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绛的《老王》是新教材中的亮点。作为新时期散文大家杨绛选入教材的第一篇文章,自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解读的文章也层出不穷。在2007年第4期的《语文学习》中就专门编辑了"读《老王》,  相似文献   

2.
《老王》是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老王”有姓无名,靠一辆三轮车为生。他瞎了一只眼,终生未娶,孤苦伶仃,住在都市中荒僻“塌败”的小屋里,生活异常凄苦。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老王》以作  相似文献   

3.
<正>《老王》是杨绛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教材把《老王》纳入"爱"的主题单元,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将它纳入"底层的光辉"的主题系统。此外还有一些职业高中教材也收入了这篇散文。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初中学生与高中生一样,对教材最难于理解的都是篇末的那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在《老王》中可以说片言居要,是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通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陶冶其情感等具有重要作用。一、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现代散文阅读教学零散化。现代散文文体没有一定的"规矩",相较其他文体更加"自由"。  相似文献   

5.
杨绛先生的散文向来得到很高的评价:"严谨的写实作风使她的散文浑然本色,亲切可感;对道德尊严的执着追求使她的散文充满了人格的感召力;有距离的审美观照、美丑善恶互现手法形成其散文清雅隽永、豁达冲淡的艺术风格;理性与感性紧密交融的语言使其散文既富理趣又颇具小说神韵。"《老王》是杨绛写于198年的一篇散文,在选入中学课本后引起界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关注焦点是大家公认的作品文眼:"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  相似文献   

6.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叙述了作者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几个小片段,表达了作者的反思与救赎的情感。教学生阅读《老王》,就必须抓住散文的特点,既要有作者意识又要有读者意识,还不能脱离文本本身,即文本意识,才有利于全方位的理解文本。《十位名师教老王》中,十位特级教师执教《老王》,为我们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录了杨绛先生在1984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老王》。  相似文献   

8.
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散文《晋祠》,当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并应教学需要写了一篇《我写〈晋祠〉》。16年后,1998年又有一篇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许多语文刊物希望能再写一篇文章,谈谈《觅渡》的写...  相似文献   

9.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审丑”理论解读杨绛散文《老王》中的“我”。认为一是作者故作冷漠,丑化自己,凸现老王的形象;二是作者突破“我”就是杨绛这个身份,化身知识分子的代表。《老王》中的“我”对于老王来说,是一个善良、清高的知识分子;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位有良心的、坚韧、执着的、为了推动社会改变不惜丑化自己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周峰 《现代语文》2010,(9):42-43
《老王》是著名作家、文艺翻译家杨绛先生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的第二板块“底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7日,“第一届‘语参杯’全国百佳语文教师颁奖典礼暨全国语文同课异构课堂展示研讨会”在笔者所在的山东莱芜市召开,笔者一边聆听6位教师分别执教的《端午的鸭蛋》和《老王》,一边潜心思索: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12.
韩静 《教师》2024,(4):15-17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对中职学生阅读教学活动提出了要求,教师需要解决中职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借助新的理念和方法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中职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来说,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必须融合更多教学元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学生阅读思辨能力。基于此,文章针对中职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创新策略进行研究,阐述了中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中职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职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创新的策略,以期为中职语文教师改善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杨绛的散文《老王》位于沪教版语文教材高一第二学期第一单元,该单元以"平民生活"为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时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命运,感受平凡人物的内心世界;在领略作品语言魅力的同时,感受作家的平民意识和情怀。《老王》是一篇写人散文,叙写了老王与作者一家在患难中互帮互助所建立的真情,言语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平乏,阴晴隐于其中,  相似文献   

14.
我《觅渡》     
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散文《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教材,并应教学需要写了一篇《我写晋祠》。16年后,1998年又有一篇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被选入中学教材。许多语文刊物希望能再写一篇文章,谈谈《觅渡》的写作,以作教学参考。这篇文章和《晋祠...  相似文献   

15.
人文情愫是散文作品的重要特质,对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对价值的追求,在杨绛的《老王》里得到了淋漓的表达。《老王》是杨绛先生写于1984年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四件事情。品读这些事件,探索老王的"不幸"与杨绛先生的"愧怍",从中感悟杨绛对底层百姓的人文情怀与观照。  相似文献   

16.
文本有其"原生价值",但一旦选入语文教材便被赋予了"教学价值"。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开发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教学中价值引领的方向,也是"用教材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  相似文献   

17.
熟读了杨绛先生的文章后,再回过头来看《老王》,"愧怍"之意油然而生.居然,我很想替杨绛先生把《老王》最末句——"几年过去了,我才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给删了,至少把"愧怍"二字给抹去! 真是个太大胆又怪异的想法,更是一句易让人感觉"故作惊人语"的矫情之语!毕竟,"解读最后一句话是解读《老王》全文的关键,而解读‘愧怍’的原因,又是解读这句话的关键"①,已然是中学语文界的共识.围绕着"愧怍",大多数语文教师,尤其是语文名师,在颠覆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浅读,甚至误读"的基础上,得出了众多"细读、深读"的结论,费力之多,挖掘之深,颇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18.
以黄玉峰老师《老王》一课的教学为例,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的两层含义:一是文本解读中的"自觉"——具体做法有:读出文本的应有之义;读出教师自我,"把自己放进去","把时代放进去";以细读的方法,读出文本的深意。二是教学活动实施中的"自觉"——自觉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自觉遵循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性;科学处理课堂上教师讲多讲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庆节这一天,我带着特殊的心情参加了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你想,这一年我们国家经受和战胜了冰雪冻灾、汶川地震,感受和梦圆了百年奥运、神七飞天,能不为祖国而自豪和激动吗!什么叫伟大?什么叫平凡?不就是平凡中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吗!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被选入初中语文精读课文,奉献给我们的不就是这样一篇用最平凡的事,写出了最平凡的人“老王”吗。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是一个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包括《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3篇课文。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书写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正因为如此,散文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独特情感的体认"则往往是教师选择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多以此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从写人记事散文的体式特征来说,这些教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