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把握德育中的信息来源和传递信息论认为,任何组织之所以能够保持自身内部的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获得、使用和保持传播信息的方法。人们的知识来自人们不断地获取与更新信息。知识的传授也就是信息的传递和传播。德育是教育者利用被优化的信息指导和控制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品德行为,帮助他们塑造优良的人格特征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机制,并使之成为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指出:“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学、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  相似文献   

2.
开天辟地的历史伟人毛泽东早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就为新中国制定了又红又专、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他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强调智商才能的同时,不也充分肯定德育之首要吗?故《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十分密切:俗话说"文如其人",高尚的作品来源于高尚的人品,"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只有重道以充文,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7,(10)
德育是兴国安邦的大计,它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因此,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德育尤为重要。为使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初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政治教学、政治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早年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  相似文献   

6.
榜样教育法在隐性德育中的运用是指把德育内容潜隐在榜样人物身上,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自觉地学习并实践榜样人物身上的道德品质。榜样教育法运用于隐性德育中可以收到显性教育意想不到的效果。科学、合理地运用榜样教育法,就要求我们分别从榜样资源建设、榜样内容选择、榜样学习实施及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以期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谈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根本.传统课程观把课程看作是静态的,具有预设性,把教学活动视为受教育者之外的东西,为教育者所控制,道德价值及规范体系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并形成一定的品德.现代课程观与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的过程,课程的本质不应该由教育者控制,而应该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发展方面出发,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学校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同志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了“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表述,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把德育列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德育生活化——一种开放式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德育以说教灌输为主 ,脱离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 ,盲目追求确定性的道德知识 ,忽视人的现实生命需要。应当建立一种新型德育模式 ,将德育生活化 ,以生活为德育的中心。动态的、发展的生活是德育的起点 ,是归宿 ,是途径 ,也是动力。此种德育模式主张开放式的引导 ,让受教育者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自主选择 ,并且一以贯之 ,成为一种自律的终身行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教学中."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德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内部矛盾的解决,不断地积累起新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德育工作要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创设必要的德育情境,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潘越 《教学与管理》2012,(24):37-38
一、德育内化与内化过程1.德育内化德育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将社会的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需要的动力,从而使自己自觉地追求道德。德育内化往往以德育的本质和价值为出发点,重视对受教育者的需要、动机的培养,关注受教育者的感受、认同和理解以及自觉自愿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德育。他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德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以成才教育为中心的德育战略观。 一、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把德育放在全面发展教育之首 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教育方面有好多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①那么,“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加强德育的建设。音乐教师应该树立德育意识,将德育教育融合与音乐教学的课堂之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幽灵——兼论“德育”的吊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是幽灵作为一个人,你觉得高尚吗?作为一个人,你觉得光荣吗?作为一个人,你感受到尊严没有?德育在做人这个意义上,应该理解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光荣的人,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或者,使每个人都感受到人的高尚、光荣与尊严。我们这个世界使人丧失尊严的遭遇太多了,不使  相似文献   

16.
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低年级是小学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我们应该用小学特有的方法,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孩子们美好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误区之一: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心理特点错位。德育起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最基本的内容要求。德育起点的确立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德育目标的要求,二是受教育者现有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行为的特点,包括年龄特点、现状特点和取向特点的要求。换言之,德育起点既要成为实现德育目标的阶梯和体现德育目标的方向,又要基于受教育者思想、心理的实际。两者相应制约,缺一不可。以德育目标为依据,是为了保  相似文献   

19.
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是德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本文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为基础,探索构建以有效促进学生知、情、行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要树立八个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树立素质德育观 ,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 ,已为全国人民所认同。高校德育也要树立素质德育观。素质德育观要求教育“应该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素质德育观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素质德育观要解决的是道德素质问题。什么是道德素质呢 ?国际 2 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四大支柱的见解 ,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素质德育观的根本任务 ,就是教会学生认真求知、努力做事、友善相处、诚实做人 ,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