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山为秦岭支脉华山山脉的一部分 ,地壳运动形成的华山山体是其自然美之载体 ,华山之险为奇险 ,华山之秀为峻秀 ,华山融壮美与优美为一体 ,华山形态美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华山洞者",真乃"华山之阳名之"乎?笔者在教授《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对"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一句产生了疑惑:"华山洞者",真乃"华山之阳名之"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相似文献   

3.
执教内容:<咏华山>. 案例1: 为了让学生体会华山之高、爬山之艰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去爬华山,会遇到哪些困难?  相似文献   

4.
唐代华山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有关华山的生态学史料,不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展现了华山的动植物景观、华山的气候景观特色、华山的神色形态之美,还传达出唐人对华山敬为神灵的朴素生态观、以华山为友的诗意生态观以及与华山合一的至境生态观,表现出与华山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这对于由于与自然山川对立以致无休止地开垦、掠夺、毁坏自然而造成生态窘境的今人,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初画家王履晚年曾游华山,作诗一百五十首。其诗既生动地描绘了华山神秀与险峻并存的稀世美景,又结合神话传说、历史遗迹,展现了华山深厚的文化内涵,更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用典贴切自然,语言清新朴素,不失为咏华山诗中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6.
“未到张家界时,我就听人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迷人的张家界》同学们,你们领略过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吗?下面,就听我来给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7.
华山风景名胜区华麓区地处风景区与城镇区域边缘,是华山风景名胜区中最为脆弱、最易破坏和问题最多的区域。从遗产观、整体观、发展观的高度,阐述了华麓区的遗产变迁,分析了华麓区在华山风景名胜区整体中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旅游规划结构中的角色与地位,从遗产保护和遗产发展两方面总结了华麓区的作用,指出了华麓区是华山遗产构成之要素、华山游览之门户的角色特性。  相似文献   

8.
去过西岳华山的人都惊叹华山之险,上华山必途经险段千尺幢、百尺峡,一面是绝壁,一面是深渊,其中仅有一条小路直通山顶。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然其中“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一句,主词和宾词不相应,语病是很显然的。南宋王象先《舆地纪胜》第四十八把此洞写作“华阳洞”。据此,可能当时有人叫“华山洞”,也有人叫“华阳洞”。叫“华山洞”是因洞所在的山叫“华山”;叫“华阳洞”,是因为洞在华山的南面。本文既然说是“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相似文献   

10.
<正>华山的魅力在一个"险"字,多数游客就是奔着这一点来的,笔者也不例外。在游览华山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被华山奇特而壮美的自然景观所震撼,奇岩危崖、峭壁险峰、幽谷险道、灵泉古洞、趣石秀木都让人难以忘怀。在饱览华山胜景之余,笔者发觉游览华山的过程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  相似文献   

11.
座位趣谈     
华山自古以“峻险奇绝”名冠天下。据说,游遍大山名川的韩愈,到了华山,最后上不去,下不来,“畏险大哭,投书求救”。我这个生来爱游荡江湖的“旅行家”,为了领略华山之险,来到华山脚下。不想雪天路滑,上山的班车要装防滑链才能过关卡,我们只好坐上了旅游巴士。一阵缓慢的颠簸后,我们坐上了上山索道。“好像华山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想着。  相似文献   

12.
先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头一段文字: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是一篇理趣盎然的游记散文,集体备课时,大家对其内容和写法见解一致,但对文中“华”的读音却莫衷一是。文中出现“华”字的句子集中在第一段,共有三处: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相似文献   

14.
《孔》的最后一段“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戒之慎勿忘。”中的华山,书中的注释为:“华山,庐江境内的一个小山”,这样解释令人生疑。为何不葬他处,独埋华山,且最后一段只是虚构的一种理想,定有其因。查《中国典故说粹》(辛夷著),乃大悟。《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辞》引《古今乐录》载:南朝宋时,南徐一读书人,路经华山  相似文献   

15.
粤教版必修五教材第17课《游褒禅山记》中有这些语句:(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今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有些参考资料将它们通通都归为判断句,笔者感到有些疑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华山赋综议     
为了弘扬华山文化,展现华山雄姿,我们搜集整理了历代华山赋十六篇,为之作注语译,纵观这十六篇赋文,思想内容丰富,多角度地再现了华山的人文景观,表达了诸多作者对历史变迁,社会兴衰深沉广阔的感受;艺术表现精湛多样,从铺陈、用典、夸张、想象多方面体现了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写以上所讲"游"、"悟"、"记",都是写的准备过程.一般说来,前面三个过程准备充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是把自己感受到的蕴藏在自然界中的优美情趣,用笔墨反映出来,表现出来.明代王安道在《华山图序》中写道:"由是存乎静室,存乎行路,存乎床枕,存乎饮食,存乎外物,存乎听音,存乎应接之隙,存乎文章之中……"王安道画华山,是把华山景物放到整个精神生活里面去,经过不断揣摩、反复洗练,执笔时"但知法在华山,竞不知平日之所谓家数者何在".他用全部身心去完成有名的华山写生作品《华山图》,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翻阅了几种咏华山诗的选本,历代名家均列其中,而被毛泽东极力推崇的唐代“三李”之一的李贺,其咏华山章句,各种本子却均未收录,这对人们从不同方位领略华山风光及其人文意义,可以说是缺少了颇有价值的部分,实有补充之必要。李贺诗歌中写到华山景物的有好几篇,现就《赠陈商》一诗中描述华山的部分作以简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新高考》2010,(2):2-2
丰县华山中学,坐落于西岳华山的姊妹山——位于江苏省丰县境内的东华山之阳,前拥丰徐公路,右揽波光粼粼的大沙河。山水清丽,钟灵毓秀,加上汉高故里深厚的人文底蕴,尊儒慕学的传统民风,这所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沧桑的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研究》2012,(4):F0003-F0003
丰县华山中学坐落在丰县华山镇岚山南麓,沙河之滨。学校创办于1958年,1970转民办为公办。2005年通过省三星级高中验收。2011年通过省三星级高中复检。如今的华山中学正朝着省四星级高中的目标坚实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