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的综合课 ,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离开社会实践谈社会课教学是不可能收到良好教学效益的 ,只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让学生走向社会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学社会 ,才能增强可信度 ,提高教学实效性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 ,社会课教学一定要重视社会实践。一、社会实践是小学社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要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应安排一定时间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新课标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写到“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上面所说的两个“转变”中,可以看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教和学的方式,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  相似文献   

3.
小学社会学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从时空的发展和社区氛围的体验来得到了解掌握。“重视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是编写小学社会课教材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实践(社会实践、模拟生活实践、图像感知实践等等)活动对于领会、掌握社会知识点有益处。那么,如何在社会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重视实践性原则,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4.
社会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依附于导入新课、学习新知、活动实践、归纳小结等教学环节之中。利用电教媒体科学、准确、形象、生动、视野开阔等方面的优势,能优化社会课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公开目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社会课一开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这将会给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电教媒体参与性的功能,通过对事物及具体场面的创设和刺激,能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在感  相似文献   

5.
《社会》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那是在过去教其它学科之后转向社会课教学或兼课教学,因此教法上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其他学科的教法。可以肯定,社会课同其他学科在教法上有一定的一致性,互通性.但因本身知识结构,目的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所显示出的不同特点又要求其教法有一定的独特性,这样才能使社会课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完成,体现教改的思想.社会课教学应遵循四个原则,即把握整体性,加强针对性,强调灵活性,注重实践性.现就我们在社会课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原则及运用的…  相似文献   

6.
比较,也称对比,是确定对象之间相异与相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它可以在相同或相异的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是分析、综合这些基本思维过程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中往往异中存同;学生解决同一个问题有正确的和错误的……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某些法则、概念的理解和辨析,深刻理解有关法则、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比较法的渗透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论是课堂上的,还是课后的,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要看教师是否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重视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是编写小学社会课教材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实践性原则是各科都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社会课更是如此,而教材的编排特点又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是由小学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所决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社会教学大纲》中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爱国主…  相似文献   

11.
地理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常识的范畴,教材内容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最适用的地理知识,也是每一个少年儿童必须具备的知识,同时是初中、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各类报刊刊登了不少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文章和评论,这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很有必要.小学是基础教育,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是实现小学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的必要保证,任何偏废都会影响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小学历史、地理课,对于小学生增长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赵紫阳总理在1981年底全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史地教学,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是基础教学,是培养人才的起步。这一步走好了,中学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从而使整个普及教育的基础打得更厚实些。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这无论是对为高一级学校造就合格的新生,还是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都具有奠基的意义。同时,还须看到,少年儿童可塑性大,求知欲旺,这个阶段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学业成就。“万丈高楼平地起”。抓好小学教学,就是为少年儿童将来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培好根基。因此,  相似文献   

14.
几年的小学社会课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妨碍其他同学接受新知识,严重的还会干扰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其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学生对社会课不感兴趣。那么,如何让社会课的教学有声有色起来呢?我试着从以下三方面做努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法律常识等 ,是小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 ,在小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 ,教师要充分重视 ,精心组织教学。一、心中有教材翻开社会课本 ,卡通图、实物图、人物肖像图、景观图等各种图画几乎占去 50 %版面 ,这些图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深受小学生喜爱 ,这是社会课教材编写的一大特点。教师只要把握这一特点 ,用正确的方法予以启发引导 ,学生就会接受。有的图如给生病的妈妈端水送药图、帮助当农民的爸爸下地劳动的画、司机叔叔开车的照…  相似文献   

16.
小学社会课教学谈□侯秀兰高君一、掌握小学社会课的“社会性”特点新开设的小学社会课是一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为小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打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社会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又因为许多教师是在以前教过历史、地理等课程之后转向社会保教学的,所以在社会课教学中就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法,因而不能体现社会课的教学特点,也很难达到社会课的教学目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小学社会课教学应注重“四性”。一、社会性社会性是小学社会课教学最本质的特点,是区别于其它课程最突出的特征。社会课教学大纲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对社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探讨和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灵活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是提高《社会》学科教学质量的好途径。在互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林则徐和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时,我们不光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还要从历史教训中让学生提高对毒品危害的警觉性;提高学生“科教兴国,从我做起”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爱家、爱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陈宏 《华章》2012,(18)
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又因为许多教师是在以前教过历史、地理等课程之后转向社会课教学的,所以在社会课教学中就有可能自觉不自觉的沿用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法,因而不能体现社会课的教学特点,也很艰难达到社会课的教学目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小学社会课教学应注重"四性".  相似文献   

20.
小学社会课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满小螺1995年,小学社会课已在全国五年制学校中全面铺开了。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减少了以往所设课程的门类,使课程向综合化方向迈进了一步,而且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