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进~步突出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看来,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两个重要特点。本文从四个关键词一“积累、对话、训练、表达”入手,就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那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3.
王同娟 《天津教育》2014,(17):77-78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本体特征与学科功能——“语言文字运用”,并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定位,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理应回归“简约”,以“语言文字运用”为课堂本位,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实现扎实高效的理想课堂。具体说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训练不应忽视情感作用孙智明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并不意味着把语文课上成单一的练习课,变“满堂问”、“满堂讲”为“满堂练”。语言文字,包括文字内容和言语形式两...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笔者借古人读书“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之说,给“回味”以特殊的定义,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回读品味,即在课文阅读理解、把握中心后,通过回读、品析、揣摩、体味,而领悟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技巧和规律。”“回味”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动地内化语言,渐成积蓄。一、课文回味:注重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双性聚焦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统一体,思想内容是语言文字的内蕴,语言文字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文中的材料选取、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无一不指向于中心的表达。正因为如此,其语言文字才显示出了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7.
教师应以“致用”理念为指导,立足课堂教学,研制学段“语用”教学目标,选择“语用”教学内容,构建“语用”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建构语言、运用语言;同时拓展课外知识,拓宽语言运用的时间和空间,创新语文实践活动途径和方式,开展“全域性”“全人化”的“语用”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创设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主动积累、梳理、整合,掌握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并能凭借已有的言语活动经验进行阅读,从中获得信息、学得知识、提升能力、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语言文字运用题赋20分,其占比权重与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古诗文三大阅读板块基本持平,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三大阅读的“稳中求变”相比,每年全国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总能让人耳目一新。2023年全国甲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更是一道“新”意满满的好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试题结构上的改变近三年全国高考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几乎都是由Ⅰ和Ⅱ两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拖二”或“一拖三”的题型,而今年全国甲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采用了“一拖五”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表明了语言文字运用至关重要,这在考题中有突出的表现。这一现象为语言文字运用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中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中考语言文字运用类试题的命题依据以及命题特点来探究语用题编制和测评规律,从而为实际教学和测评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文 《黄山学院学报》2003,5(1):108-113
普通话语音训练及水平测试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语言文字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论文作者结合普通话教学与测试的个案及体会,就“语音训练”与“水平测试”进行阐述,发掘难点和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对普通话教学、运用以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修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易进 《小学语文》2009,(6):16-18
“训练”从字面上讲是教导与练习,或者说有指导地反复、多次操作和学习。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能力。作为母语课程,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本族语言文字,包括常用的字词、句式、篇章结构、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等,并根据需要恰当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昕、说、读、写。为此,语文教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性质”部分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这段话蕴含了写作功能的课程定位:写作既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目标,也是达成目标的工具和路径。而用好教材的前提是理解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理念,认识并用好教材设计的写作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课标针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用一句话概括,语文教学就是围绕“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提升的过程。具体到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应着力于哪些语言现象,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  相似文献   

15.
陈关根 《青海教育》2001,(11):25-2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领会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古人云:“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这种“思”与“言”的能力就是语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这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起码要求。怎样才能把语言文字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该从词和句的训练入手。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能独立运用,表达一定的意义。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字训练中的线条运用例谈四川省眉山师范附属小学周晔语言文字训练要从课文本身的语言文字人手,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到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探索运用线条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或山或直、或粗或...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言文字训练中的思维能力培养□黄聿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培...  相似文献   

19.
<正>【任务群解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属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学到底以学语言知识为主,还是以言语活动为主?这是一个语文教育界悬而难决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也曾指出:“一言以蔽之,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至于文化熏陶、品德养成、个性发展等等,都只能是在母语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的,它们不应是凌驾于母语教育之上的外加的任务。”(《内蒙古教育》2001年第6期)据我们理解,“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