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职业教育是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所需要的技能的教育活动,是培养人们从事某职业的一种专门化教育。教学原则为“实际、实用、实效”。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教师,授课方式也不同于普教,要注重实践。同时对毕业生要跟踪调查,随时调整教学以适应社会需求。这样,职业教育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2.
孙玫璐 《职教论坛》2004,(5S):13-15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即以“就业”作为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在培养目标上要求使受教育者获得就业能力,在教育内容上要求紧紧围绕培养受教育者的就业素质,在评价上以受教育者能否顺利就业、就业率的高低作为最主要指标.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其最主要的功能定位在“使无业者有业”的“就业”上。  相似文献   

3.
因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比较受企业的欢迎,故要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形成完整并可以持续发展的课程标准体系;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学习型实训和生产性实训这样的就业前实训课程应加大力度和深度;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就业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蓝领”,即生产一线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就业才是硬道理”,“学精湛技能,赢岗位青睐”,按岗位能力开发课程,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的需求,实现中职教育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是提升  相似文献   

5.
“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企业衡量人才和提拔人才的标准,就是岗位能力。”笔在海南省几家瓦星级宾馆、酒店采访企业老总、人力资源部总监和部门经理,他们对职业教育的共同愿望,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6.
“双元制”模式在技工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李双一“双元制”模式是德国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其重要内涵是受教育者在一段时间内同时接受企业和学校的职业训练或操作技能培训。“双元制”的特征是,重点加强受教育者在操作规范、适应能力、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使之...  相似文献   

7.
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体现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目前中职语文课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语文学科未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应用能力的现状,使语文学科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既要考虑其学科的基本特性,更要有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把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着力点和诉求核心,  相似文献   

8.
就好象在工业生产工作中要经常考虑产品的规格一样,在我们教育工作中,要经常考虑总的培养目标问题,就是:究竟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 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总的培养目标。我们各级各类学校里的党的工作、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都要为这个总的培养目标服务,把这个总的培养目标作为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初泰罗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以来,引发了管理理论界和工商业界对泰罗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在此过程中,人们的认识与实践自觉或不自觉地偏离了泰罗制的宗旨而产生种种疑惑。本文通过重温泰罗制,认为学习实践泰罗制,不能局限于它的技术、方法或标准,应深刻理解和学习它对待管理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说教育的本质问题要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教育的目的问题,要回答的就是教育是“为什么”的问题。一、教育目的的概念目的是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特性,也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可以说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自觉的意图,具有预期的目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先,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  相似文献   

11.
武任恒 《职教论坛》2002,(21):57-57
如果说对于“教育本质”问题的研究,是关于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对于“教育目的”问题的研究就是关于教育“为什么”的问题。职业教育目的,就是回答职业教育为什么的问题。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的目的,离不开对教育目的的正确理解和对当今时代发展的变化的把握。只有把职业教育放到教育这个大的坐标系上去考虑,我们才不会使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教育活动偏离目标和方向。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人的活动。对这一定义的理解,人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会把目光的着眼点放在培养职业所需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服务需求转变、生源变化、布局结构高速和培养目标拓展等新情况,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一要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确认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培养多样化、“全人型”人才的阵地;二要发迹学科本位的观念,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教育;三要从培养学生具体岗位能力、专业能力的狭窄圈子中跳出来,注重关键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要改变职业教育为终极教育的认识,建立终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培养目标,或者称之为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总要求。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把它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就教育论教育的狭隘眼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最终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相关建设之中渗入企业文化要点为要求的,且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务必要落实工学交换、顶岗实习的必要环境,应依照职业活动的内容、条件、环境、过程来进行职业教育培养方式的探讨与研究。本文综合分析解决教育及产业、学校及企业、专业级职业之间的岗位群体、课程系统、职业岗位标准不对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一)--导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问题与选题  (一)地位与错位1.培养目标地位学校教育是“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1] 教育的目的性,从宏观的角度看,它的集中体现就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教育价值取向主流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教育目的。从具体的不同层次、类型教育机构的角度看,它的集中体现就是反映着教育目的要求和特定社会需求的各种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不同,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也不同。培养目标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反映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要…  相似文献   

16.
不同教育类型的存在.是由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决定的.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的需求又具体体现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培养目标是反映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按照要求达到的状态和标准。它规定了对受教育者的培养方向.层次与内涵等。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富有成效的理论标准。  相似文献   

17.
张昭  饶异伦 《考试周刊》2010,(11):24-24
德国职业教育一直是各国职教专家研究的对象.也是我国学习的楷模。提到德国职业教育,第一反应就是“双元制”这一显著特点。德国“双元制”模式是解决学生实践能力缺乏的有效途径。此外,德国职教师资优势也是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德国师资培养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8.
强化生产实习提高职业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切实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真正为受教育者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其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办学宗旨.简言之,就是要使职业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社会就业真正做到"零距离"衔接.  相似文献   

19.
走近泰罗     
泰罗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提出科学管理原理,开了管理理论研究的先河,使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影响十分深远,乃至于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从“泰罗制”开始学起,补100年前的科学管理课。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职业教育来讲,您认为我们所要培养的职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有哪些内容?余祖光:“发展全面素质,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这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其核心表达就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关于创新的类型,它可能是产品开发部新发现的一种药品,也可能是流水线上一个工人的生产诀窍,也可能是某个销售人员联系顾客的成功技巧。就我们所要培养的职校学生的创新精神来说,我认为更多应是培养学生在生产服务一线的解决常规和非常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