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声传译面临时间紧迫、汉英两种语言转换的挑战。合理运用压缩策略可使同传译文清晰简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利于听众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目的。结合口译中具体实例,阐述压缩策略适用情形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日益上升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从汉语到英语同声传译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汉英各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各自的特点,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尤其汉字是单音节,英语单词一般是多音节,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从汉语到英语同传的时间紧迫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以顺句驱动为主,加上省略和概述,预测和追加以及语言外知识的省时策略.  相似文献   

3.
日中·中日同声传译,由于涉及的两种语言———中文与日文在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上有着很大差异,给译员的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同传过程中,译员通过基本的三大能力———记忆力、预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一些作为其辅助的技巧,一方面要把原语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一方面还要在不同立场的发言人和听众之间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友好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同传中运用策略的举例分析,得出了释意理论在同传中的指导作用,总结了释意理论对汉英同传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同声传译是一项对译员的双语能力、精力分配及熟练程度要求极高的翻译活动,而数字信息又以其冗余信息少、不可预测性和信息密度大等特点成为同传中"著名的问题诱因"。此外,由于中英文数字表示数量级的单位有所不同,中英同传处理数字信息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研究找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同传口译中,有稿同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很多人片面理解为有稿同传比无稿同传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从难度来说,有稿同传是一项非常复杂、难度相当高的工程。通过调查实验,分析论证有稿同传和无稿同传两种方式下分别对口译质量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证明通过系统化、分步骤地进行各类有稿同传的训练和注意力分配训练对于口译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视译是同声传译的准备课程,视译训练模式的构建要符合其自身特点,也要为同声传译服务。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巨大差异,译员在做视译时为了保证翻译的质量和速度不得不利用一些视译技巧来保证翻译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视译中的顺句驱动及词类转换技巧,以帮助视译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视译。  相似文献   

8.
吴聪 《海外英语》2014,(15):138-139
在同声传译中,有稿同传和视译是两种比较常见的训练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有稿同传与视译在同声传译时译员提前都会得到稿件,没有太多的差别。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稿同传与视译,在翻译难度上,翻译准备时,翻译过程中都存在着联系与区别。通过在同声传译实践中的比较,分析有稿同传与视译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理解是翻译的关键。在汉英翻译中,理解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语内译”的过程。从古到今的主要译论都阐述了翻译的本质是用顺畅的译语再现原语信息,这为“语内译”在汉英翻译中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汉英之间的思维及语言差异决定了“语内译”的必要性。该文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中论述“语内译”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操作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彦凝 《教师》2012,(35):110-111
习语是语言的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译界学者提出了可译性与可译性限度的理论构架,研究汉英习语的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问题可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滨 《考试周刊》2014,(46):87-87
比喻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由于汉英文化差异,有些比喻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学习者在运用英语时要留意汉英两种语言在比喻方面的异同,对比喻这一语言现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比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准确传递不同语言的比喻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Asensio,R.(2008)说:词性转换是提高顺译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P112)本文将从词性转换角度,浅谈其实际运用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意义旨在通过词性转换完善口译顺译质量,确保连贯性及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从注意词的份量、注意区分褒义词与贬义词、词的搭配须符合英语习惯、运用术语须恰到好处和选用英语趣语来翻译一些汉语口语等五个方面来阐述汉英翻译中词汇的选用技巧。研究认为汉英翻译中只有恰当地运用词汇、语法、文体修辞乃至韵律等手段,才能使译文确切、流畅、生动、简洁。而词汇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用词正确得体,才能使译文流畅通顺,符合"信"与"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慧 《考试周刊》2012,(66):27-28
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语篇分析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任务。汉英翻译中语境译词就是从篇章分析的角度出发,把握汉英语言由于不同思维文化的影响而导致的选词差异,引导学生恰当选词。语境译词也体现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旅游资源为内容的旅游介绍文本涉及大量的中国历史文化信息,语言风格和语篇结构等方面都呈现典型的汉语言思维模式。为了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在翻译旅游介绍文本时,需要译者加以"变体",通过对原文本的"变通"来实现。变译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6.
语际转换对应幅度的扩大现象是汉英交传中极为常用的现象,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刘宓庆的<口笔译理论研究>中作者将语际转换对应幅度的扩大定义为"在交际中,话语语境迫使口译中双语语义对应放宽要求,从基本词义对应向范畴词义扩展[1](P71).这一定义在汉英交传中并不完全适合.在汉英交传中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语言习惯不同,译员的理解偏差,文化的差异都会造成语际转换对应幅度的扩大现象.而这些因素都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本文旨在具体揭示汉英交传中语际转换对应幅度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旅游资料、商品说明书、广告等应用文类汉英翻译存在诸如增、减内容以及改变原文结构等改译现象大量的翻译实践及“译文功能理论”表明:这种改译现象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79):108-109
减译和删译在同声传译过程中非常常见,由于同传内容成分多、难以记忆、并且涉及中英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因此成为许多译员需要面对的难题。本文以同声传译中的减译和删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省略的翻译策略入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论证释意理论对其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本文提出同传译员应用减译和删译的翻译方法,有效节约译员的时间和精力。但减译和删译需要译员有良好的中文基础,有效辨别出冗余信息。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世界是一个整体,这决定了人类众多的语言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因而不同语言之间就存在着相互沟通交流的基础,存在着可供参考的意义。正是由于该意义的存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所指意义形象、思维方式、思维形象的异同会造成语言文化差异,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着重从词义的理解、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三个方面讨论古诗词英译中的英汉修辞语用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译英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不可译现象。本文在概括总结不可译性分类后,主要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阐述汉译英中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