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艺术体操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已得到迅猛的发展,但由于物质条件及科研工作相对落后,从而造成了各种运动损伤不断出现,妨碍了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规律的探索及预防措施的研究,为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最大限度延长运动年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艺术体操     
G834.03,G804.53 20023344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早衰与运动损伤[刊,中,A]/樊莲香//体育科学.-2002.-22(1).-105-106图1表4参12(SJ)中国//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损伤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由于运动损伤而引起的早衰趋势明显,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在役的运动员运动损伤明显。艺术体操运动员重伤损伤部位依次是腰、踝发病率高,中等程度伤以腰、脚背、膝、踝发病率高,轻伤以脚背、踝关节、腰、肩关节发病率高。总体上各部位发病率最高的为腰,其次为踝、脚背、膝、肩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病时期主要为平时技术训练。建议根据儿童少年发育特点安排好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加强腰踝等部位的力量训练、注意伤病易发时期。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早衰与运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莲香 《体育科学》2002,22(1):105-106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由于运动损伤而引起的早衰趋势明显,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在役的运动员运动损伤明显。艺术体操运动员重伤损伤部位依次是腰、踝发病率高,中等程度伤以腰、脚背、膝、踝发病率高,轻伤以脚背、踝关节、腰、肩关节发病率高。总体上各部位发病率最高的为腰,其次为踝、脚背、膝、肩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病时期主要为平时技术训练。建议根据儿童少年发育特点安排好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加强腰踝等部位的力量训练、注意伤病易发时期。  相似文献   

4.
艺术体操运动员易损伤部位的调查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艺术体操集训队21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发现艺术体操运动员主要损伤部位集中发生于腰部和踝部。损伤发生与其专项运动特点及训练周期较长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建议教练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针对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5.
艺术体操运动员体重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体操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体重轻、体形匀,因此体重控制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分析控制体重的实质,提出了艺术体操运动员体重控制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肉碱控制体重的生理机制及其在艺术体操运动员体重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了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的某些特征及致因,以期为艺术体操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俞继英  崔玉 《体育科学》2001,21(6):63-65
对81名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比赛前后血流动力学多指标同步测定,从心脏、血管、末梢和内脏循环功能比较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别,同时发现高水平艺术体操比赛的致胜因素可能不在于心血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创伤特点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是我国发展跆拳道运动的后备力量,通过对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寻找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提出对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提高训练水平加强医务监督防治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测量方法与指标体系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以全国艺术体操比赛中优秀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测量方法及指标进行了长达6年的实验研究,设计出了更为科学实用的髋关节柔韧性及躯干柔韧性及弹跳力等素质的测量方法,建立了一整套具有艺术体操特点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体系。这对检测和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柔韧性训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发展运动员柔韧性素质献的研究,并结合实践经验,归纳出发展艺术体操运动员柔韧性素质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对指导艺术体操运动员柔韧性训练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外艺术体操创新动作发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图像解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外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发展现状与趋向,以及拓展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思路。对中外优秀运动员身体难度的创新动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独创性上与国外运动员差距较大。据此,提出提高我国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表现力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艺术体操训练的经验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之间的合作,是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主题和充分体现。章采用比赛现场与录像观察、献研究、访问调查等方法,对25届世锦赛集体前8名及2002年中国联通杯艺术体操比赛集体项目中有关运动员之间的合作的相关数据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在运动员之间的合作方面,得分偏低;类型偏少;动作价值不高;完成质量不稳定,失误比率偏高。这说明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在运动员之间合作的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周期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要求,对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我国运动员身体难度动作的质量规格进行了现场统计,用以分析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运用与完成身体各类难度动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备战北京奥运,尽快适应新规则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13—2016奥运周期我国183名11~23岁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损伤现状、损伤原因及康复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损伤特点,探讨造成损伤的风险因素,为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此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高达87.4%,运动员带伤训练现象普遍;损伤部位最严重的部位依次是腰、膝、踝、足、髋,髋部损伤比率较上一奥运周期有明显下降;损伤类型主要为韧带损伤和肌肉与肌腱损伤,主要在跳跃和柔韧类难度动作过程中致伤;造成损伤的原因机制比较复杂,除训练学致因外,训练时间及分配不合理、评分规则对技术动作的导向、疲劳和带伤训练、不科学控体重导致营养失衡、关节松弛和晚熟等也是诱发损伤的风险因素。针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提出强化基本功和力量训练、合理补充营养、科学控制体重、强化医务监督及康复训练等预防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浅谈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并分析了1999年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录像资料及现场看1995~2000年每年的全国艺术体操比赛,提示中国艺术体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之一在于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较差。结合自己当艺体运动员10年及体校教练1年的时间,对如何加强培养少儿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谈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北京体育学院马更娣,缑小燕一、前言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是指经过系统训练后,各项运动素质的基本活动能力和机体工作能力对该项活动的适应程度。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标志身体训练水平的高低。从事艺术体操事业的运动员、进行身体...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检测方法,对国家艺术体操10名一线运动员在第25、2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14届亚运会前的大运动量集训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睾酮值偏低,提示,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大赛前要加强营养科学膳食;大运动量训练后心率、血压,血尿素、血睾酮、尿蛋白等变化幅度不大,说明运动员尚有一定的负荷潜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少年运动员身体健康和发育的状况与其运动生命的保持、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相当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外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的状况,以及身体形态的特点;研究专项训练对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影响,以及中外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来自中国和保加利亚的224个艺术体操运动员(年龄8-12岁)参与了有关的测试.研究结果: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的主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均低于本国同龄的城市女生;保加利亚运动员身体的发育指标要高于中国运动员(P<0.01);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比同龄女生更长的四肢.此外,艺术体操女孩身体形态发育的BMI和Vervaeck指数与训练的年限存在高度相关(P<0.01).结论:(1)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的发育要滞后于同龄女孩,特别是10-12岁年龄组.(2)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更长的四肢和较好的相对力量.(3)保加利亚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发育要早于中国女孩,特别是身体各部的国度.(4)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所具有的特殊的身体发展和身体形态与早期专业训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国际艺术体操新的评分规则,对我国十运会艺术体操比赛和2005年艺术体操世锦赛前三名运动员四项器械成套动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个人运动员的难度分值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的主要差距,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以期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