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龙”     
中华民族以“龙”作为是自己的象征,中华儿女则是“龙”的传人,这已为世人所公认。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龙”的形象也很多:首都北海公园九龙壁上神采各异的“龙”、天安门前华表上腾空升跃的“龙”,至于重大喜庆节日时人们制作的各种“龙”,更是神气活现。这里所说的“龙”和中学《生物》课本中提到的“龙”是否一样呢? 我国民间传说中的“龙”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现实生活中有谁见过“龙”,“龙”的形象到底从何而来?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关于“龙”的记叙屡见不鲜。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可以认识的最早文字。收入《甲骨文编》中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刘向《新序·叶公好龙》中“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纹以写龙”的三个“以”字的注释,历来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前二个“以”作“用”解释,“钩”、“凿”都是木工工具,故“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就是“以钩写龙,以凿写龙”,释为“用钩雕龙,用凿刻龙”。而第三个“以”字相当“于”,释成“在”,  相似文献   

3.
龙是什么     
龙是什么渭源县一中张仲林一提起“龙”,学生会自然地想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这里所指的“龙”和中学《动物学》课本中提到的“龙”是不是一样呢?初二《动物学》课本在讲到“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时,引入了“龙”的概念。如,我国四川...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文化对“龙”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身上长翅,口中喷火,面目狰狞的怪物,是邪恶和暴力的标志。在汉文化中,“龙”代表着中华民族,是权威、力量、才华、财富、繁荣、吉祥等的象征。汉语中有关“龙”的词语应有尽有。为什么汉语中会有如此之多与“龙”相关的词语?这些概念又是如何建构的?本文试图运用“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对“龙”一词在汉语中的概念作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5.
<正>甲辰龙年,让“龙(龍)”字成为热点汉字。本文就来说说“龙(龍)”及以“龙(龍)”为偏旁的字。壹“龙(龍)”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字。最早的“龙”是甲骨文,字形像兽首蛇身的动物,头顶上还有“辛”字饰物。金文和甲骨文字形相似,只是龙口形状中多出尖牙。小篆则变得更加繁复,分为左右两部分,在“龙身”上加“匕”加“彡”,表示龙有利爪、背上长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龙”和“dragon”两词的词源着手,论证了“龙”被译为“dragon”及“drago被译为“龙”是误译而不是文化意象错位,提出了两词的新的译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字面概念虽相同,但其来源、象征意义以及民族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龙”不管是翻译为dragon或the Chinese dragon都未能准确地表达中国龙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把Long或China Long作为“中国龙”的专有名词使用,以保持龙文化的理念和民族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龙     
《英语辅导》2016,(8):38-39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到处可以看见“龙”,从划龙舟、舞龙灯,到龙的绘画、龙的雕刻等,应有尽有。作为“龙的传人”,小朋友们对中国龙的了解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  相似文献   

9.
杨彩娟撰文《(西游记)“龙”形象的题材拓展与文化审视》指出,“龙”是中国历代文学家笔下常见的素材.作为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大大拓展了“龙”形象的题材.将龙马题材整合到“龙”形象的叙事中。  相似文献   

10.
周龙发微     
龙有“古龙”与“今龙”之分。“古龙”指不曾司雨,只表吉祥的商龙;能升天,专司雨,变幻莫测,象征帝王权力的则是“今龙”。通过对大量先秦典籍中关于龙的记载之排列类比、讨论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今龙”在周秦之际产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一龙一蛇”是庄子的处世哲学,这一思想发源于庄子以前,但由庄子正式提出并且传播开来。汉朝人发展了这种处世哲学为“龙蛇”哲学,并且视此为圣人之道。“龙蛇”哲学中的龙形象是贤者和圣人的比喻,为怎样的人才算做“龙”提供了一种隐性标杆。这种龙形象为后来龙地位的下移从而更加贴近世俗之人埋下了基础。也正是在这种比喻的影响之下,龙形象才不断下移,最终一些文人才能够被称之为“龙”。  相似文献   

12.
“芦荟”与“龙舌兰”山西/霍子明自己对花卉知识知之甚少,曾因学习鲁迅先生《藤野先生》中的片断“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而一直认为“芦荟”就是“龙舌兰”,是“芦荟”的雅称。近来偶阅有关书籍,才知道“芦荟”并不是“龙...  相似文献   

13.
一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标志而广为人知,中国人被誉为“龙的传人”。然而,“龙”的英文是“Dragon”,  相似文献   

14.
“龙文化”在徽州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传说方面,“龙”信仰是重要的传承形式,传承过程中突出了徽州的地域特征;在生态方面,重视“龙脉”的理念体现了生态保护意识;在空间地名方面,以“龙”为名的现象自唐宋时期已有,至明清时逐渐增多,这也是“龙文化”在徽州民间加速传播的重要阶段;在民俗方面,舞龙、闹龙灯、赛龙舟等活动中的仪式反映了徽州人对地方“龙文化”的记忆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人文视野     
辽河流域被确认为“龙文化”的摇篮“二月二,龙抬头。”这是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谚语。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被称为“龙的传人”,但对“龙”的起源一直说法不一。最近,中国考古学家根据最新考古发现研究确认,龙最早起源于辽河流域。中国发现较早的龙纹是雕刻在商代青铜器上的,但那并不是时代最早的“龙”。早期的“中国龙”形象真正被发现是在辽河流域。2003年午底,考古学家在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1件玉龙。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苏秉琦教授等人鉴定,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红山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冲突下的“龙”的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有着很深的“龙”文化情结;而西方人则视“dragon”为邪恶的象征。“龙”和“dragon”不是对等项,而“龙”和“dragon”却常常互译。这带来了严重的文化冲突。从现代语言学和翻译策略角度,笔者建议把“龙”译为“Loong”,把“dragon”译为“火龙”。  相似文献   

17.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是吉祥、如意、和谐、长久的美好象征。全世界的华人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龙威严、神秘。所以,古代帝王都自称为龙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龙文化     
岁次庚辰 ,中国农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龙年。“龙”是华人心底的宠物 ,中国人自豪地把自己的祖国称为“龙的故乡” ,把自己誉为“龙的传人”。这已不仅是图腾崇拜 ,或追求生机勃勃、无往不胜的吉祥物。它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沉积 ,已经成为深深印烙在每个炎黄子孙心灵上的一种丰厚的民族文化。封建时代 ,至高无上的皇帝是国家的象征 ,是龙人当然的代表 ,龙的化身 ,叫真龙天子。他生活的环境 ,上从屋脊 ,下至御道、梁柱、器皿、服装 ,无不以龙装饰。他的衣服叫“龙袍” ,鞋子叫“龙靴” ,坐椅叫“龙墩” ,高兴时叫“龙颜大开” ,发气时叫“云遮…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见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传说能兴云降雨。中国人总爱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可见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中华文化宝库当中,龙与成语有着不解之缘。适逢新世纪的第一年是龙年,故谈谈“龙”的成语。在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可见其地位尊崇,但单含“龙”字的成语,却没有丝豪显赫的声势。如比喻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叫  相似文献   

20.
华夏文化中“龙”的观念是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其最初原型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马”,“龙”“马”音、义同源。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音、词义不断演变,二者的音逐渐相去甚远,义也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以致后人不知最初的“龙”为何物。而根据龙和马的古音构拟和词义发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可以考辨出华夏文化中“龙”的原型是“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