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学习迁移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术、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学习迁移一直是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迁移进行研究,有助于探讨人类学习的实质和规律,揭示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教学过程提供理论依据。迁移的研究是对所有综合性认知理论的一个严格的、也是必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从顿悟谈学习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学习迁移的意义及其早期研究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对学习迁移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实践上看,学习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习迁移与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密  相似文献   

3.
一、语言迁移概述在心理学中,“迁移”也称为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具体讲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在语言学中,“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考“3+X”考试科目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在向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本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一、学习迁移的科学概念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迁移,即已获得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它主要分为两种性质的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这两种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所起…  相似文献   

5.
学习不仅包括获取知识,还包括在各种各样的新情况下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学习包括“保持”和“迁移”这两个过程,本文以此观点为基础分析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区别,依据新修订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对意义学习中的六类19种认知过程具体要素作出了说明,以此凸现认知过程中的“迁移”,帮助教育者更全面地完成教学和评估目标。  相似文献   

6.
促进知识迁移有着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深,适应新学习、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知识迁移是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核心。一、什么是知识迁移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  相似文献   

7.
“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所学知识对以后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或促进、或干扰。迁移是学生学习中必然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潜移默化”都说明了迁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电工课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学习迁移规律,揭示各学科的关联,建立认知“桥梁”,促进知识横向迁移;利用知识的异同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学习的正迁移。先做后学,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迁移。  相似文献   

9.
徐桂芳 《青海教育》2008,(11):53-53
学习迁移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不会学习的迁移就容易思维定势,多走弯路,或走进死胡同。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化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心理学家提出“迁移”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反之,则称为“消极迁移”或“负迁移”。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避免知识负迁移的消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10.
迁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特征。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或形成态度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问题。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经验迁移是当前幼教领域经常提到的一个慨念,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里所谓“幼儿经验迁移”是一种正向迁移,指个体通过回忆、提取自身的已有经验.从而获得新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幼儿经验迁移过程中的引导很重要。那么,教师在指导幼儿经验迁移中存在哪些问题.成功的经验迁移需要具备哪螳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高中数学“不等关系”教学实录对知识正迁移的有效促成进行了有益的解读: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施有效知识迁移的前提;构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是实施有效迁移的关键;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稳定、清晰认知结构的形成对实现有效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瑛 《师道》2006,(10):28-29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作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基础性、结构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等基本特征,这就为在该课程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运用迁移规律、培养迁移能力提供了基础.思想政治课知识教学的迁移主要有: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近距迁移与远程迁移、内迁移与外迁移.“辐射式教学”是一种新的迁移教学模式.为促进迁移,应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综合性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是学习过程的学习迁移现象。我们在教学中所倡导的“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就是指的学习迁移。  相似文献   

16.
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叫作正迁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正迁移,改进教学效果,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迁移都是认知结构与有意义的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对学习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认知结构理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认知桥梁”,以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引入上位概念,以提供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引入比较对象,以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从而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改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包括情绪和情操两种形式。学生的情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迁移,在心理学意义上,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也包括消极的干扰作用(即负迁移)。而情感迁移,指的正是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的影响及其作用。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正确把握好情感迁移的途径,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究竞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8.
王生 《历史学习》2004,(1):26-27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技能之间迁移机制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西格勒和安德森的“共同要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两种技能之间发生迁移的条件 ,是它们之间必须共有相同的过程性知识。这一观点忽视了陈述性知识在迁移中的作用 ,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批评。单独考虑过程性知识或陈述性知识 ,都不能有效地解释技能之间的迁移。两种技能之间是否存在迁移 ,受到过程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对陈述性知识的精细加工、对过程性知识的精细加工、被试认知能力 (先前知识、认知水平、元认知水平等 )四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历来受到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我国历代教育学家强调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执一绳百”、“触类旁通”等宝贵教学经验也正是对迁移规律的阐述。它对中学生学习物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各环节的知识与技能或过程与方法互相迁移,达到融会贯通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