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隐蔽行动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冷战遏制大棋局中的重要一环。这一时期美国为破坏中苏关系,削弱苏联和中国的力量和影响,依据其遏制大战略及隐蔽行动等战略,由中情局、国务院、国防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对中国实施了包括隐蔽的政治战、经济战、宣传战和准军事行动在内的全面的隐蔽行动,其激烈程度超过了对苏联的隐蔽行动,同时也是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对中国实施隐蔽行动最频繁最激烈的时期。虽然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隐蔽行动的目标由于主客观原因难以实现,但使达赖等西藏叛乱势力得以外逃并长期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使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使台湾蒋介石政府的影响有所恢复,并延缓了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关系,对中国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冷战初期美国"隐蔽行动"政策的制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隐蔽行动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各国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政策之一。冷战爆发不久,杜鲁门政府即制订了关于隐蔽行动的第一份文件NSC4-A,强调要实施隐蔽的心理战。其后又相继通过了NSC10/2、NSC10/5号文件,将隐蔽行动全面展开。1954—1955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制订了本届政府关于隐蔽行动的文件NSC5412系列,将隐蔽行动扩大到整个共产主义世界。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制订的关于隐蔽行动的一系列文件深化了冷战,凸显了东西方矛盾的尖锐与冷战的严酷。  相似文献   

3.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政府认为这是苏联势力范围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又一表现,对美国在波斯湾至关重要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威胁,迅速制定并执行了通过公开外交手段辅之以隐蔽行动迫使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政策。美国在阿富汗实施的隐蔽行动,最主要表现为准军事行动,且并非孤军作战,而是有多国参与,与之密切配合行动。同时,到后来实际上变成了公开的秘密。美国在阿富汗的隐蔽行动,是美国在苏联开始走向衰落的情况下给苏联的一记重拳,它严重削弱了苏联的力量,使苏联为入侵阿富汗付出了沉重代价,最终迫使苏军撤出了阿富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是东西方冷战的重大转折期,在这10年中美苏由激烈对抗走向缓和,直至苏东发生剧变,冷战基本结束.在此期间,执政8年的里根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反共最坚决的总统".他上台后奉行对苏强硬政策,在公开威慑遏制苏联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隐蔽行动政策,力图削弱苏联的力量和影响,瓦解苏联集团,赢得冷战胜利.这些隐蔽行动政策文件彰显了隐蔽行动战略在里根政府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它们的实施对苏联力量的收缩、冷战格局的变化乃至苏东剧变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初期,杜鲁门政府开始将战略重点从欧洲转移到广大的中间地带,中东成为了美国与苏联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为了控制中东,杜鲁门政府制定了针对中东的政策目标,试图通过军事、经济和心理手段将中东纳入西方阵营,完成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为此,杜鲁门政府责成新成立的心理战略委员会制定了针对中东的PSB D-22心理战略计划,提出了通过公开的和隐蔽的心理战手段培养阿拉伯民众的亲美反共倾向,进而控制整个中东。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继承并完善了杜鲁门政府的中东政策,进一步强调了心理战在实现美国中东政策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成立了行动协调委员会来加快实施PSB D-22心理战略计划。但是,由于美国坚持奉行亲英、以政策以及与中东国家在国家利益方面缺乏一致性,美国对中东的心理战行动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插手西藏问题。为了达到遏制新中国的目的,美国先后对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地方叛乱组织以及“西藏流亡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在美国的怂恿下,反动势力一度气焰嚣张,但其只不过是美国战略棋盘上一枚可怜的棋子。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爆发后,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反共堡垒"和盟友,美国对韩国加大了经济、军事援助,竭力影响韩国的政治和经济,对韩国战后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谈假动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动作是篮球技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假动作不能单独作为一项技术而存在,必须与其它技术结合真动作而运用。假动作不因为有一个“假”字而被忽视,正是它的“假”丰富了篮球比赛中技术灵活多变的应用技巧。假动作的目的是诱惑对方,隐蔽自己的行动意图,使对方在短时间内发生错  相似文献   

9.
语言政策反映了国家或社会团体对于语言问题的根本态度。印度尼西亚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特点决定了印度尼西亚语言上的多样化,其语言政策的制定受种族因素影响很大。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的制定是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将《论语》中“子不语怪力乱神”句,解释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是错误的。应是“子不语,怪力乱神。”意谓“孔子不说话了,唯恐用力分散影响精神集中。”  相似文献   

11.
美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披露的一些档案及回忆录显示,1956年苏联第二次出兵匈牙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匈牙利事件是对苏联在东欧控制权的严重挑战,苏共领导害怕匈牙利事件会波及整个东欧地区乃至于苏联,从而使整个苏东社会主义阵营毁于一旦。纳吉政府采取骑墙立场并越来越受反动力量的影响,特别是他已不能左右布达佩斯的局势以及美国政府所谓的"不干涉"政策等都是赫鲁晓夫再次出兵的重要原因。影响苏联决策改变的决定性促进因素是1956年10月31日苏伊士危机导致国际形势的突变,即英、法发动的侵埃战争并"频频得手",最终使苏联决心再次以武力解决匈牙利危机,因为苏联决不能让匈牙利投入北约的怀抱,或成为反苏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2.
在春秋三传等上古文献材料中,"以"作为动词具有"带领"这一义项,是"帅"(或"率")的同义词."以"和"帅"在"带领"意义上的区别有四1."以"可以涉及个体的人或动物,"帅"则不能;2."以"的带领意义有时是强制性的,或特指"押着","帅"没有这种用法;3."以"涉及的对象可以是物品(置于运载工具之上),"帅"一般不涉及物品;4."以"、"帅"用于军队时,"以"可以涉及本国军队、外国军队和包括本国军队在内的盟军,"帅"则只涉及本国军队和包括本国军队在内的盟军而不涉及纯粹的外国军队.  相似文献   

13.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正式公布了十节度使的成立,其中河西、陇右、朔方三节度使取得最为重要的军事地位。三节度使之所以获得最重要的军事地位,主要有地缘构成、制度变革和军事活动三个方面的原因。从地缘构成言,自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成立起,西北就是军事布防的重心;从制度变革言,府兵制之破坏及军镇、节度使制的成立,乃是三节度使地位之重的制度保证;从军事活动言,三节度使地位之重乃是唐前期(开元二十一年以前)军事活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宋夏战争中的乡兵与堡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夏战争史上,北宋政府为了对付西夏军队的寇掠,除了在西北沿边地区部署大量正规军外,还积极招募弓箭手、蕃兵等乡兵部队配合禁军戍防和作战。自仁宗朝始,北宋政府在西北地区大量修筑堡寨,以构建防御西夏的军事屏障。在此过程中,乡兵和堡寨的紧密结合,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北宋防御西夏的能力,并逐步扭转了长期对西夏战争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5.
开展定向越野训练具有诸多重要军事价值。能使我官兵提高用图能力、身体素质、越野技能和心理素质,战场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得到同步增强。通过定向越野训练,军人在定向越野中所形成的各种优良素质均可迁移到训练和作战中,并能产生顺向迁移效应,能增强部(分)队快速机动能力,提高战斗力,对战争的结局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几年全军海上游泳训练的全面开展,训练中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主要从组织训练的角度,探讨海上进行游泳训练的安全防事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公共产品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必须由政府提供。经济学家引用"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三个理论模型论证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无效率以及政府供给的必要性。但政府单独供给公共产品也遇到了困难。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PPP成为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美陆、海军特种部队的体能和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武器装备、作战样式和作战方法的发展变化,特种部队在现代和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今天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特种部队建设,尤其重视对特种部队士兵的训练。本简要介绍了美国陆、海军特种部队人员的体能和心理训练概况,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宋初,宋江余党史斌在汉中、关中一带造反,建号称帝,建立与朝廷对立的宋代第三个造反政权,最后失败了,但它引起我们思考,为什么宋江余党要再次造反?进而研究解决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宋江是否打方腊?研究的结论是宋江受招安后,参加镇压方腊的战斗,在发觉上当后再度造反,又被官军镇压下去.  相似文献   

20.
清代云南“放本收铜”政策的实施 ,从云南地方来说 ,是为了牟取铜利 ,解决云南财政入不敷出问题 ;从中央政府来说 ,是为了保证铸钱原料 ,降低铜的价格及铸钱成本 ,解决商品货币流通领域中钱价高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