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朗朗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结合《新大纲》谈谈对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认识。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充分地读",首先要读准,继而在读准的基础上读熟、读好。  相似文献   

2.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使学生有效地朗读,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才能使阅读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杨春美 《文教资料》2008,(35):116-117
本文从要让学生充分"读"、要让学生"读"出自己、要让学生"读"出空白、要让学生有个性地"读"、要让学生"读"出疑惑、要珍视学生"读"的独特感受六个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提倡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独立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语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因此,只有读得充分,才能悟得到位。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以“读”为主,教师主“导”课堂,而不独“占”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读得充分 悟才能到位@马希芳$宁…  相似文献   

5.
一、训练"读"的方法1.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读文本,学生才能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说得到位。同时,教师更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方能更深层次地做到"读中悟情"。  相似文献   

6.
邹敏 《文教资料》2011,(26):47-48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的创造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读,专注地读,兴味盎然地读,使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课,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7.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琅琅的朗读声中,让低年级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感情.只有将情感真正地融入朗读课文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朗读品质,使朗读有质的提升,丰富朗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堂中,我觉得,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9.
“读”和“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注重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读”和“练”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最佳方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读”得到位,“练”得充分,并把“读”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读”和“练”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读”和“练”中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学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强调了“让学生充分地读”的重要性。那什么是“充分地读”呢?我认为,充分地读既指要多读,反复地读,也包含有尽情尽兴地读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充分地读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思考,使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老师则是导演,组织、引导、点拨、调控、激趣,使学生主动地读,兴趣盎然地读。比如,教学《拾贝壳的小姑娘》时,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阅读,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一是初读感知。运用“当画家菖菖时,小姑娘菖菖”的说话设计,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把握。二是再读感悟。借助“小姑娘真菖菖啊!”的句式表达出“善良”“真诚”“乐于助人”这样的感叹。三是研读深悟。抓住小姑娘神情变化的语段,仔仔细细地品味,从而去发现、去领悟小姑娘等待的不易以及人性的善良…  相似文献   

12.
所谓朗读就是大声地读.只有大声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朗读的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又可以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显然,朗读在课堂教学中占着一定的地位,然而,怎样才能朗读好,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朗读,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倡导以读为本,但重在指导学生读中有感,即通过读来强化感知,深化感悟,进而使学生受到感染。所以,阅读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在充分读书中指导学生从感知到感悟,再到感染的动态发展过程。一、调动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充分感知阅读教学只有在坚持以读为本的前提下,调动主体全部感官参与,全方位、立体式地  相似文献   

14.
马美英 《成才之路》2009,(30):86-86
一、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1.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读文本,学生才能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说得到位。同时。教师更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方能更深层次地做到“读中悟情”。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主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言感受,在读中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的基本策略保证学生充分地读,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吴丰军 《时代教育》2010,(6):210-210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要全面推进新课程的教育改革,就要求教育改革要面向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结合新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笔者所作的一些教学实践,本文认为除了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外,在课堂上还应该从读、说这两方面,阐述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读起来,充分说起来,使教师更加地上好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只有充分、认真地读,才能深入文本.让学生读可以是精读、读出情感;可以是品读和拓展读,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把同类或作者其他文章一起比较,从而更能把握文章的风格和感情;可以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中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练读、演读,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有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心灵相通。语言的感受最初来自读,立足点在于读,读中感悟,读中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感悟语言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陶冶情感。”以读为本 ,并不是进行机械地朗读背诵 ,为读而读 ,而是要教师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等方法 ,促进学生自主地读 ,从而达到“以读促思 ,以读激情 ,读中感悟 ,读中迁移”的目的。一、以境诱读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 ,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幻灯、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 ,营造读的情境 ,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 ,引起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