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议茅山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山道教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形式多样,旅游资源丰富且有特色,对茅山景区的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其道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本文基于对茅山道教旅游资源特点的分析,进而总结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薛国强 《中学文科》2009,(3):116-116
茅山,位于江苏南京东南约50公里处,自然景观独特秀丽,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为道教上清派发源地,素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之誉称。茅山,又是中国著名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当年陈毅元帅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运筹帷幄于茅山,挥戈驰骋在江南,为抗日救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为茅山增添了无限光辉。  相似文献   

3.
王远知以一百二十六岁的高龄受到唐代统治者和百姓的瞩目,创造着神话般的奇迹;他出身显贵,从小热衷道教,融合佛道的理论开拓创新;他学识渊博,利用自己所学,为历代帝王出谋划策,提高了道教的地位,使茅山派在唐代成为了道教的主流,茅山派的思想意识形态几乎占据整个唐王朝的统治。他重视道教的开放性,广泛游历,惠眼识人,注重发扬广大茅山道,使茅山道派后继有人;王远知为大唐帝国的创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本人又能激流勇退,淡泊名利,其精神境界受到世人的尊崇。  相似文献   

4.
茅山,是我省境内的一座道教名山,也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茅山道教,源远流长。虽然她的海拔只有372.5米,却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用这句话来形容茅山再恰当不过了。从三皇五帝时代第一位来茅山修行得道成仙的中原高辛人氏展上公开始,到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从山中宰相陶弘景,到葛洪炼丹修道创作巨著《抱朴子》……一代代修行者、隐士,他们追寻着老子  相似文献   

5.
周邦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比较密切。周邦彦道家道教思想的产生与其父周原、叔父周邠的道教思想、行为影响有关;还与其太学读书时阅读的道典及其结交道友有关。潥水为官时茅山道教对其影响尤大,其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道家道教思想倾向,常常采撷《庄子》典故援入诗文。  相似文献   

6.
韩茂修  李童 《文教资料》2020,(5):25-26,3
道教作为唐代润州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润州文人的影响极为显著和深远。储光羲《游茅山五首》诗是其久经政治浮沉之后,重新对茅山及其道家文化的审视,以及对其文化精神的揭示。此五首诗不仅揭示出储光羲的道教生长环境,而且表现出其对道家思想的受容。《游茅山五首》的细致阐释,可以发掘出储光羲精神世界的道家内涵和诗歌创作的道家符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茅山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到实地勘察,发现游客对养生产品的需求很大,市场前景明朗。根据茅山的实际情况,提出茅山道教休闲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项目,给出了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希望能给同质旅游产品的开发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白作为道教茅山宗的信徒,曾修习过多种茅山宗方术,常常对神仙世界产生幻觉,思维往往具有自我仙化的幻觉特征。这种幻觉思维使其诗歌想象的空间获得了极大的扩张与突破,达到了高度自由的境界,从而形成了超迈飘逸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东晋南朝道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期 ,政权迭更 ,时局动荡 ,为道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一批文人道士对道教的教理、教仪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对道教组织进行了清整 ,使东晋南朝道教士族化日趋成熟。特别是茅山宗的创立 ,标志着道教已进入宫观制阶段 ,它为唐宋道教的兴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梅山特殊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古梅山原有的巫教、从江西传入的南方道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和儒教,在此相互冲撞、分化和共融,最终统合成了一种以原始巫文化为基础。积极地融和了南方道教文化(尤其是江西茅山道教文化)、佛教、儒教的部分思想理念在内的特殊的地方性道教文化事象。即梅山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1.
茅山道士闫希言师徒:今本《西游记》定稿者@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①参见马西沙等《中国民间宗教史》第八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人写小说往往隐晦姓名,但常讲究在文本开头和结尾处以隐喻、暗示等方式留下自己真实身份的痕迹。本文在笔者公开发文已对《西游记》第一二回关于其最终定稿人为明代万历时期江苏茅山乾元观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的有关隐喻、暗示进行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译其第一、二回和第一百回的隐喻暗示,包括其对当时茅山正一道派的讽刺,对阎希言师徒所在茅山乾元观和定稿人姓“阎”的显示等,进一步证明今本《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就是阎希言师徒。文末还针对有关疑问,说明《西游记》定稿时,文艺作品采用隐喻、暗示等方式非常普遍:阎希言师徒在《西游记》定稿时不署真实姓名.也是政治原因使然.  相似文献   

13.
以宝华山为中心的茅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本文对该区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作了分类评价,并对进一步开发提出主观意见。.  相似文献   

14.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相似文献   

15.
从明代全真教秘史等若干方面认定,今本《西游记》定稿者“华阳洞天主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闫希言(闫蓬头)师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毛山水库坝身、坝基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工程实际运行情况,对毛山水库的工程地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工程加固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泰州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盛行于民间的劳动号子是具有原生态特征的广大普通百姓的艺术创造。兴化茅山号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深入研究这些形同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活化石"的劳动号子,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华传统优秀民间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推进泰州形神兼备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笔者一直力主古典小说《西游记》是由诞生于关中的全真道道士们推动创作的,其最终定稿者是明代万历时期的江苏茅山乾元观全真道道士阎希言师徒。《西游记》扉页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实际是暗示其最终定稿者是茅山乾元观全真道道士阎希言师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