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神话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学传统文化主题最早的审美形态,民族文学传统思想文化主题来源于民族神话.古希腊神话人本主义思想文化主题和中国古代神话理道思想文化主题,对各自民族文学和文化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后世的历史、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对文学的主观意识包括文学思想主题的作用是有限的,并非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地理学应该以文学为本位,学科归属上属于文学而非地理学。文学地理学不但会改变既有的文学研究格局,还会为文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其作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学科意义十分有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是成为与文学史并列的二级学科,而不是中国文学史的次生学科或附属学科,更不是中国文学史的附庸。文学地理学既是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一系列文学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的总和,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应该并重。  相似文献   

3.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文学活动离不开审美,文学活动中的审美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学欣赏能力是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既能完成知识的传授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诗歌是培养文学欣赏能力的很好样式,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从作品的手法、形象、主题和诵读的角度出发,谈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希望能为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带来些益处。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这是传统的文学理论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文学的世界 ,的确是语言构筑的审美世界。但同时人们又发现 ,在文学创作实践中 ,文学语言却实际上遭遇到了“言”与“意”的矛盾。这引起了理论家和文学家的关注。事实上无论那一种讨论和研究 ,都是旨在努力拓展对文学的认识和发掘语言艺术的魅力。因为人类的所有的努力和追求都是且只能是在有限中达于无限。  相似文献   

6.
文学地理学批评,又称"地理批评",是一种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同时兼顾文本创作与传播的地理环境的文学批评实践。文学地理学批评与生态批评、环境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批评有联系,也有区别。文学地理学批评应遵循"以文本分析为重点""以人为主体""时空结合""有限还原"和"环境干预"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形象反映的产物。对电大学生来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把握住世界文学的主要潮流,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首先,要注意抓好面上知识的学习;其次,注意突出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重视作品阅读是学好外国文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幼儿园教学需求来看,幼儿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能够使用多种文学鉴赏方法和鉴赏技巧来诱导幼儿学习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最好能够从事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尤其是随着家园活动密切开展,整体幼儿摇篮教育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创编能力必然要求相应地提高.那么,对于幼师专业学生的审美教育也必然要求相应地加强和提升,这种加强和提升叉必须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和有限的课程安排范围内机智灵巧地展开,细致而深入地拓宽延伸,快速而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所以对幼师专业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成了中职教育中的一大隐性难题.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幼儿教师文学审美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小美 《考试周刊》2010,(40):54-55
从目前幼儿园教学需求来看.幼儿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能够使用多种文学鉴赏方法和鉴赏技巧来诱导幼儿学习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最好能够从事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尤其是随着家园活动密切开展,整体幼儿摇篮教育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创编能力必然要求相应地提高。那么,对于幼师专业学生的审美教育也必然要求相应地加强和提升,这种加强和提升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和有限的课程安排范围内机智灵巧地展开.细致而深入地拓宽延伸,快速而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所以对幼师专业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成了中职教育中的一大隐性难题。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幼儿教师文学审美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中世界性因素的出现和逐渐累积,促使中国文学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但在洋务运动时期,新的因素在文学领域出现的深度、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一时期的游记,在某些方面更能直观具体地体现出对"世界"新的想象和认知。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从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演进幅面加以审度,还是就地域文学的审美价值构建体系进行探析,作为地域范畴的“当代西蜀文学”都无疑是当代四川文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文学部落,并日益为文学界所瞩目。但作为一种更多地富于了地城文化价值意义的文学形态,它又有着属于自身的发展历史、演进律则、美学象仪和特出的个性内质。本文正是通过实证方法对它在地域文化内蕴、历史演进成因、现实发展态势以及成就与地位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当代性特质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探究,力图揭示它作为地域文学形态在边缘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意义和审美价值。并以此召唤对地域文学存在价值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文学从古到今,都保持着强烈的民族特色,一直在追求一种感性美,很少与政治有直接关系,更不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语言对传统文学语言理性成分的削减,无颖会对传统的文学语言模式构成冲击,但由于其先天的不足以及大众文化心理的介入,阻碍并抑制了网络文学的深层掘进。因此,网络文学语言的发展不仅需要理性精神的重现,而且也需要传统文学语言精华的融进,向传统文学语言的回归是其发展的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学虽然继承了中国学与化的诗学传统,但从其发源之日起就已表现出全新的诗学萌芽。从世界华学的全局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到对整个海外华学的性质及其审美判断的重大学术问题。本试从海外华学滥觞时期的创作实践入手,对其诗学观作一次尝试性的辨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以朝代更替作为文学发展阶段划分标准的传统方法是不科学的,它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如果以文学的表达方式及其所呈现的基本形态来划分,中国文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口头文学阶段和书面文学阶段。而口头文学阶段因缺少实证材料无法进行历史性清理,因此只能把重点集中在书面文学阶段。现行文学史均采用这样的叙事策略。如果以书面文学主流文体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实现这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媒介为依据,中国文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贵族文学时代、精英文学时代、市民文学时代、大众文学时代。这些时代虽互有交叉,但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代表性文体,有特有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有不同的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面貌。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它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中的“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论文阐释了我国现代文学中“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文学的的理论源头,以及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7.
元散曲的俗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散曲出现在中国文学由上中古雅文学向近世俗文学转变的时期,它在语言风格,题旨境界等方面,均表现出迥异于诗词的鲜明美感风貌:以俗为美,这一总体审美特征,正是元散曲对中国古典麻歌美学作出的独特贡献,也是元散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与希利斯·米勒一样,哈罗德·布鲁姆也对当前电子媒介时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命运“危机”给予了理论观照和关注,并表达了与“文学终结”论相类似的理论观点。但与希利斯·米勒不同的是,哈罗德·布鲁姆的“终结”论论述的对象主体——文学——只指高雅/精英文化文学,并奉“崇高”为其惟一或主要的美学内质与特征;而且,布鲁姆认为文学“终结”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诱发和导致文学“终结”危机的原因,不仅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文化语境(即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文化消费产品的风行),而且还来自文学内部。他指出,文学的衰落与消亡主要指的是高雅文化文学的终结,而大众文化文学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急遽繁殖、复制和扩张,和它通过经典化的文学制度以及文学教育体制对高雅文化文学的挤压、替代,尤其是当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化,是导致高雅文化文学终结的重要原因。而对这些来自文学内外的诱因,他是极力反对的。布鲁姆反后现代美学的“文学终结”论有其局限性,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也有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文学     
文学是个非常古老的精神活动、精神形式,但人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熟知却未必真知。加上西方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文学的"文化转向"后,文学的疆界变得无限开阔,而其自身的界定也面临空前的危机。因此,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就成了一个迫切的学术问题。而此前的"形象论"、"表现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观都存在着严重不足,故而需要另辟蹊径,再进行新的界定。新的结论是:从其本源上看,文学是一种高级的魅态文化形式;从其历史面貌上看,文学是个历史性的家族,表现为文学观、特征论、形式定位、流派形态,同时还呈现为杂化和纯化的周期性变奏;从本质的抽象定义看,文学则是象征性的语言艺术,它不以科学和实用为目的,而以想象性超越和诗性的解放为旨归。中国当代文学的致命危机就是"象征性"传统谱系的断裂。  相似文献   

20.
清教诗歌作为美国的早期文学,深受《圣经》的影响,以诗载道,阐释清教教义,并形成了简洁朴直的风格,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