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高校的扩招,内江师范学院毕业大学生人致也逐年增加,其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形势感到不乐观、"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预期薪酬明显下降以及定位大中城市不愿去小县城、下基层等方面,他们认为"提高自己的技能"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途径,毕业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是"专业水平"、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大多数毕业生对企事业单位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并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很低.为此,大学生自己应内强素质,增加就业砝码;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树立经营意识,建立学生就业营销机制;在即将毕业前,学校方面要加强就业法律、政策指导以及就业心理等方面的辅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90后大学生求职的现状入手,分析了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呈现出的一些新的特点,探讨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新趋势,结合人才市场需求目标和"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指导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教育进行了探讨。并且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解决的有效办法和措施。对分析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整专业、改善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实施学业规划等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效解决当前的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制约就业的"瓶颈"问题.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学校统筹、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帮扶和指导等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通过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学校、院系等三级评估体制,从社会就业环境、高校大学生就业组织工作、高校办学质量、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毕业生自身状况和就业心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方面形成评估体系,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的,结合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从就业制度、就业市场、信息网络、就业心态、专业设置、学生质量、诚信教育等方面形成预警机制.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不公平、就业不诚信等现实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高校合理办学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建武 《教育探索》2011,(1):150-151
大学生"城市就业"并非"城市依赖".大学生城市就业与基层就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大学生"城市就业"源于城市发展优位,源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城市指向,源于传统的成才和择业观等.实现大学生基层就业,一是要缩短城乡差距;二是政府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基层就业;三是高校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四是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就业模式日益盛行,该模式的发展使得高校在培养学生及促进其就业方面有了企业的身影,企业也通过参与这一模式,实现了自身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高校与企业通过日益深入的合作,积极探索新型的就业模式,并致力于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主要涵盖前就业、准就业及完全就业等层面的就业机制。我们期望能够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最终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建设和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关系.文章在和谐社会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意愿与现实不符、就业结构性矛盾等"不和谐现象",从分析"不和谐现象"存在的原因出发,以因溯果,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和谐就业"的具体措施,指出必须从社会、学校和学生等三个层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地域歧视在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公平就业和有效就业。文章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地域歧视现象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缘由,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中地域歧视现象,发现农村户籍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部分被"妖魔化"地域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容易受地域歧视,从文化因素和现实生态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原因,并从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立法、社会组织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如何有效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问题,应当从营造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增强大学生就业主观意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个人就业价值观的方向化与具体化,是决定自身就业行为和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只有从政府、高校、家庭和个人四个维度构建起相互配合、有效衔接的联动机制,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工作才能在形成有效合力的基础上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每年进入社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升高,社会人才市场供过于求使得就业形势日益严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沉重的就业压力给大学生带来了焦虑、自卑、依赖等一系列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些消极的心理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求职等方面.本文在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国家就业政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完善三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以期形成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校就业指导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37-140
由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教育对象、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课程管理、教材教法等方面存在的".五重五轻"现状,对此,我们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五变五建"的改革思路:变"毕业生"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变高校"就业"指导为"职业"指导、变单一就业部门管理为责任分担、变"讲授式"教学为行动导向教学、变"游击队"师资为专业化师资等.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着焦虑、功利、自卑、攀比、依赖等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压力、调整就业心态、端正择业观就业观。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可持续发展"就业指导欠缺、内容空洞、方法单一、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可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等途径来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就业自救"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新观念,开展生涯发展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自救"能力的有效方式。文章从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入手,对大学生"就业自救"与生涯发展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的焦点.辅导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力军,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积极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实现就业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待就业"现象呈上升趋势.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诸多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模式方面注重德育教育、成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机构、鼓励创业精神、倡导创业教育,这在优化政府职能、完善就业法律保障体系、发挥高校作用,在德育基础上提倡以礼育人、提倡创业教育,有效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立市场需求调查统计局,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给我国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为目标,其直接指向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显然这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第一要义.随着我国高校就业体制机制的变革,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影响的加深,高校把大学生就业作为其中心工作来抓,显然也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和题中应有之义.文章着重从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高校"就业中心论"的现实必然性,从而积极探索"以就业为中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弥补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至今的不足,从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出发,以"大力倡导动手能力积极创建实践型班级"为例,创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开展模式,力求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就业上起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