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死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它似乎成为文学创作者始终都无法割舍的情结.一向以温情写作的迟子建也在她的创作中执著于对死亡的抒写,在一种深沉的基调中她以独树一帜的特有视角进行温暖的人性言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这一主题.在这种言说中她实现了对生命的超越以及反观,完成了一次向死而生的完美旅程.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小说中的人物多是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作者擅长以温情的笔墨描写他们的酸甜苦辣,使得许多读者倾向于重视其作品中温情的美,而忽视了从作品情节的安排布局角度,关注温情在小说中作为作品表现手段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自登上文坛之初,迟子建就坚持将目光和笔墨投注在故乡,执著地发现黑土地上生命的"美"与"痛",以怡人的温度、氤氲的温情建构起独具一格的个人风格,并在长达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将自己的文学信仰与理想贯彻始终。虽然迟子建并未确认自己"启蒙精英"的身份,但通过对其作品的细读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温暖和温情是有力量的,其意义便在于对人和人性再次启蒙,帮助人们完成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寻觅与构建。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一直以其独特的文风屹立于文坛,以清新灵动之风淡然地远离斗艳争奇的姹紫嫣红。她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无不洋溢着温情之光,虽然也常常散发着浓郁的感伤之情,但其总体特征是温情主义。温情的力量散见于她文章的处处,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在小说中用一种温暖的充满人性的笔调叙写着种种温情,构筑起一个美好的温情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用充满温馨与爱意的温情关怀来缓解生之疲惫,消解现实的罪恶,抵御生存的苦难。使人们在感伤中有慰藉,在艰难中有希望,在冰冷中有温暖。  相似文献   

6.
本试图论语迟子建小说中的常见情节“父亲之死”源于作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的心理情绪,并以“父亲之死”为线索来解读其小说中浓重的死亡意识、“灵魂”的频繁出现以及小说中传达出的富有悲剧感的幸福观与完美观。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以来,迟子建一直以自己的风格与笔调述说着生活、人生、社会与人性中的美好与残酷,在作品中她一方面挖掘着世间的美好,给我们以温暖与美感;一方面也揭露着残酷与黑暗,书写着疼痛、关注着现实。她的《原野上的羊群》就表现了这种温情与悲戚。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小说近年来在众多创作流派和创作风格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有鲜明的死亡意识,这种死亡意识是迟子建体验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她所写的死是死生契阔的人间感情,也是大自然的轮回替换,传达出作家对于生命的关照,并且以死亡的方式表达对于不尊重生命的强势社会力量的失望与抗拒,构成迟子建小说的深层话语。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 ,始终贯穿着“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在对亲友、底层民众乃至一些罪犯的描写中 ,皆闪烁出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这表现了作家可贵的民间立场和善良情怀。然而其无节制地温情表达 ,多少也遮蔽了人生世相丑恶与残酷的一面。近年迟子建注意把温情的表达建立在对现实及传统偏见的深刻批判之上 ,故显得深婉动人又坚实有力。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小说与黑土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土民俗与文学的联姻应源于上个世纪"呼兰河"女儿萧红之手。迟子建是萧红创作的承继和发展者,她带着"北极村童话"走上文坛,倾情地抒写着边陲的"原始风景"。文章主要探讨了迟子建的小说和黑土民俗的姻缘关系,并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个方面分析迟子建小说的民俗形态。  相似文献   

12.
禅宗文化作为我国文人作家创作的传统文化背景之一,对他们总是起着显在或潜在的影响。迟子建的小说《起舞》就不自觉地潜藏了深厚的禅宗文化因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自在怡然的生命旨趣,自主超然的生命旨趣和自由飘然的生命旨趣。禅宗文化内涵使《起舞》显现出了人文终极关怀色彩,具有了超越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一个悲剧意识很强的作家一她的小说通过婚姻和爱情的悲剧描写,初步探讨了悲剧在当下中国的存在形式。这一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理念,她把对悲剧的思考上升到形而上二的高度,把悲剧成因的探讨由外在因素指向主体,即悲剧是人性自身的趋向完美的必然性和人性缺憾的必然性的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的乡土小说家队伍里,迟子建以其独特的身形为人瞩目,好以自己对生活朴素的,审美的理解,悲悯而不阴霾的情怀,执地表达着对黑土地的深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好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生灵是诗性的生灵,而“幻想”则是好对艺术的理解和言说方式,这使好的乡土小说总有一种凌架于作品中人,物,事件之上的形而上性质。  相似文献   

15.
致力于探讨迟子建笔下的乡村世界,发现:这里的人生是残缺的、悲剧性的,而迟子建以月光与酒式的生命哲学应对这生命中本有的残缺,使生命回复到初始的圆融状态。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17.
《额尔古纳河右岸》几乎以无标记、无刻度的思维叙述着一个民族、一类人群的历史,不仅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实愈来愈远,而且可能是反现代、反现实的。作品实际上是在为现代人寻找生命轨迹。从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和生存方式,也看到了一种信仰的坚守,作品是在被抛弃的历史中重新寻找一种精神。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历史生活的古朴、典雅与现代人的生活旨趣是一种必然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婚姻与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而在描写这类主题的作品中,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本书中,奥斯汀通过描写四对年轻人的婚姻与爱情,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文从爱情、金钱与个性三个角度,阐述了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那就是: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双方的性格也会对婚姻是否幸福产生影响。她既反对为钱而结婚,也反对轻率结婚,强调婚姻中感情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1]从女性视角描述了加拿大小镇上的平凡女子的普通家庭和婚姻生活,以及所面对的种种家庭矛盾的烦恼和无奈。基于《逃离》的短篇故事中婚姻形象和特征分析,揭示二十世纪中叶加拿大中下阶层所面临的婚姻困境。  相似文献   

20.
精神的圣火永不熄灭——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主题几乎贯穿了海明威的所有作品。深入研究海明威传奇的生平和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发现作家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敏感和偏爱,这种敏感和偏爱形成了浓重的海明威式的"死亡情结"。作为拳击家、渔夫、猎手和作家的海明威将创作与享受、爱好与事业融为一体,亲身体验死亡,感悟死亡,参透了死亡的真义。从作家的"初识死亡"、"直面死亡"和"超越死亡"三个方面能够解析海明威"死亡情结"的成因,重新理解海明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