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和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都把教师这个职业比喻成“鸡肋”。所谓“鸡肋”者,乃鸡之肋骨也。其特点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教师这个职业“食之无味”,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清贫、寂寞,工作单调,社会活动面窄,成就感不强。现在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应注重职业化人格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鸣 《教育探索》2000,(11):78-79
一、职业化人格的界定  所谓职业化人格,是指个体在适应与发展社会职业肯定的过程中,由于将职业规范加以自我内化,所逐步形成的一定的人格模式。高职教育中的职业化人格是一种准职业人格。因为,在校受教育者还没有完全彻底地进入社会职业的生存状态,仍处于“书生意气”向“社会职业人”的过渡时期,他们担当的社会角色,仍保持着一种社会职业的“预演进行状”,实质上是由一种“非独立人 (学生 )”向“独立人 (社会工作者 )”不断转化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化”的过程中,重在其人格之中熔铸更多的职业意识、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规范…  相似文献   

3.
简俭 《教育艺术》2010,(7):12-13
教学工作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教师职业又是众多职业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大多数人的一生除了孩童时期和老年退休之后,基本上都在与职业打交道.过着“职业生涯”。职业对人来说,具有两重性,这是因为人一旦来到人类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就具有了生物和社会两重属性。人的生物属性要求一个人要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维持生存,保持衣食住行之需.以保持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许发海 《文教资料》2006,(7):149-150
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之一就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社会化的一般涵义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具体说就是“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在我国社会处于过渡或转型时期过程中,让每个个体与就业者充当合适的社会角色,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对于社会稳定以及职业人自身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正当社会职业,履行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伴随着社会分工和社会职业的出现而产生。我国战国时代就有“六职”之分。人类社会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分化组合,逐步形成了各种职业和行业,随即也就产生了错综复杂的职业关系。社会上从事每一种职业的人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社会发生联系,并为社会服务。同时,社会也对各种职业提出一定的要求,以满足社会的需  相似文献   

6.
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斌 《教育与职业》2007,(35):101-102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人类学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观点认为:职业能力培养是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受训者在实践共同体中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方式,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过程的参与和理解。它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必须培养完整的社会人,培养环境必须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是从日常活动中与人相依的真实、复杂与虚拟的情境来研究职业能力开发的。在人类学视野中,职业能力开发是社会实践的一个方面,职业能力的开发过程,就是受训者在实践共同体中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方式,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的理解和参与过程。它强调职业能力开发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必须与生活世界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对自己的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也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职业活动进行得和谐、活跃,促进社会各职业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高校资料员是诸多职业中的一种,它在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既是“后勤兵”又是“先行者”。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料员就  相似文献   

9.
试论以人为本与职业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为社会分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之一,职业教育具有天然的社会属性和工具价值。也正因为如此,职业教育往往以“职业”为基点展开教育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这似乎无可非议。但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缺乏对“人与职业”内在关系的科学把握,忽视“职业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的基本属性,从而导致职业教育实践中时常出现“只见职业不见人”、人被职业所异化”、“人被职业技能所淹没”的现象,进而陷入杜威所提及的“狭隘的”职业主义教育”的泥潭之中”①。在教育领域弘扬科学发展观、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厘清“人”在职业…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不是被动的“知识人”,也不是被动的“技能人”,而是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更是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最符合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方法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本文以空调工程施工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为例,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别无选择     
人的一生,往往会面临种种选择。不管是因为人的爱好而选择了某种职业,或是因为某种职业的需要而选择了人,总之,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漩涡终会把人卷入让你去思考、去选择的社会洪流中。师专毕业后,我放弃了去一家大公司作秘书的机会,回到故乡,在一所偏僻的山村中学当上了“孩子王”。  相似文献   

12.
置身教育,无疑会丰富人生阅历;而从事教育科研,则会更加深化对教育的职业感悟。之所以说经历就是财富,是因为经历可以使人增长见识,让人更加成熟;之所以说经验就是资本,是因为经验标志着人的发展,可以使人走向成功。教育科研使教育者站在教育科学前沿,在对教育实践的引领和反思中不断积累经验财富,充实自我;在科学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已,完善自我。因此,教育智慧结晶的进程,也铸就了教育者特有的职业人格和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13.
<正>人的社会化指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基本过程。"该过程将人与社会联系起来,实现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由于职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群体文化"、"社会角色"中当然不能没有"职业的文化"、"职业的角色"。若不包括有关职业的成分,那么生活在职业社会中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不可能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角色"。因此,人的职业社会化是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未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以“运动技能”为目标,对于不以体育为职业的广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需要的,也是作为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可能做得到的,学校也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让全体学生习练运动技能。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没有人用从学校学习过的跳高、跳远、推铅球等运动技能坚持锻炼身体。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虽然符合社会需要,但却又与学生个人需要、求学、生活并不…  相似文献   

15.
教师道德是一个既古老又全新,既沉重又紧迫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有教师这个职业以来,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必然要与学生和社会发生一系列的利益关系,逐渐产生和形成了特定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体系。说它全新,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传统的师德规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说它沉重是因为教师道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决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一方面,由于劳动分工出现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劳动者应具备跨岗位和跨职业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爆炸催化学习向终身学习迁移,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嬗变,劳动者还应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这表明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在动态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人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职业劳动中所必须具备的稳固的职业品质特征及其行为倾向的总和。教师以个体的人出现时,具备各自的人格特征,当他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独特社会职能时,其人格就与整个教育过程发生联系,形成教师的人格特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特征往往通过他的教育态度及相应的教育方式反映出来;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态度、人际交往及身心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彼得洛夫在《论人民教师的威信》书中指出:“在教学与教养过程中涉及到儿童的整个人格,所以教师自己也是以整个人格来与儿童接触的…  相似文献   

18.
赵天宇 《考试周刊》2012,(85):155-156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当一个人进入新的社会环境时,他的行为方式、自我形象也将随着生活环境和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由学生角色转换为职业角色的过程是每一个就业大学生必然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对社会及工作岗位的适应过程.大学生应做好职业角色转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编辑手记     
一般而言,对一种职业的感受,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把握:职业的社会地位、职业本身以及个体对于这一职业的体验。教师职业生涯感受也可以按照上述三个层面来展开。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职业在与其他职业比较时,在人们心中所占的地位和等级。尽管在个别时期,教师职业曾沦落到“臭老九”的境地,但毋庸讳言,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传统和主流。也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才能延续至今。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还是一个相对文弱、相对清贫的职业。说它文弱,是因为在不少地方,还经常发生权力部门侵害教师权益…  相似文献   

20.
李宁 《培训与研究》2009,26(5):118-119
诚信历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当前诚信危机已经成为我国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在培养“职业人”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诚信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