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发展史上,传承因袭是促进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屈原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独具魅力的作品,赢得了有汉一代作家的纷纷追慕,形成“屈原情结”。“屈原情结”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推动了两汉文学的发展,对后世的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体裁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屈原精神与戴震哲学汪大白戴震是清代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梁启超说:“戴东原先生为前清学者第一人,其考证学集一代大成,其哲学发二千年所未发。”①又说:“东原学术,虽有多方面,然足以不朽的全在他的哲学。”②戴震哲学的产生,首先当然是由于当代自然科学某些成...  相似文献   

3.
2014年8月4日至15日,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署,省社会科学院、省湘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的“湘学溯源媒体行”活动,对在湘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及文化遗存开展专题采访活动,重点对炎帝、屈原、贾谊、周敦颐、张栻、王夫之、魏源、谭嗣同等8位湘学人物的思想与精神进行报道宣传,并约请长期从事湘学研究的专家撰写专文。本辑“湘学溯源研究”栏目,系与湘学研究院合办,刊发8位专家所撰全文(《炎帝与湘学》一篇暂缺),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湘学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楚辞源于汉水文化。楚族起源于汉水流域,楚辞受到汉水流域“楚声”、“楚歌”和《诗经.二南》的影响。屈原的祖先发迹于汉水上游,这里是屈原的故乡和神往之地。他有着浓郁的汉水文化情结。他通过汉水流域吸收北方文化,其政治生命的跌宕起伏、文学激情和人生历程等,都和汉水流域息息相关,甚至楚辞的地域范围和屈原生命的终结都在江北汉水流域,而不是江南洞庭、湘水。  相似文献   

5.
正在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史上,屈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在追溯湖湘文化时,往往将屈原视为湖湘文化的源头。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传统,湖湘文化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人们注意到,湖湘学者有一种"褒美乡贤"的传统,他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有一种执着的热爱,对于本土文化精神有一种自觉的继承、推崇与弘扬。他们希望从历代乡贤先达的思想中吸取资源,获得动力,从乡贤事迹中受到激励。在湖湘文化精神建构过程中,屈原精神无疑是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6.
屈原是我们中华民族可称之为“民族魂”的第一人,他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疾恶如仇的批判意识、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意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进步作家。  相似文献   

7.
屈原是我们中华民族可称之为“民族魂”的第一人,他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疾恶如仇的批判意识、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意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进步作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文学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作家,无不受到屈原的影响。借痛惜逝者以自悼的贾谊,以抑郁不平之气倾注于《吊屈原赋》中,在汉初“文景之治”的盛世即深谋远虑,时发忧世之言;司马迁含冤受刑之后,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激励自己,含辱忍诟14年,终成千古大篇,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折服于屈原:“…  相似文献   

8.
休闲方式多种多样,都出自人的或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其中有一种学休闲,本作认为它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内养化内涵,相应地,突出学休闲作用的休闲学也就具有了同样的哲学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屈原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具有开拓性与创新性,这种开拓与创新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独特与创新,也在于思想内容的深刻,在整个文学史上是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后期,在我们祖国的南方——楚国,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屈原的作品是继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诗经》之后,所出现的又一批崭新的放射出异彩的诗歌杰作;这些作品已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屈原的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领域里的一次伟大的创新与改革,在我国文学的  相似文献   

11.
屈原、端午与龙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是中国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据典籍所载,至少有五种说法,而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久远的要数纪念屈原一说。而真实的历史却是,端午本是一个祭祀图腾之物——龙的节日。作为一个精通楚湘巫傩之术的爱国诗人屈原,选择了五月五日这一个祭龙的日子投江自沉,本是一种安顿自己灵魂的行为,是乘龙升天之意。而屈原崇高的爱国精神,顽强的斗争意志,高尚竣洁的品格感动了楚国人民和历代中国人民,于是,把端午节、划龙舟与屈原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纪念伟人的节日和活动。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份探讨屈原司马迁人生观的异同,认为他们的人生观同源于儒家,但表现了不同的取舍,都达到了中国封建时代具有积极意义人生境界的极致,抑此而扬彼是不恰当的。第二部份探讨屈原司马迁文学观的异同,认为他们的文学观虽皆标“发愤”,但却具有不同内涵:屈原强调先知超前意识与世俗平庸的冲突,司马迁则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屈原将文学看做超功利的、抒发个人情感的需要,司马迁则认为文学是功利目的的载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司马迁将屈原“发愤”说对黑暗现实“怨”的内核发展为对封建专制的激烈反抗和尖锐对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其贵族身份与宗国立场导致他具有贵族化意识。对高贵出身的认同与精英教育下培养出来的贵族修为形成了他的贵族化意识,这使屈原的理想在经历现实打击后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屈原的作品在内容上表现为追求崇高理想、诉说怀才不遇、渴望谒君求女等方面,在艺术上开创香草美人意象、描写虚幻神游场面、体现主体情绪等崭新形式,这些都是其贵族化意识的文学书写特征。  相似文献   

14.
谈到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时,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哲学是文学创作的思想基础,哲学对具体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对文学思潮、风格流派、创作倾向、创作方法诸方面的影响。至于文学与哲学能否相结合,二者的结合有怎样的意义,则较少论及。笔者从中外文学史、哲学史的事实出发,认为二者的结合是有可能的,并且二者的结合会给文学的发展以推动作用。有意识地从哲学中吸收营养,与哲学相结合,不失为文学进一步发展,增强生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整合(conformity),顾名思义,即各门学科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且融合的发展过程。这是一门渊深且新兴的学问。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将各门学科从原来的整体和联系中孤立出来加以切割和分析。然  相似文献   

16.
马衡 《文教资料》2007,(29):59-60
无论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哲学问题,都为文学和哲学这两个不同的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学与哲学的关系研究,逐渐成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文学与哲学关系是统一的,作为统一体的文学与哲学相互间的融合与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7.
【观点梳理】A.秦始皇是什么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野心勃勃,有无穷的占有欲,……按照境界说的定义法评价他,他不但归属功利境界,而且正是这一境界的代表人物。然而,从历史实际出发,秦始皇却又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封建君王,是盖世英雄,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用觉解、动机标准衡量,却只能屈居低等境界,无缘和“圣…‘贤”沾边。  相似文献   

18.
我中华传统文化巍峨大厦由四根大柱支撑:周易文化(易学)、老庄文化(道学)、孔孟文化(儒学)、屈原文化(骚学)。其顶梁大柱则是周易文化。周易文化即先秦巫学——主要是南楚巫学,战国末世以屈原为首的南楚巫学家们的伟大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9.
20.
贾谊《吊屈原赋》首用骚体哀悼屈原,其创作模式影响了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从自我的政治遭遇出发,与屈原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共鸣;他首吊屈原,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历时性的文学阐释,开创了后世作家"吊屈"创作主题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