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的隐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带有马克思特有的隐性话语。对比他在此前的著作中,交往的主体———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由人本主义的思想转到认为人是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个体。而人的交往环境则是社会的普遍异化以及交往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内涵与当今网络交往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发展远远超出工具和技术层面上的价值,呈现出蕴涵深刻的人文理性,建构着人们崭新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重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探究其中的交往内涵,思考其中的隐性话语,把握其在当代的网络验证,对我们进一步阐释网络交往的本质有着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3.
对于"人"的认识一直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从雅典德尔菲神庙门楣上"认识你自己"到马克思,对"人"的讨论成为哲学史中永恒的话语。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现实的人"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由旧唯物主义向唯物史观转变的标志,"现实的人"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交往是物质生产的前提,物质生产决定交往形式,物质交往决定着一切意识活动和意识形式。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交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一系列交往理论,对于解决南北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南北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南北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法律等多方面的交往;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为解决南北问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交往的几大关系 (一)交往和交往形式与生产力的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货币使任何交往形式和交往本身成为对个人来说是某种偶然的东西。因此,货币就是产生下述现象的根源: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个人的交往,而不是单纯的个人的交往。可见,交往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表明,马克思初步形成了唯物史观,并对唯物史观的主要范畴进行了规定。受马克思后期著作影响,部分研究者对交往形式与生产关系两个范畴有一定误解。《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什么是交往、交往形式留下了非常清晰的笔迹。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交往与分工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交往对分工在某些方面具有决定性和分工往往成为交往与联合体关系的中介。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历史”概念的阐释进行文本梳理,对其“历史”概念作全面理解,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也即其历史科学提供基础。我们认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所言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历史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人类实践的展开:历史是人及其实践活动前提与基础,历史表现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历史与人自身的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并不具有本体性的含义 ,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译本的解读 ,发现马克思所设定的“历史”概念是建立在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论之上的 ,所谓“历史的原初的四重关系”也不具有本原的意义 ,而只是对于“历史”起源的探讨。历史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的现实的人们生活过程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为:它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人的问题,通篇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在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在人的问题上的错误思想的批判中充分表现出来的;其对唯物史观的表述蕴含了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形成唯物史观的基础就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视野反思和扬弃以前的自然观,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阐明了人与自然历史生成、辩证统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中,马、恩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本文着眼于这部著作的历史观,对其丰富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伴随着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贯彻于人的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交往的基本形式有两性交往、物质交往、精神交往三种,正是由于在对现实社会交往的研究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才得以产生.同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我国内部的相互交往、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交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市民社会理论基本上包含这样两个维度:一、普遍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二、特殊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也即资本主义社会。市民社会理论对理解恩格斯所说的哲学终结和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都有重大意义,所以本文试图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出发,试图挖掘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丰富涵义。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理解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重要文本。只有在文本解读中,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形成、内涵及其转变。在《形态》写作前,通过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借鉴和政治实践的深入,马克思的批判性立场已经形成。在《形态》文本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及其"统治阶级维护意识"的实质。但因为《形态》的重大缺席,意识形态的内涵开始出现从批判性到描述性、从否定性到肯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论述了(一般)意识形态理论。在本质上,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一整套思想体系,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形态》基本上是在这层否定意义上来展开意识形态批判的,这层涵义一般被命名为意识形态的经典定义。《形态》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复义的,之后马克思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世俗的经济生活,意识形态批判逐渐发生理论转向,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话语空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马克思、恩格斯的新意识形态观.这本著作中,意识形态主要有两种内涵:“虚假的意识”和“观念的上层建筑”.这种新意识形态观的建立不仅在当时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当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澄清关于意识形态认识的各种误解、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进程,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经典原著,进一步理解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而且也阐述了语言学的重要思想,其中包括关于语言的起源、深化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关于语言的内容等问题的论述。深入挖掘这些思想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它以“批评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形式”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方法论原则,其内容涉及有“现实的人”,“人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以及“人的能动作用”等,它的一些对人的问题研究的具体论述,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著作,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哲学理论。价值本质论、价值评价论等哲学价值论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都有所研究。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价值论思想的发掘,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