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象的应用     
光的传播、光的波动性及量子论初步内容在高考中每年必考,但题型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不大,属于容易题.但这几部分知识比较庞杂,不容易记忆.因而得分率并不是很高,其实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如果能紧紧抓住“光的色散”现象,然后由这一现象及结果逐步推理,很多结论的得出都是水到渠成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概况分析关于《光的本性》,甲种本与试用本的内容基本相同,在写法上也都是沿着历史发展的线索展开,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光现象的本质。但为了使头绪更清楚,侧重点更明确,甲种本将它分成《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两章。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光的波动性》这一章较大的变动有: 1.精简“光的色散”一节,但保留其中“波长与频率”的有关内容,为它另辟了一小节。 2.将“光的干涉”一节拆为“光的干涉”和“薄膜干涉及其应用”两节。作为干涉的应用实例,增加了“增透膜”一小节。  相似文献   

3.
解释下面句中带点的字。在困难中,我们要看到光·明。这是辽宁省盖州市小语期末试卷中的一道题,标准答案是“亮”,很多学生把“光”释为“希望”,并被扣了分儿。为此,语文老师与出题的教研员争论不休,写信让我仲裁。我认为两种答案都不对。因为题目不科学,出错了。一、不该解释句中的词素“词素在语言形式和意义内容上都不是完备的,因为它在语流中不能同结合着它的单位分离开来理解和运用,不是直接用来构造语句的现成单位。”这就是说,词素不是句子的组成成分,因而人们在说、写、谈、听语句的时候,不可能意识到句中每个或某个词素的意义。词…  相似文献   

4.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对于后进生,尽管它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肯定有各自的可取之处——“闪光点”。发现和挖掘“闪光点”,使差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变“闪光点”为“希望之光”。我校的德育工作就是沿着这一思路,成立“希望之光”兴趣小组,以实施“希望之光”这项工程的。  相似文献   

5.
欧忠祥 《中学理科》2000,(10):28-28
光现象的内容有两章,即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这两章的知识结构十分相似,都涉及到有关“线”、“角”、“像”等问题,在学习时,同学们应抓住这根主线。  相似文献   

6.
“光的色散”的自主探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教学任务分析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编写的《物理》(8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5月修订版),“光的色散”一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学习光的色散的产生条件及其相关知识。虽然“光的色散”知识在光学知识体系中不是重点内容,但是对“光的色散”本质的学习是很好的科学探究选题,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爱国主义”应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状态。其内容虽与今天的“爱国主义”内容不同,但作为一种情感状态,却是古今同一的。这也就是两千多年来屈原之所以“光争日月”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必修本的最后两章“光的本性”及“原子和原子核”在高考中所占分数比例不大,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绝大部分属于A级.显然,这两章的内容不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如果教师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出发,就可能对这两章的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目标要求中,则侧重于某...  相似文献   

9.
东坡的中秋词,历来评价很高。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甚至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是,对“中秋词”的解释却很不一致。不但对词的思想内容理解不一,而且就词的字面来说,也没有一个能为绝大多数人(绝不是全部,因为这是不可能的)都能接受的见解。最近《光  相似文献   

10.
享受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在电脑键盘上敲出“享受教育”这四个字时 ,正在师范学院读大三的女儿就问道 :“您这是什么意思 ?”  我知道别的同人也会这样问。因为这四个字虽然简单 ,可是提法似乎有些突兀。  我说“享受教育” ,指的不是享受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免费的午餐” :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义务教育 ,也不是提倡利用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尊重 ,在教师这个行当中好好“过把瘾”。更不是主张利用教师这个职位 ,占家长的便宜、沾学生的光 ,等等。这些想法 ,都不是我这个执教近四十年 ,行将退出讲台的老教师所追求的。  我说“享受教育” ,是作为…  相似文献   

11.
王伟民 《物理教师》2002,23(7):35-35
太阳 ,是人类观测到的比较大的自然光源 .人们常常利用太阳光进行各种光学研究和实验 ,这是由于太阳光不仅取之方便 ,亮度很高 ,而且它还接近于平行光 .但是 ,很多教辅用书却把太阳光称为“理想的平行光” ,原因是“太阳离地球十分遥远 .”有的甚至还在“理想”二字前面冠以“最”字———“太阳光是最理想的平行光” .笔者以为 ,这两种说法都是欠妥的 .对于一束光来讲 ,如果用来描述其传播方向的任意两条光线都互相平行 ,那么 ,这束光就是平行光 .从理论上讲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发光体所发出的光 ,都不可能是平行光 .点光源所发出的光不是…  相似文献   

12.
“光的反射和折射”涉及的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人们常把这部分内容称为“几何光学”.几何光学中存在多个“小结论”,本文将对常用的这些“小结论”的科学性及其应用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一年以来,我在“综合法”教学试验中,所用的具体方法包括:启发式,发现法,研究讨论式,启发式与发现法相结合,启发式与自学法相结合等,现将我的具体做法列例如下。 [例一]讲“光的初步知识”中的(九、光的色散,采用发现法),(十、物体的颜色,采用自学法)这两个课题内容少,合并在一堂课上教学,即一堂课两个方法。 (九、光的色散):讲这节课,首先设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的光学、原子物理教材包括必修本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本性”和“原于和原子核”三章。根据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而散的特点,教学和复习时均要抓住主线、理清脉络,注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典型题例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魏洁 《考试》2009,(6):85-85,104
“光电效应”是物理光学的重要理论,是光的粒子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内容之一,学习中要澄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光子”、“光电子”、“光子的能量”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这对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光”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的内容,因为光现象非常奇妙、富有变化,备受各年级学生关注和喜爱。我对小学阶段不同版本科学课教材中所涉及的《光》单元的科学知识进行梳理,得出相关的科学概念及其联系的结构图。结构图显示,“光沿着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核心概念,“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是第二层级的概念,“光的散射和成像原理等”是第三层级的概念,其他内容则是运用概念解释一些光现象或者运用科学原理的发明制作。“光沿着直线传播”还是理解昼夜现象、月相成因、四季变化、早晚温差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月亮曾被无数文人墨客赞美过。月光明亮柔和,的确很美。但这光却不是它自己的,而是从太阳那儿“偷”来的。月亮自己从未发过光。不错,月亮也曾是个“贼”,但人们并不恨它,嫌它,怨它“欺世盗名”,反而爱它,重视它,写文章来赞美它。李太白“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把酒问青天”,  相似文献   

18.
读与写     
一、利用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光有知识没有想象是无法进行创造的。语言的想象训练主要是通过扩展,可以通过扩充原文内容、发展原有情节、增加自创内容、新编自设情节等途径展开训练。新教材课后练习题就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中就设计了“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这么一个将整体感知与想象相结合的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设计得“巧”,巧就巧在能引导学生有所发现,并产生创新的欲望,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文内容,它为学生创建了有创新价值的问题情境,即包含着创新的因素,并其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又是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婚姻生活的哲理以下这几段小文章,是海外几位著名作家的见教,它对人们的家庭婚姻生活是一个启迪,这里辑录出来,供朋友们在婚姻生活中参考:让爱自由爱是“光的发射”。“光”不是一只手,所以爱是不干涉人,不搅扰人的。如果你的爱是折腾人的,叫人“站起来”、叫人“...  相似文献   

20.
王汉畅 《物理教师》2001,22(8):26-27
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在学习了初中物理课本的第三章光后,已经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射到界面上将发生反射和折射”.但初中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诸多的光学现象,如小孔成像的成因,光的反射、折射尚处于朦胧阶段.因此继“光的传播”内容教学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做一些小实验,进行观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