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类书和诗歌的繁荣时期。现存《艺文类聚》、《初学记》、《六帖》三部类书与唐诗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官修类书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典范,科举考试题目多出于此。帝王用类书编篡的方法提倡文学,导引诗风,从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其二,类书是唐代文人知识积累过程中重要的童蒙读物;也是唐代诗人创作时“构思之古书”,是唐诗生成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寻根》2017,(1)
正什么是类书?类书是一种知识性的资料汇编,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分类意识、分类能力达到一定高度,知识沉淀达到一定厚度的必然结果。《四库全书总目》卷135《类书类序》载:"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皇览》始于魏文,晋荀勖《中经部》分隶何门,今无所考。《隋志》载  相似文献   

3.
论班彪的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彪在文学创作上的成绩 ,千百年来多被忽视。本文试就其赋 ,略谈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贡献。班彪“才高而好述作” ,但其作品数量不多。“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旧唐志》载“班彪集二卷” ,而真正的文学作品则更少。今天所能见者 ,仅《北征赋》、《悼离骚》、《览海赋》和《冀州赋》。就在这本来不多的几篇当中 ,除《文选》完整地保存了《北征赋》外 ,后三者若非唐代类书保留片断 ,恐怕早已灰飞烟灭。对于班彪的赋作 ,我想从现存的三篇佚文谈起。《悼离骚》残文见于《艺文类聚》卷五十八 ;《冀州赋》残文大段见于《艺文类聚》卷六与…  相似文献   

4.
彭华 《寻根》2003,(6):84-85
名片是现代人重要的交际工具,时髦而又不可或缺。推本溯源,名片并非舶来品,在中国古已有之。名片,古称“名谒”、“名帖”、“名纸”、“名刺”、“门状”、“门刺”、“飞帖”、“手刺”、“子”、“下官刺”、“爵里刺”、“长刺”、“名”、“刺”等。至迟在汉代,名片已经相当流行了。据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陔余丛考》卷三十“名帖”条)。宋高承编纂、明李果校补的《事物纪原》卷二也说:“汉初未有纸,书名于刺,削木竹为之。后代稍用名纸。”根据《史记…  相似文献   

5.
王珂 《世界文化》2014,(7):31-33
一 读到《沙郡岁月》这个书名,我还为它的副题吸引:“李奥帕德的自然沉思”。打开它,那一串串引人的题目艺术地铺展:“沙郡年记”“地景的特质”“乡野的情趣”“消失的野地”……再翻,还有章节小题:“年轮泄露的历史”“伐木工具的历史寓意”“大草原生日的葬礼”“谁为裂叶翅果菊哀泣”“沼泽挽歌”“像山一样思考”“关于自然的精致品味”“如果雁的音乐不再”……  相似文献   

6.
近读张玉春先生《史记版本研究》,发现其引用《玉海》一则材料时,没有正确理解所引内容.误以为材料中的“七史”包括《史记》在内,实则是指“嘉祐七史”。众所周知,“嘉祐七史”指《宋书》一百卷、《南齐书》五十九卷、《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魏书》一百一十四卷、《后周书》五十卷、《北齐书》五十卷.与《史记》毫无瓜葛。由此可见.引用古籍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7.
<正>“百科全书”这个概念出现于16世纪后期的欧洲。据称,首次以“百科全书”为书名的是德国编纂家保罗·斯克利奇1559年出版的《百科全书,或学科世界的知识》,但这本书内容简单,笔调平庸,没能产生什么影响。1728年,英国学者伊弗雷姆·钱伯斯的两卷本《百科全书或艺术与科学通用辞典》多次再版,他因此被称为“现代百科全书之父”。然而,有许多人常常把这顶桂冠戴在法国翻译家、作家和哲学家狄德罗(1713—1784)的头上。如今回顾狄德罗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和方法,仍能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8.
王泉根 《寻根》2012,(3):120-122
中国素为礼仪之邦。“礼”指的是关于礼的仪式和制度,儒家十三经中有三种是关于礼的专门著作(《周礼》《仪礼》和《礼记》);二十四史中凡是有志的都有礼志;历代的类书、会要、会典乃至地方志等,都有相当的篇幅记述礼制。在中国古代,大到国家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小到个人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都归于礼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靳欣 《寻根》2007,10(2):103-109
清编《全唐诗》,集中收录的郊庙歌辞差不多有7卷(第10卷~第16卷,第15卷有3组舞曲歌辞),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有些去掉“兮”就是六言),总共438篇,近500首,占到《全唐诗》的百分之一。其中第16卷是五代时的郊庙歌辞,因本文主要探讨唐王朝时期的宫廷祭祀,所以暂不同列考虑。  相似文献   

10.
诸葛氏溯源     
龚留柱 《寻根》2004,(1):110-115
关于“诸葛”一姓的来源,大体上有三种说法:一是《世本》卷三《氏姓篇》云:“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詹葛”一作“瞻葛”,该文并举例说:“宋景公时有大夫瞻葛祁。”  相似文献   

11.
名人小趣     
名人小趣果戈理的新作《死魂灵》完稿以后,送到了俄国沙皇书报检查处。检查官戈洛赫伏斯特看了书名,勃然大怒,立即下令禁止出版。他大笔一挥,批示:“书名是荒谬的”,因为“灵魂是不死的”。名人小趣...  相似文献   

12.
《学术集林》和《学术集林业书》出版王元化先生主编的《学术集林》第一、二、卷已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这是一种以刊载有文献价值的研究论文、历史文化资料为主的学术专刊,提倡“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每年可出版四辑。第一、二、三卷除刊有余英时、徐梵澄、...  相似文献   

13.
"狼烟"考     
李正宇 《寻根》2006,(2):92-99
“狼烟”一词的出现及流行燃烽火以报警,西周时期已有。《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烽火”是个统名,分指烟焰及火光,即《墨子·号令篇》所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烽火”又称为“烽燧”,《史记集解》引《纂要》云:“烽主昼,燧主夜。”《昭明文选》卷四十四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李善注引曹魏张揖说:“昼举烽,夜燔燧。”说明白天燃烟为号称为“烽”,夜间燃火为号称做“燧”。唐代《烽式》规定,警烽的传递速度“一昼夜须行二千里”(宋·曾公亮等撰《武经总要前集》卷五《烽火·行烽》条引)。在电讯尚未发明的…  相似文献   

14.
朱清如 《华夏文化》2000,(3):19-20,12
唐初(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修史堪称发达,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修史书高潮。纪传体“正史”大量涌现,计有《晋书》130卷、《梁书》56卷、《陈书》36卷、《北齐书》50卷、妇《北周书》50卷、《隋书》85卷、《南史》80卷、《北史》100卷,共八部。除“正史”外,还有纪传体国史和编年体实录问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是方豪撰写的一部人物传记集 ,也是他研究天主教史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中国天主教史上有关人物作为叙述中心 ,以人为经 ,以事为纬 ,史以人类 ,人以史传 ,基本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从人物的活动中可以窥见当时教会的活动情形 ,实为一部中国天主教史。首先 ,方著虽为列传 ,实重“史”字。无论是从书名、选材到整部书的结构安排 ,无不体现这一特点。在序言中 ,方豪对其书名有一解释 :“我之所以取名《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而不取名《中国天主教人物传》 ,可见我重在‘史’字。”从全书来看 ,书中所列人物 ,以记其成就…  相似文献   

16.
最近疯狂迷恋上了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的作品,陆续读了他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坐在帕德拉河畔哭泣》、《第五座山》,而后竟然神奇地在图书馆几乎发霉的旧书架上偶遇这本《韦罗妮卡决定去死》,虽然是同一作家的作品,但这个书名一直让我考虑要不要去读,看来书名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阅读。但这样的偶遇让我决定放下心中对“去死”这样一个书名的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17.
偶读《四库未收书辑刊》(陆辑第二十册),见一奇书,名曰《古玩正宗秘论》(后文简称《秘论》),作者署名石华伯龙。细读方知这是一本极为重要的文物鉴定书籍,笔者故就本书的相关内容作一考证。一、该书版本流传及作者生平无考书未分卷,书名“古玩正宗秘论”,同行(直行)下署有“石华伯龙录”,作者旁钤有印章,文曰:伯龙。书为手写体,前后字体一致,当为一人所书。本书正文前有封面页或扉页“寓竹斋订寒窗藏珍文苑阁锓”。所谓“锓”即雕版,据此,似乎该书曾印行。但多方查寻,未见有那家印书社名“文苑阁”。似乎本书未曾印行,其他丛书均未收录,目录…  相似文献   

18.
石雨 《寻根》2009,(5):124-127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现存有一部来自湖北省孝感市的《澴川沈氏宗谱》。据该谱序文介绍,它于清顺治戌子年(1648年)创修,又在嘉庆间、成丰间、民国8年、1995年四次续修。现共28卷(册),分有“宗祠全图”、“历代溯源考”、“先德烈传”、“行状墓志”、“艺文志”及各屋各房世系支派表等多个部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卷二《溯源考》中沈氏80世祖、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的家世: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三联书店是以出版发行生活、新知图书名的,古代汉语读物的编辑出版自然非其优势强项。1995年该店刊印《槐聚诗存》,差错率居然高达万分之二十,挨了批评家一顿笑骂。(详见赵玉山《槐聚诗存勘误》,《钱钟书评论》卷一,北京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996年版)这家书店一不做,二不休,又干了桩我们现在还得惊讶为规模弘大的工作——编辑出版《钱钟书集》!  相似文献   

20.
舒芜 《中国文化》2009,(1):87-89
重看邵燕祥先生文集《捕捉那蝴蝶》,中有《说“没意思”》一篇,这个题目就使我一惊:“没意思”三个字,不是亡友荒芜最后岁月里经常挂在口头,好象一个大黑洞,否定了一切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