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这句话很浅显的说明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来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不尽,用之无穷了。”基于此,笔者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思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思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苗仙 《新疆教育》2012,(18):186-186
对于语文教学,正如面对一座金库,教师的任务不是帮学生直接打开,而是引导学生用钥匙将这座金库打开。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教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让他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并能用这种学习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讲过:“好的先生”不是“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让他们“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陶行知文集》·《教学合一》)这里,陶先生实际已提出并强调了学法指导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法迁移。所谓学法迁移,即运用已获得的学习方法,在相同或相类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发现新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倘不指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其“学法指导”便是海市蜃楼,失却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德生 《教育导刊》2003,(11):12-15
陶行知先生提出,对一个问题,不要先教给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该用找出这个解决方法的程序来指导儿童,让儿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经验来解决别的问题。“五类教学法”激励幼儿从玩、做、想、试、用中去获得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它在教学方法上同以往的教学方法有着质的变革,以往的教学多采用“教师做幼儿看、教师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  相似文献   

8.
教学合一     
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象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便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象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他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创新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在问题解决这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中,学生要不断地围绕学前问题的解决获取有关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作出分析、推论、综合和概括。同时,新旧经验的合理性又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检验。所以,在这种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赵满丽 《学子》2013,(6):164
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连他这样的大儒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都深感无奈。可见,要实现于漪先生以"文"育"人","以‘道’驭教"的终极理想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质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每个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突破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合一     
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相似文献   

12.
教学合一     
陶行知 《教育》2010,(9):60-60
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便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论述了教师向学生教授学法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如何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我认为务必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怎样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受益终身。在这种意义上讲,教师的任务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授之以渔”上。下面笔者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问题,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别的方法。"这里强调了多看和练习,因为多看是熟悉事物,认识生活的途径,练习是将自己的认识结合于实践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们写起文章来,之所以言之无物,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毛病,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除了跟他们讲清写作的目的和要求,提高他们对写作的认识外,多看和练习是行之  相似文献   

16.
<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学生明明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但是写出的作文却干巴巴的,缺少文采。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将积累到的好词佳句进行有效的迁移运用。对于这种积累了但不会运用的知识,陶行知先生称之为“伪知识”。那么该如何将这些“伪知识”转化为“真知识”呢?陶行知先生在《“伪知识”阶级》一文中做了解释:“如果把别人从经验发生之知识接到我们从自己经验发生之知识之上去,那么我们的知识必可格外扩充,生活必可格外丰富。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教师只有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练习,才能将“伪知识”转化为“真知识”。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下迁移运用方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和立体化的教育,它培养学生的过程是一个多方协作、共同努力的过程。都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渠道综合形式的“合力”施加影响的结果。这种合力的性质、方向和强度不同,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同,塑造出来的人也就不同。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形象地描述过的那样:“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是处处创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与同事、与家长、与社会的紧密配合,科学而艺术地调节这种“合力”,以便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优化的效果,促使他们成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一、通信电子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多地强调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2.对学生进行考查、考试时,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实践及动手能力的考核相对不足。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学生要把这种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有自己在活动中积累的或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能力,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借鉴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失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陶行知先生将其精辟、形象地比喻为“接知如接枝”。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如何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为基础来“接枝”,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之树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申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