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义华 《图书馆论坛》1995,(2):51-52,27
建立一个有特色的现代化图书馆屈义华(佛山市石湾区图书馆)建立一个有特色的现代化图书馆,是我馆的办馆方针。建馆近两年来,我馆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馆发展的道路。1白手起家建新馆石湾图书馆馆舍面积为2,500平方米,楼高五层,开馆于1992年10月18日,为...  相似文献   

2.
李花 《图书馆论坛》2001,21(6):94-95
我是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退休职工 ,退休后又被图书馆返聘回馆继续工作至今。我馆现有藏书 4 0 0多万册 ,其中有数万册因收藏时间长、流通多、虫蛀、尘蚀而破烂不堪的历史文献。我就是每天面对着这些需要修补的烂书默默地在补、补、补……我是 1981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中山图书馆的。当时中山图书馆在广东山区连平县建造了一个“战备书库” ,库内珍藏了 5 2 814册善本图书和一批珍贵资料 ,需要人员在那里从事图书保管工作 ,领导上认为在馆的我丈夫是部队转业干部 ,一向工作积极负责 ,是不怕苦 ,不怕累的好同志 ,是干这项工作最适合的人选…  相似文献   

3.
毛秀清 《图书馆论坛》2002,22(3):114-116
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进入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行列 ,回顾二十几年图书馆工作的历程 ,真可谓 :道路坎坷 ,步步艰辛。1 图书馆激励我重又坐在课桌前我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 ,也与许多同仁一样 ,纯属偶然。由于生不逢时 ,在唯成份论的沉重阴影笼罩下 ,我失去了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权利。与全国无数“臭老九”家庭出生的子女一样 ,小小的年纪就踏入了社会自谋生路 ,直到 1981年调入高校图书馆。由于历史的原因 ,图书馆过去被当成老、弱、病、残加照顾的收容所 ,因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人员安排上 ,90年代以前是从不考虑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图书…  相似文献   

4.
1999年9月初,我参加了东北三省的图书馆学会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召开的第八届联合年会,见到了一大批新世纪的图书馆员;在分组讨论会上情不能禁,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许多同志听了都建议我写出来,于是就有了这篇小文.篇名原是年会设定的选题之一,而我本来未曾提交论文.所以就加上了"也谈"二字.  相似文献   

5.
我所认识的于鸣镝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10月17日惊闻于鸣镝先生仙逝,很是惊讶,继而遗憾.惊讶的是,2005年10月还听我哥哥毛赣鸣说他去了一趟大连,并到于老先生的府上拜访了他,我还看到了他们在于家客厅拍摄的合影,看上去他是一个很健康的老人,一副斯斯文文的学者模样.  相似文献   

6.
又到木棉花开时—我在图书馆的日日夜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宝珍 《图书馆论坛》2001,21(5):102-103,42
踏着新世纪的步伐 ,又到木棉花开时。弹指一挥间 ,我已在图书馆送走了几十个春秋。 1972年木棉花开的季节 ,我走进了图书馆 ,成为图书馆的一员。几十年来 ,风风雨雨 ,花开花落 ,岁月的流逝 ,总是脚步匆匆。留不住的岁月 ,却留住了让人难忘的情怀。1 图书馆与舞台我从事图书馆工作 ,纯属偶然。我原学中文专业 ,196 5年在华南师院 (即现在的华南师范大学 )毕业后 ,被分配在学校当教师。由于出身于教师之家 ,从小对老师就情有独钟。如果不是“文革” ,可能至今我还是一个手执教鞭的教师匠。“文革”期间 ,我与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样 ,被下放…  相似文献   

7.
我所了解的美国大学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学俭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3):74,76-74,76
我所了解的美国大学图书馆王学俭(兰州大学思想品德教研室)在美国两年(1993—1995)多的学习进修生活中,除了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外,还到过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宾州大学和一些社区图书馆。其中威斯康星大学是一个典型的巨型大学,共由27个院校组成。我所...  相似文献   

8.
<正> 我走近“文献检索”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且依时间先后,分为书、工具书、文献检索三个阶段加以叙述。事多琐碎,聊为鸿爪之志耳。一 书 书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一个早年的偶然机遇,使我对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和它打了几十年交道。  相似文献   

9.
武德运 《当代图书馆》2005,(3):69-69,80
每当看到三三两两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沐浴着初升太阳的霞光,健步走进图书馆,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地接待读者的时候,我便会心潮起伏,感慨万端。回想起几十年前我进入图书馆时,也是一个满头黑发的青年,随着一年又一年岁月的流逝,现在已是满头华发的老者。几十年来,酸甜苦辣,各味备尝。面对各种机会和诱惑,内心也曾有过波动,但并没有采取行动。现在扪心自问,我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是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图书馆事业。抚今追昔,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作为一名终身战斗在图书馆岗位上的老战士,在经历了几十个寒暑之后,终于依依不舍地退休了,四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一个人来说,是从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青年到年已古稀的垂垂老者的漫长历程。至此,我可以无愧地说,我已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图书馆事业。抚今思昔,感慨万千。这其中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对现实的思考。在任职的  相似文献   

11.
1979年,我在富源县文化馆任会计兼职管理图书,上级安排我筹建富源县图书馆,专门到云南省图书馆购买图书馆业务用品。1980年我们正式批准建馆。1981年,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会在腾冲召开.我去参会的过程中两次到省馆。会议期间与省馆的领导和各位老师开始接触认识。也是这次会议贯彻中央书记处对全国图书馆工作的批示,为图书馆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和鼓舞了我投身图书馆事业的信心和力量,从此让我和云南省图书馆结下了三十年的情缘。  相似文献   

12.
各位代表:我受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的委托,向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成立于2001年7月,迄今已四年。过去的四年是我国“十五”计划全面实施时期,是我国开始全面协调发展的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图书馆职业道德、图书馆权利已经成为社会和图书馆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图书馆已经成为缩小社会差别、均衡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因素。一个新的机遇摆在了图书馆人的面前,新机遇带来新挑战和新发展。七届理…  相似文献   

13.
谈毕生 《图书馆》1991,(3):34-36
我馆十分重视工具书的收藏和使用,建馆不足五年已收集工具书2400余册,资料性比较强的书籍3600余册,并设立了专门的咨询室,将工具书集中存放和使用,成为我馆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说是我馆的一个特色馆藏,在为读者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7年以来,咨询室共接待读者660多人次,解决问题2200余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比如参加各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10年志愿者行动辽宁培训点的活动过程中,西北大学的杨玉麟教授在讲课中提到了山西省的几位基层图书馆馆长,他一个大男人竟然在讲堂上当众热泪盈眶,这让我十分震撼,下来就请他去帮我约稿,具体讲讲这些让他感动到流泪的馆长的故事。志愿者行动结束后,我很快就收到了杨玉麟教授发来的稿件,看过稿件后我好长时间都无法走出一种情绪,故事中的两位主角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有一份沉重。第一位主角——杨尤珍馆长,我随着朴实的文字跟着她的故事走,原以为又是是一个我们司空见惯的故事——艰难到难以为继的图书馆,一个馆长带领他/她的伙伴们执着地前行,只是为了让一个被叫做图书馆的地方能够存续,能够变得好一点,出乎意料的是,在这个图书馆正在一点一点变好,尤其是新的图书馆大楼即将封顶的时候,杨尤珍馆长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不想用唏嘘不已来轻飘飘地面对这样一个惨烈的故事。我唯一想做的就是让这个馆长留下来,为将来书写的历史留下一个馆长的身影。杨尤珍馆长用生命换来的并不是这个事业的发展,相反,她倾注心血的大楼被侵占,图书馆迅速衰败下去。直到另一位女馆长李芳凌的到来。这仍然是一个平凡的女性,却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图书馆故事。最让人震撼...  相似文献   

15.
陈青 《图书馆论坛》2002,22(6):113-114
194 1年我下乡办农民夜校 ,教唱抗日歌曲 ,宣传党的政策和抗日主张。 194 2年我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跟党上山抗日打游击 ,任宣传队长。 194 5年抗战胜利了 ,我是南路粤桂边人民解放军战士。广州解放之后 ,195 1年我被分配到广州市中山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览室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 ,默默地工作直到离休。回忆起当年设在中山图书馆楼梯下的少年儿童阅览室 ,没有阅览台 ,只有十几张阅览长凳 ,一天几十个小读者。当时少年儿童阅览室的条件很差 ,管理少儿室的小陈同志工作热情很高 ,积极向小读者介绍优秀读物 ,辅导他们阅读。不久他去北京读大学深…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我们感到光荣和自豪.常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津津乐道的是我们珍藏的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和传世佳作.但是这种对伟大的过去和光辉的昨天的执着,又成了我们的一个沉重包袱.长期以来我  相似文献   

17.
忠诚读者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于1956年进四川大学图书馆,1957年开始到流通部做出纳工作。当时馆藏书刊60多万册,全校1000多教职工,4000多学生,每天借书高达500多册。我一个人坐出纳台,既外借又还书,有时还要进库取书,再忙再累,都要想办法把当天的事做  相似文献   

18.
我喜爱并关注《图书馆论坛》“从业抒怀”栏目由来已久,这个栏目展现了老一辈和年轻一代图书馆事业追求者的感人事迹。为此,早在10年前,我就很想借此宝地抒发一下自己的从业情怀,但由于我的工作与生活实在太平淡,似乎不值得一提。因此,我感到底气不足,一直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夙愿。又一个10年过去了,今天我终于鼓足勇气,决心把23年来埋藏在自己心中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酸甜苦辣一一道来,希望与同仁们共享!  相似文献   

19.
在西沙,有一个仅有八百余册图书、一名图书管理员的图书馆,她就是“海岛图书馆”。如今,回首守卫西沙两年多的时间里与“海岛图书馆”的朝朝暮暮,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是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是她把我领进了写作的课堂,是她圆了我的军事记者梦!  相似文献   

20.
依依图书情     
郭晓瑜 《图书馆论坛》2006,26(5):244-245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又是一个阳光明媚,桂花飘香的金秋季节。伴随着这周而复始的朝晖夕阳,我在图书馆里度过了二十六年美好难忘的时光。每当我来到图书馆,看到晨曦中一位位同学手捧图书,或坐,或站,在美丽的花园里,翠绿的树林中,朗朗诵读……,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丽,充满了勃勃生机。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我热爱这儿的一切,迷恋这儿的一切,钟情这儿的一切,我为自己是一名图书馆人而感到幸福和自豪。许多年来,在图书馆里,融入了我的青春,我的追求,我的梦幻,我对图书工作的依依眷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