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耐丽  关文芳 《科教文汇》2008,(26):267-268
工件配合状态决定于配合部位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的共同作用,在零件设计时,必须根据使用要求选定相应的公差原则。本文通过对公差原则的标注实例分析。研究了各项公差原则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工件配合状态决定于配合部位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的共同作用,在零件设计时,必须根据使用要求选定相应的公差原则。本文通过对公差原则的标注实例分析,研究了各项公差原则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国标GB/T4249—1996《公差原则》是根据1993年机械工业部科技发展规划在原GB/4249-84《公差原则》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它在内容上基本与ISO8015-1985《基本的公差原则》等效,而依据ISO的相关标准配置而发展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了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为什么增加了这两项要求呢?这一方面是为了和国际标准接轨,便于国际之间的贸易和技术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对公差原则标准的补充和完整化。因为在GB4249—84《公差原则》中的相关提出了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现把“原则”改为“要求”),没有提出最小实体要求,特别可逆要求,这是不完整的。实际上在产品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和啮合印迹如何调整进行了阐述。1 啮合印迹与啮合间隙调整的必要性 主、从动锥齿轮在工作中不仅要有合适的啮合间隙,更要有合适的啮合印迹,即要有较大的受力面积和正确的受力位置。对于螺旋圆锥齿轮,在工作中可以同时有几个轮齿参加啮合,因而能获得较大的受力面积,但是它的传力过程必须是由小端逐渐移向大端,这就要调整使其具有正确的啮合印迹,理论上,为保证螺旋圆锥齿轮轮齿工作时能沿全长接触,必须使两圆锥齿轮的圆锥母线在圆锥顶点会合,并使两齿轮啮合的曲面具有完全一致的曲率半径,但实际上汽车行驶中特别是主减速器在大负荷的作用下,轴、轴承、壳体产生变形以及装配误差的影响,两齿轮的啮合位置必然会有所改变,其实际接触位置出现偏移现象,使载荷偏向轮齿一端造成应力集中,轻者使轮齿磨损加剧,重者会造成轮齿折断。为消除这一危险,在齿轮设计制造时,规定齿轮的轮齿不允许全齿长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