如果经济效益好,赚了钱,不仅编辑室内部人人振奋,说话财大气粗,而且出版社上下都认为,这个室立了大功,为社里创了收入,做出了贡献;反  相似文献   

10.
选题是一个出版社工作的集中反映。看一个出版社的工作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它的选题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透过选题去看一个出版社的出书、看它的发展趋向、看看它的指导思想,从而进一步去评估它的出版工作。有人把选题比作出版社的一面镜子,是有道理的。选题是什么?从表面上看,它好象就是准备出书的一些题目,而把这些题目汇集起来,便成了选题计划。这就把选题看得太简单了。我们认为,选题包括确定选题和制订选题计划两个方面:首先是要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出我们所要出书的题目。然后在此基础上经过  相似文献   

11.
宣传与信息     
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这几年形势很好,但我们家底薄,还是一个穷国,而且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是要搞建设,不能认为现在富得不得了,可以享受一番。前些时候,我们在宣传上讲得不清楚,好象到处都是万元户。应当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和几位同志谈起记者的修养问题,有两种意见。有的同志认为:记者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譬如说,搞商业报道的记者,就应该系统地研究一下商业,尽可能地丰富商业知识,力求使自己成为商业工作的内行,成为商业问题“专家”。另一位同志却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记者的活动天地是无限广阔的,记者的知识也就应该十分渊博。因之,记者的求知领域也必须尽可能地扩大,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他说,记者应该力求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懂的“杂家”。  相似文献   

13.
大学出版社如何办得更好?如何进一步地繁荣出版事业?我们认为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如何把握大学出版社的方向关于大学出版社的性质、方针和任务,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问题是如何理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大学出版社首先是我们整个国家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像其他出版社一样,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  相似文献   

14.
1 在出版改革中,人们对出版社能不能搞承包意见纷纭,说法和作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出版社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因此不能搞经济承包;另一种认为,出版社生产的图书也是商品,出版社实行企业  相似文献   

15.
教学做合一     
徐娅婷  安文华 《大观周刊》2011,(40):108-109
中国人挺讲究悟道。那我们搞教学的人也会问: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现在我说出来好象很自然,可是这个问题在我的脑子里转了很久,却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04,(7):22-23
从纯市场角度来分析,造书码洋亿元以上出版社,哪些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各种因素,教育类出版社不应该最具有市场竞争潜力.那么,谁家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冲劲十足呢?  相似文献   

17.
叶路 《编辑学刊》2007,(1):11-15
近几年,随着出版业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版利润率不断下降.从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出版社的利润率向正常水平回归的时候,行业内外对出版社的看法和要求是否应该同时转变?出版社还属于暴利行业吗?对出版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应该有怎样的预期?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大跃进,搞古旧书发行工作的同志如何跃进,感到缺乏办法,前途茫茫,思想沉闷.主要有三个问题没有搞通. 一是厚今薄古方针提出后,大家都不钻古人的书了,我们却还要搞古旧书发行,似乎很不光彩,没有前途. 二是人家都在研究如何多快好省,如何为工农兵服务,古旧书发行如何多快好省和为工农兵服务? 三是很多同志认为古书来源不旺,去路也很少.它不能像毛巾、袜子那样可以不断生产,经过若干年收购,来源就会枯断.厚今薄古提出后,买古旧书的也很少了,不像前年和去年上半年那么兴旺;那时买书的不是论本,而是把整个店、整个书架包下来,现在却很少问津. 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谈谈古旧书发行工作的意义和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9.
现在很难看到出版社的图书目录,在《新闻出版报》上偶然也登些广告,但内容有限,一大块广告只登很少部分书目,信息量太少,浪费了版面。现在有些出版社还学厂商企业登广告样式,搞多种名目的庆贺,大块大块地登祝贺单位名单,或大块登出版社简介和老总们的玉照,或留大片的空白,这对口袋瘪瘪讲实惠的读书人有多大意思?出版社和厂商企业不同,不  相似文献   

20.
出版业的转企改制工作按照既定的步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地方出版社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转制工作,大部分的大学出版社也接近尾声,中央部委出版社的改制工作已经启动,进展应该说比较顺利。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出版业转制改革即将大功告成呢?这是出版人所关心的问题。转企改制不是目的,改革是为了发展,这个道理在理论上几乎人人都懂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成为今天转企改制顺利进行的动力却主要是因为有退税的优惠政策。因此,在许多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社,出现了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除出版社的牌子和印章上多了有限(责任)公司几个字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