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之叹。解放以来,中国古代史研究成果累累,据粗略地估计,论文超过三万篇,专著也有数百种之多。今天,自学中国古代史的青年同志,在浩繁的原始资料和专著面前,同  相似文献   

2.
王武子新著《蔡尚思学述》作为“大师学述”之一种,已于2001年1月由鹭江出版社出版。翻阅数遍,不忍释手;获益之余,略抒浅识。 蔡尚思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史专家,迄今已公开出版专著二十多部,发表论文三百来篇。《蔡尚思学述》对“蔡氏之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按照蔡先生在该书序言里的话说:“此书不仅言必有据,而且有精彩的分析,可以配合我的拟著一书,这才算得上是写出了我之真我。”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一九八三年分别在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召开了“图书馆科学管理”和“读者工作”专题讨论会。提交“图书馆科学管理”专题讨论会的论文是29篇。提交“读者工作”专题讨论会的论文是60篇。论文内容涉及图书馆科学管理和读者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了便于开展学术讨论,交流研究成果,我们将这两次专题讨论会的全部论文均以文摘形式编为一册,作为《黑龙江图书馆》杂志的增刊发行,现将编排体例说明如下:1、全部论文按两个专题编排,图书馆科学管理在前,分为六类;读者工作在后,分为六类。  相似文献   

4.
办报离不开点子,那么点子是什么呢?我认为点子就是一种“巧思”、“办法”、“灵感”。具体来说,编排中有编排的巧思,如同一类型的不同新闻,单独、分开报道与组合在一起报道,效果是不一样的;同一标题,不同作法,反映也会不一。写作有写作中的巧思,如一篇报道主题、角度的确定,往往以“精思竭虑,偶有一得”的灵感形式出现;采访时,从哪一线路入手去采访也大有千秋之别,等等。  相似文献   

5.
也谈大事记的体例冯惠玲体例是指著作的体裁凡例。关于大事记的体例,笔者在写教材时涉及于此,便查阅了近年来发表的多篇论文和公开出版的教材、专著,归结起来大约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大事记有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传记体及若干种混合体例;另一说为“以时系事”和“...  相似文献   

6.
曾听一青年才俊大会发言,印象最深的是,他“每日读五篇论文”,以知科学研究发展之先进。恰深感自己对各种理论范式、研究模型、大数据、元宇宙、跨学科研究平台搭建之困扰,恐写文章之方法有些不合潮流,遂给自己提要求,也给研究生们布置任务:日读论文1篇,以补己之短,取他人之精华。自此之后,当日功课毕,读文章一篇,来源不限。数月累积,颇有收获。但同时也读到一些平庸之作,深以为憾,一为作者能力,二为编辑眼力。加之,不时阅读、修改学生论文,对“何为好文”有了一些想法,好为人师,一并说与方家。  相似文献   

7.
国企报道写好不易,研究国企报道的论文写好也不易,要获奖更难。但我认为,只要肯下功夫,学会“在总结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是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经济新闻论文来的。2002年初,我根据湘潭日报对国企报道的实践,撰写了一篇题为《国企报道的角度、力度和深度》的文章(发表于2002年第4期《新闻战线》),这篇反映国企报道的论文,先后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地市报优秀论文和第八届“中华大地之光”论文一等奖。尤其令我“得意”的是后一个奖,它使我这个从事了30多年新闻工作的“老记”,平生第一次走进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接…  相似文献   

8.
本人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业余时间常结合本职工作研究些新闻理论问题,撰写新闻学方面的理论文章。几年下来,坚持不懈,数十篇新闻业务论文见诸报刊。不久前的一天上午,我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对方先是自报家门:“我是《新闻××》的编辑,你的一篇论文去年就收到了,蛮不错的;但我们这类杂志的经济状况,想必你也是知道的,不景气。加上版面有限,所以要收版面费。”本人问他怎么个收法,对方答曰:一篇800元钱。哇,好个“有偿新闻”的“兄弟”———“有偿论文”找上门来了。我好不懊恼,断然拒绝后,挂了电话。一年多以前,本人将一篇1.5万余字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从古代文献最早记录的“周藏室”始,经过漫长的岁月,我国已拥有了最先进科学技术装备的庞大的图书馆群体。对于图书馆的研究也从“纳册”“启书”等只言片语,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我国高等学府里,图书馆系早已成为专门之学,培育了一批造诣较深的专业人材,并成立了自己的学术组织——中国图书馆学会。时至今日,图书馆学研究也进入了繁荣、活跃的新时期,创办专业性刊物60种,发表论文2万余篇,出版专著上百种。然而在众多的文献中,还没有专门就图书馆学史进行研究的论著,因此,吴仲强等著、湖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学史》,无疑是对这一学科领域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是我在学者型记者之路上获得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在采写200多篇消息、通讯、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录音报道(其中20多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等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的同时,还通过了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辨,获华中理工大学颁发的法学硕士学位证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的同等学历;学术论文《从三篇新闻分析看问题报道的运用艺术)}获湖北省第四届广播电视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撰写的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新闻人才论》由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三块“砖头”,奠定了我申报主任记…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为词条,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基础对发表于1997-2008年期间的关于档案保护技术学学科体系及革新的论文进行了初步统计,共计20篇(参见表1),研究数量虽不多,但成果之丰,程度之深,为新时期档案保护技术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值得我们去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2.
谈医院科技论文的归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院,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学术专著和论文,且以论文居多,科研的最终成果虽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但发表论文仍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医学研究的科研论文的类型主要包括①在国际、国内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这类论文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论文属于一定的研究课题,它是课题研究中进行到某一阶段,科技人员对研究情况进行的总结;另一种是单篇论文,  相似文献   

13.
文然 《记者摇篮》2005,(9):13-16
这篇论文很值得一读。以编者的浅见,它不是“技术性”论文,而是通过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来看新闻媒体如何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加速新闻的改革和创新。这也不是一篇仅仅针对电视媒体的论文.它提出的诸如实现受众的“分众化”、“互动化”理念,对纸质媒体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本刊改版首开“教授讲堂”栏目,即能获得教授专家的鼎力支持,欣然应邀,“坐堂”讲座,大有如沐春风、如饮甘饴之感,在此深表谢忱。  相似文献   

14.
我国报纸编辑学的教材与专著已经数量可观,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要有所突破和创新不太容易。记得去年夏天在天津参加全国“新闻名专栏”评选时,一同担任评委的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王咏赋告诉我说,他正在写一本书,名为《报纸版面学》,当时我并未太留意。半年后,他的这本新作送至我手中,认真一读,才发觉它与我过去接触到的同类专著和教材不太一样,不禁要为作者的创新精神和丰厚积累叫声好了。这本名为《报纸版面学》的书,内容并非只涉及版面编排这一块,作者是以“版面”这一报纸的最终产品为“龙头”,以围绕版面设计制作的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有关舆论监督和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的论述中,“公众人物”是出现得相当频繁的一个概念。据我所见,至今出版的相关专著,几乎没有不提到这个词语的。近来许多文章也经常使用这个词语。人们认为,“公众人物”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为了支持舆论监督顺利开展,对于“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等的保护应当作适当的限制。例如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张新宝教授与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康长庆法官合作对10年来的名誉权案件作了系统研究,撰写了长篇论文(刊《现代法学》1997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书评工作的空前活跃和繁荣,令人鼓舞。但在我看来,当前书评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也值得注意。归结起来说,其弊有十: 一、过甚其词。这类书评对所评的书总是作过分的夸奖,以拔高书的质量,力图使读者相信这确是一本不朽之作。比如有一篇美学著作的书评,评者先是肯定这本书是书的作者三十年来“教学与经验的结晶”,“是研究美学的代表作”,与全国已出版的三十几种美学专著相比,“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了安徽阜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徐修宜先生撰写的力作《近代中国史新探》一书,使中国近代史领域又增添了新的研究成果。该书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学术专著,20余万字。书中探讨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段中国历史。全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问题研究”(1840-1919年),收入论文9篇;第二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问题研究”(1919-1949年),收入论文17篇;第三部分为“鄂豫皖苏区历史专题研究”,收入论文10篇。同时,书…  相似文献   

18.
应执行有关论文『结论』部分的撰写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科技期刊编辑来稿时经常发现,不少科技论文没有提供“结论”部分。从对2003年公开发表的近650篇论文统计分析发现,其中有182篇(占统计总数的28.4%)没有“结论”部分。在有“结论”的459篇论文中,“结论”完整的有300篇,仅占统计总数的46.8%;还有159篇论文的“结论”部分是以结束语或小结的形式代替,内容也只是对本篇文章的自我评价,或者是对“引言”、“摘要”部分的重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论”。统计中还发现,数学类文章少有“结论”部分,化学类文章多以“结果”和“讨论”代替“结论”。1缺少论文“结论”部分的原因探讨1988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9.
广播新闻就内容来讲,编排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稿件新闻事实重要性依次编排在一起,也就是非“中心”编排法;另一种是在兼顾稿件新闻事实重要性前提下,围绕一二个中心内容进行编排的“中心”编排法。江苏启东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15分钟3000字的“新闻节目”,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中心”编排法应运而生,办出了地方特色,得到了兄弟台同行的肯定和听众的好评。 广播新闻“中心”编排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说“气候”     
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篇歌颂一位劳动模范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短报告文学,面呈给某报编辑。那位编辑看了良久,惋惜地对我说:“哎呀,这篇稿子写得倒是挺不错的,事迹本身更是令人感动。只可惜现在不是‘气候’哟……”。看到他那诚恳的惋惜之情,我还能怪他么?是“气候”不对嘛!一年之后,我把那篇旧稿从故纸堆里拣了起来,在文字上稍作改动,加了一个“新闻由头”,又送给了那位编辑。这次,他当即拍了板,说:“好,正是‘气候’,马上发!”果然,我那篇“大作”很快在报上刊登了。我这篇稿子“死而复生”的遭遇,两次都碰上了一个“气候”问题。那到底什么叫“气候”?我说不太清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