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学校教育为出发点,通过对学生及其家长加强基层就业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基层意识。同时建立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教育评价机制。通过学校的基层就业教育使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成为其自觉性地选择。  相似文献   

2.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了当代医学毕业生的求职去向以及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就业意向.分析显示医学毕业生虽然认为基层卫生机构对锻炼自身有益,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到基层就业存在着一定的阻碍.而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生的数量大大提高,也伴随着不堪重负的就业压力,因此我们着手从学生角度,学校角度、政府角度来促进和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3.
北京科技大学通过强化成才择业教育、完善职业发展指导、拓宽就业服务渠道、提供政策激励保障等措施,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就业。2004年学校到基层和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26%。今年已有200多名毕业生与基层和西部地区单位签约。学校积极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成立由校长任主任、有关部门和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就业工作委员会,全面实施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学院领导担任名誉班主任”制度和“院长接待日”制度。实行“就业工作导师负责制”,部分学院成立“公共关系办公室”,由导师、工作人员负责加强与校友和企业…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从中央政策到地方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200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基层就业政策的文本分析以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本文发现:中央基层就业政策经历了由茏统到细化、由零散到系统的演变过程;在中央和地方基层就业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比例大幅增加,但政策效果存在滞后性和异质性;地方基层就业政策与中央基层就业政策的内容基本一致,但地方特色有待加强;基层就业优惠举措的明晰度和力度会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侧重长期职业发展的激励举措作用相对明显.据此,本文进一步提出:政府应进一步细化明确基层就业政策,减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促进基层就业政策的着眼点由“毕业生求职时”前置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基层地区培养有意愿、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加强对基层就业政策科学系统的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方向,确保政策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原茂名学院)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与原茂名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广东省属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现有在校生18000多人。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就业工作三维体系,破解毕业生就业工作难题,有效地促进毕业生到社会基层就业。五年来,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率均达81%以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南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强调“二高”,即就业率高和到基层就业的比例高。在保证充分就业的同时,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特别是到有色金属、铁道交通、医疗卫生等国家重点企业、基层一线就业。通过构建教育、激励、保障三位一体机制,把毕业生送到国家需要的基础行业基层一线就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目标。据近五年的统计,我校服务西部、服务国家需要的基础行业基层一线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2%。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发展和完善,基层理应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但是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却很少。究其本质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本文由分析阻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因素入手,着重从高校和政府两个层面,对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长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全走向市场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对促进我国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近几年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情况,着重就如何正确引导、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报告了高校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和2010年的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了2010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制约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四个主要原因,最后从机制完善、权益维护、课程改革和思想引导等方面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观念未能适时地转变,过分强求专业对口,不愿到西部和基层等。国家、社会、学校对大学生就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支持和指导,要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1.
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长江大学积极探索"五新"工作思路,构建就业工作新体制,运行新机制,不断增强学校就业工作活力,形成了"学校主管、部门协调、院系主抓、全员参与"的良好就业工作局面.通过建设校园人才市场,开拓就业渠道,实施"订单培养",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多种途径服务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成为一种趋势。本文探讨了基层就业的意义,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整体状况,提出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各级政府部门,各高校和用人单位通力合作,构建完善的就业机制外。广大大学毕业生还必须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发展的创新理念,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到农村、基层,到非公有制企业,创业奉献,这是落实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2011年全国8个省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尽管我国政府通过大量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出于对发展前景的担忧,只有少数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且体现出明显向东部流动的倾向;人力资本、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和求职岗位情况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到基层就业的学生大多在这些方面处于较弱势地位;他们在基层工作的职业地位、学用匹配度、起薪和工作满意度都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浅析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仅可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一系列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政策的出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途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参加选调生等更加地丰富,毕业生的切身待遇也相应的得到了保障,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然而我国城乡的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论文通过原因分析,认为应该要政府、学校、基层、家庭、学生五方面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构建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来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7.
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需要。专科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主要以从教、从商为主,在基层就业的人数较少,在城市临时就业的人数较多。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观念滞后,基层就业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差。树立多行业就业及和谐的就业观、增加基层就业岗位的设置、提高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基层就业的软环境以及树立基层就业服务意识,对促进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笔者从学校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就业意向、就业影响因素等方面对1000名大四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渠道方面,大部分毕业生是从招聘网站、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就业信息;在就业意向方面,许多毕业生倾向于去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单位;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找工作过程中的不公正因素、薪酬待遇不足和学校名气会极大影响就业。综合分析这些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大学毕业生健康择业心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中,了解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障碍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潘涛 《河南教育》2011,(2):47-48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医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基层医院,导致大量医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基层、社区医疗的政策倾斜,而且体现了对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医学毕业生要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转变就业观念,学校也要转变培养模式,多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