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常观赏体育运动表演,从运动员的精湛表演中得到美的享受。那么,你观赏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和比赛吗?你能享受到它独特的风情美感吗?笔者就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矫健美、优雅美、剽悍美、婉柔美、神秘美、惊险美及交融美等审美特征作如下论述。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展现了民族风采的矫健美、优雅美1.最能体现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矫健美的当数表演苗族刀、枪、剑、棍、叉、耙的运动员。参加表演和比赛的男运动员头缠花帕,裸露着绽出古铜色肌肉的上身,腰系红色布带,脚缠青布绑腿,足登麻耳草鞋,一个个犹如铜铸石雕般英武,…  相似文献   

2.
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西藏马术运动,在山南地区贡嘎县物资交流会即将到来之际,应山南地区教育体育局邀请,西藏马术表演队于2004年10月15日——16日在贡嘎县进行了马术表演。  相似文献   

3.
中华体育明珠蹴球蹴球是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挖掘整理的一个体育项目,它来源于清代的踢石球,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表演、比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则,进入了在群众中推广普及的阶段。蹴球比赛是在一块10米×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上进行,分两队进行比赛,每队...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西藏传统体育具有主体性、文化性、地域性、传统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等鲜明的特性。了解西藏传统体育的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利用西藏地域特点和丰富多彩的藏民族文化,进一步开发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存和发展具有藏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全民健身机制。使传统体育资源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回顾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情况,分析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趋势:规则不断健全,赛制不断完善;规模逐渐扩大,比赛和表演项目逐渐增多;淡化金牌意识,强调体育精神;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强调民族特色;民运会与市场化结合;民运会发展群众体育功能凸显。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表演"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表演特征契合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从创设比赛教学情境、角色、舞台布景和表现性评价入手,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设计。新时期体育教学设计应重视以学生为角色核心的表演,把表演的教育性集中加以发挥,促进人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西藏历史和科学精神教育,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西藏大学将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生公共选修课的主要内容。 这两门课由致力于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研究和西藏民族体育研究的丁玲辉教授、次旦晋美副教授讲授。丁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内涵丰富,风采独特,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比赛、表演项目,使海内外观众大饱眼福,其项目之丰富,表演之优美,引人嘱目。民族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挖掘整理,探讨研究中华56个民族的传统体育并加以改革,以至走向世界,本刊自1992年开始与中国体育博物馆合作,开辟“民族体育”研究专栏。诚望有志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各界人士踊跃投稿,参加研讨。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或北京市安定路甲3号(邮编100101)中图体育博物馆民族民间体育研究室,联系人:于学岭、邱剑荣。  相似文献   

9.
雷巍 《西藏体育》2009,(1):36-45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本文论证了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西藏现代化社会建设中起到的社会稳定、繁荣文化、经济建设、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山南地区贡嘎县第三届物资交流会暨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期间,应山南地区贡嘎县政府邀请,西藏马术队出动5辆车,23匹马,35人,于2005年10月16日前往山南地区贡嘎县,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和国内外游客进行马术表演。这是西藏马术队2005年继拉萨地区当雄县后的又一次“体育三下乡”活动。在5天时间里,西藏马术队参加表演的全体人员无偿进行了两场精彩的马术表演。在两场表演中,迎来无数次掌声和欢呼声,观众多达6万人次,受到了当地政府、国内外游客、周边群众的热烈欢迎及好评。西藏马术队赴贡嘎县进行马术表演@顿珠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2000—2012年间发表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以及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的西藏体育类研究论文成果的现状和研究特点,结果发现:西藏体育类研究论文成果有限,主要涉及了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四个方面;总体上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西藏体育发展的需求;研究视角单一;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多传承、发扬方面的研究,批判反思性的研究很少,缺少对西藏传统体育的新认识;没有西藏竞技体育单独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西藏体育代表团副团长、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西珠朗杰10月30日在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向西藏体育代表团赞助装备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西藏参加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的运动员人数共有114人,目前有62名运动员已进入决赛阶段的比赛。  相似文献   

13.
西藏体育传播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法探讨西藏传统体育传播的方式和特点。西藏传统体育起源于生产生活;军事活动促使体育从生产生活中分离,体育得到专门化的传播;西藏地区众多节日里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传统体育有组织和规模化的传播;宗教的礼仪、庆典以及宗教中的僧众使体育传播依靠宗教这一系统形成一种稳定、深入的传播模式。现代体育传播语境下,西藏传统体育缺少与大众传媒的互动,缺少独立的传播模式。西藏传统体育的传承必须主动融入现代体育传播语境中,在借鉴和创新的基础上,建立相对独立的体育传播体系和体育话语体系,形成自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多姿多彩的西藏民族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民族体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西藏民族体育既有娱乐性,又有竞技性,极富情趣和民族特点,它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西藏民族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藏族人民所特有的,如藏族的赛牦牛,其他民族就没有。据有关资料记载赛牦牛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参加比赛的骑手按少年、青年、中年组分别进行。获得优胜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正确路线、方针给城乡政治、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我国运动健儿在重大的世界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起了深刻的变化。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被社会各方面所了解,全省城乡出现了一股“体育热”,积极锻炼身体的人多了,关心体育工作的人多了,观看体育表演、比赛和电视转播的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体育,以及加快西藏农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紧迫性等问题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体育是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体育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等。西藏农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是西藏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出短板;西藏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对西藏农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项目设置的角度时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行分析.民运会表演项目数量远远多于竞赛项目.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具有运动性、文化性、民族性,淡化了金牌色彩.应借鉴现代体育的发展经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使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西藏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及其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高校学生体育意识处于较低水平,体育行为状况不容乐观,低于内地同等水平。认为在西藏高校大力提倡健康教育同时,要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加强对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和指导,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作为西藏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宾。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明确创作理念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发展走向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导向作用。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按比赛规则的要求创作编导是确立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创作理念的两个重要依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创作的理念是:充分展示民族符号,着力弘扬民族动律,纵情享受快乐游戏,吸收融合现代元素,集健身、娱乐、庆典于一体,创作出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和谐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西藏历史悠久,体育文化也很发达。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西藏高校想要对这些传统体育加以继承和发展就要把他们引入学校的教学体系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在传统体育方面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有理有据。利用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出地域特色明显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传统体育项目,使其地域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在西藏高校中要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让引进的传统体育项目和学校里面的现代体育项目进行良好的对接,从而让西藏高校的体育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健康发展得到巩固。本文就西藏高校如何科学地引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谈谈笔者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