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杰 《黑龙江档案》2014,(5):135-137
正汤原县因一条汤旺河而得名,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北约50公里处。这里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在6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县博物馆珍藏的大量出土文物,昭示着先人生活的气息;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家就在这里开展革命的活动,"红色汤原",是后人对汤原最恰当的评价;这里更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神圣国土的危急时刻,  相似文献   

2.
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40年的艰苦创业,已今非昔比。当你携妻带子踏着平坦的马路漫步街头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有多少英雄儿女为打开绿色宝库所历经的百般艰辛和困苦;当你同伴侣漫游北山公园和滨河生态园或嬉戏,或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又有多少英雄儿女长眠于雪原林海之中;当你在各自的岗位上愉快的工作或静坐家中细细品茗,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曾在这块土地上战  相似文献   

3.
去年国庆节,翟永太送来他即将付梓的书稿,让我作序。展读厚厚的书稿,彻夜难眠。他使我这个很少与警察打交道的人,对当代中国警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因为这本放声高唱正气歌的好书给我上了一课。英雄出自凡人,成为英雄也是凡人。我十分喜欢这个书名:《凡人:英雄》。现实生活中,多少凡人梦想成为英雄,却往往成不了英雄,不想当英雄的人反而成了英雄,这就是英雄与凡人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该书好就好在用真人真事、真言真语、真情真意、真理真经,阐述了英雄的平凡和伟大。作者不是用笔在写,是在用心来感悟每一位英雄。我们的时代是…  相似文献   

4.
1964年,当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已红遍全中国,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肯定时,一名小记者,冒天下之大不韪,通过内参的形式,指责大寨红旗是虚假的,指责大寨支书陈永贵作风不扎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生动叙述了抗日老英雄董万功及乡亲们积极抗战、精诚团结、奋勇杀敌的事例。董万功的家成了地下党在绥中最早的也是最可靠的联络站,董万功为辽西抗战积蓄武装力量,并为辽西地区迎来了抗战的胜利。红色档案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存之基、力量之源,是革命的胜利之本。这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的一句箴言:"权为民所赋。"  相似文献   

6.
大寨,一个曾经震惊四海、享誉九州的小山村,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今天,在雄奇壮观的虎头山下,大寨人凭借崇高信念在新时代构建了新的辉煌业绩.我们深深地感悟到,与时俱进的大寨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在大寨人的经验抑或精神里,有一条是干部不脱离劳动.他们把此上纲上线为本色,如果哪位干部脱离了劳动就是忘本,就是脱离群众.这条经验在农业学大寨时非常时髦,在农业不学大寨时仍"余毒"甚广,被不少行业和部门视为宝典,起码在大寨人看来,仍然是甄别干部好与赖的标准之一.当年陈永贵凭着优秀出众的劳动当了基层干部,后来到了中央,头上仍然裹着白毛巾,仍然把带头劳动视为光荣.只要一回大寨,就加入劳动的行列,有时候不进家门,直接上地头.  相似文献   

8.
学大寨     
"农业学大寨"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影响了中国十四年的时间.从1964年初,毛泽东提出--农业要靠大寨,"农业学大寨"的标语就遍布大江南北,"大寨红花遍地开"的歌声就响彻长城内外.截止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间段,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学大寨时期".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开始了残酷的大屠杀,墨家的弟子被迫东奔西跑。这天,墨家大弟子姬伯常带领徒弟季子耕和屈娴、水镜,下山打探情报,刚刚走下山,就看到秦国的踏弩在追杀自己的弟子,屈娴和水镜回墨家大寨报信,姬伯常和季子耕去救幸存者。  相似文献   

10.
这两天参观了大寨,特别是今天听了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同志的介绍,对新时期的大寨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刚才郭凤莲同志讲了,今天的大寨坚持高举两面旗帜,那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高举艰苦奋斗的旗帜,我觉行讲得非常好.现在有的年轻人来大寨参观,他们看不到狼窝掌,也看不到梯田,因为大寨的梯田从山下往上看都被大量的植被和树林淹没了.  相似文献   

11.
大寨新故事     
最近出版的一期《新民周刊》发表题为《新大寨纪实》的“特别报道”。文章回顾道,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那时起,一场学大寨的运动延续了15年,它和“工业学大庆”并称为两面红旗。大寨“一大二公”,为毛泽东一往情深的人民公社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而陈永贵作为“毛主席的好学生”,后来也从小山沟走进中南海,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然而,随着1978年农村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行,大寨寂寞了。一场悲喜剧过后,我们又重新听到了大寨的声音。进入90年代,当地政府再次提出:重新发扬大寨精神。村委会主任贾春生说:“陈永贵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今天改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是我成长的摇篮. 太行山是我采写新闻的大舞台. 1964年春天,我第一次到大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派我为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采写大寨玉米"三深"(深耕、深种、深刨)种植法.专题节目传播大寨科学种田经验. 这是一次43年前媒体在大寨的单项联合,今天在大寨召开第四届太行山新闻论坛是多家媒体的大联合.  相似文献   

13.
<正>档案是人们在其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家、民间艺(匠)人等著名人物形成的档案,称为名人档案.主要包括族谱、家谱、日记、手稿、书信、著作、研究成果以及反映他们生平的传记、报导等.云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山川秀丽,资源丰饶,26个民族的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近现代历史上,各族人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演进中,在反抗外来侵略、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涌现出了一批批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人物.如护国运动的先驱蔡锷、唐继尧,带领云南人民抗日和建设家乡的爱国民主人土龙云,被誉为“军事泰斗”的爱国将领杨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人民音乐家聂耳,滇派京剧创始人关肃霜,云  相似文献   

14.
<正>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为追寻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土地变革、改善民生的伟大创举,2010年底,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就开始联手全国六省党史  相似文献   

15.
从1964年毛泽东提出“农业要靠大寨”,至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这一阶段被称为“学大寨时期”。大寨成了规范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社员行动的样板,也是人们向往和朝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作了10年记者,以我个人之见,唯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生活,去观察,去揣摩,去领悟,去提取,“新闻眼”才能亮起来,才易发现和采写到有价值的好新闻。1991年5月,我到河北威县采访,了解到女植棉能手于一秀的事迹。她是威县方营乡西徐固寨村的农民,1963年的回乡知识青年。近30年间,她从平凡的土地上寻找发展的机会,立志要通过脚下的土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她利用所学的知识探索棉花高产之路,成为植棉能手,10年中向国家交售棉花近4万公斤,同时又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在全县推广,不仅自己过上了小康生活,还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  相似文献   

17.
“农业学大寨”,这是一句每个4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熟悉的话语。大寨。这个一百多户人家,不到2平方公里的村子,由于其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全国农村的榜样。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还曾被提拔成了国务院副总理。改革开放之后,大寨一度走人沉寂。如今,沉寂多时的大寨再次被人提起。因为它修了一座庙。并香火不断。在意识形态的高烧退却以后。大寨是怎样的大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博览     
记者怎样认识英雄? 诸晓在《变革观念才能打破模式》一文中认为: “穷、苦、脏、累、死”成了英雄的一种模式,主要还是要从记者的观念上去找原因:一是记者如何理解英雄人物的时代本色;二是记者如何从自身陈旧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时代的英雄不仅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具有献身国家、事业的强烈事业心,而且在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英雄的山。太行人民,英雄的人民。我们人民日报太行纪行组一行从踏上太行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太行革命历史浓抹重彩的英雄画卷:华北革命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二九师司令部、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十字岭左权将军纪念亭、西柏坡纪念馆……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太行老区大地时,眼前又涌现出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共同致富的新一代英雄群体,他们中有西戍村党支部书记刘金鱼、郝家村党支部书记郝泉水、无坊村党支部书记韩二秃、下口村党支部书记阎惠生、西水碾村党支部书记郄德培……在涉县西安居村,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动人的景象:在红旗招展的水利工地上,男女村民们肩扛手抬,兴修蓄水池和水渠。70多岁的老大娘坐在池边,  相似文献   

20.
车缘     
车缘吴宽宏自从吃上新闻记者这碗饭,算是与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天两头少有不坐车的。特别是在祖国大西北的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当个满天飞的记者,坐车更是成了家常便饭,抬脚动腿就得乘车。久而久之,在饱尝了乘车时的酸甜苦辣之后,也就慢慢地学会了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