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人们逐渐发现:学习国学如同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可以充实孩子的人生。接受经典的熏陶,对一个人的品德乃至精神,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怎样让国学走进学校,让学生时时处处身处经典之中,成为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一个难题。我校经过一年的探索,渐渐找到了有效方法,并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感动。一、融国学教育于环境建设,触摸经典"靠近清泉,心灵也会湿润;靠近音乐,生命也会起舞。"为了让学生能在一个充满浓厚国学氛围的环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让国人流连忘返,也吸引了国际友人学习中华文化,近几年大火的"孔子学院"和越来越多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就是最好的证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最精髓、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颗明珠,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应该从内部做起,从少年学生的国学教育做起,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领略国学文化的精髓,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时期少年。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引导学生挖掘国学经典中闪烁着的智慧光芒,学习其中优秀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成为弘扬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的小使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阅读国学经典要开展全班共读活动,教师指导讲解,及时跟进,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学生之间再进行交流分享。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中,学生能够深刻地、实实在在地读完每一本国学经典。  相似文献   

4.
丁红来 《学周刊C版》2020,(1):126-126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将会为他们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一种有创新意义的育人方式.本文重点论述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少年读者》2009,(1):F0004-F0004
中山路小学创始于清朝时期的朝阳书院。学校弘扬书院文化,将德育与国学融合,以国学经典支撑道德建设,以育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让千年文明凝聚的经典走进了校园。  相似文献   

6.
杨秀春 《成才之路》2020,(11):48-49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国学经典阅读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亲子共读国学经典,则既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又能增进亲子感情。学校应带动家庭亲子共读,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融合的视角,打造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共读模式,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天津教育》2012,(8):3-4
文化为根,师生为本,和谐发展天津市河东区第二中心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公办学校。学校以"文化为根,师生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积极秉承"学习与生命同行"的校训,将国学教育作为学校育人特色,在学生中间广泛开展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等国学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27):33-34
国学经典中包含了我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与思想内涵,所以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它们,从而使中华文明骨血继续代代流淌下去。语文是传授国学经典的主要科目,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当要大力引入国学经典教育,一方面利用国学经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来使之得到传承,再者也可以让学生从国学经典当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从而既实现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又实现中职学校发展目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价值、现存问题及有效策略进行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将国学经典与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将《少年王冕》中"孝文化"和"勤文化"渗入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王冕的精神内质,还能得到国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门市启动了"国学读书工程",以"悦读圣贤书、同圆中国梦"为主题,在江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海量地读、快乐地诵、思辨地学、踏实地习"的国学经典阅读。该工程有别于其他普通的推荐阅读,它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读经典、写经典,用中华优秀文化哺育学生,以养德修道,培养儒雅气质。另一方面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素质成长、教学评价等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国学读书  相似文献   

11.
学校以"国学启蒙教育"为特色课程,开发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让师生在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立君子品,做有民族根基的、知书达礼的辅延人。实施策略有:加大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力度,整合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的平台,提高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效益,促进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开辟国学经典诵读的新途径。创新国学教育,信奉国学立品,催生学校特色,实现童蒙养正,应成为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2.
徐斌 《甘肃教育》2020,(4):49-49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内容广博,意蕴深刻。现代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快餐文化",更需要国学经典的浸润感染,以提高道德文化素养,完善人格教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定型时期,诵读国学经典,领会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向美向善"发展,让学生借古人的学习之道增强学习效果,借经典智慧调适心理减轻压力。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校要组织老师根据本校实际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诵读气氛,在践行中传承国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国学有助于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很多小学开设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国学经典来说,需要开展"悦读",让学生享受国学经典,并在其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习惯。具体策略有:突出学生自主,奠定国学经典"悦读"基础;借助游戏策略,丰富国学经典"悦读"色彩;强化体验感悟,给国学经典插上"悦读"翅膀。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教育部对于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很多学校开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从设立校本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方面,来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紧密配合成都市教育局2009年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重点的书香校园活动,及9-10月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成果巩固展示的阶段性工作宣传重点,及时总结推广各试点学校在开展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扩大示范效应,促进本次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读与写》从本期开始,追踪报道部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试点学校活动开展的情况,以期为全市各中小学校提供典型范例,让其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方法,更好地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活动长期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诵读的快乐,感悟到经典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国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系统文化工程。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实力,打造学校教育特色,扩大学校教育影响;可以弥补人文教育缺失,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可以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诵读经典就是让学生读"最永恒的书",引领学生走进经典的殿堂,培养诵读的习惯,享受诵读的愉悦,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根据县教研室《关于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积极营造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正>一、当前国学教育中的不良倾向1.注重形式,过度包装。有的学校为推进国学教育,让一群身着古装服饰的女生表演节目,吟诵经典。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穿上汉服拍毕业照,吸引着众人眼球。面对这些,笔者不敢说好与不好,只是在想,是不是学国学就一定要穿汉服?笔者深知国学的核心在于修身养性,培养完美的人格。难道学生身着汉服,就能培养出卓越的品质?2.不择良莠,收效甚微。前几年,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发通知,要求中小学要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纳  相似文献   

19.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思品教师,有责任传播中华国粹,将国学经典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中;作为一名学生,也有义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尽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0.
十堰市张湾区汉江路中心小学以"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沃土"为办学理念,将国学教育、养成教育、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充满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浸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漫步校园,处处能感受到育人氛围,每一面墙、每一根廊柱都会"说话"。围墙上镌刻中华经典诗文,传统文化浓缩成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学校风雨操场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