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杞麓湖的水质,通过水样采集与鉴定,对其北侧表层和底层的硅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冰岛沟链藻(Aulacoseira islandica)、颗粒沟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等17种硅藻,其中表层有12种,底层有15种,且硅藻群落结构分布及变化受水温、pH值、总氮、总磷浓度影响较大,而总氮和总磷浓度严重超标导致梅尼小环藻成为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铬在微藻中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小硅藻 (Nitzschiaclosterium)、叉鞭金藻 (Dicrateriazhanjian gensis)和等鞭金藻 (Isochrysisgalbana)四种海洋微藻在加入CrCl3 的培养液中培养 6天 ,经浓缩干燥后 ,用离子浓度分析仪测定铬在各微藻中的富集程度 ,结果表明 :在铬含量相同的培养液中 ,扁藻的铬含量最高 ,叉鞭金藻和小硅藻铬含量次之 ,等鞭金藻铬含量最低 ,而铬在小硅藻中的含量增加最大。在选用小硅藻加入不同浓度的铬的培养液中培养 ,培养液中添加CrCl3 的最适浓度为 2 0μg L。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杞麓湖硅藻的时空分布的特征,于2018年4~9月份对杞麓湖养殖水域水体表、底层的硅藻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养殖水域共鉴定出硅藻有10属30种,其中表层占了6属21种,底层有9属23种,以梅尼小环藻为优势种,丰度达65%以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严重,并且底层总氮含量高于表层,导致底层水体的梅尼小环藻丰度高于表层;研究期内,该水域水温和电导率分别呈现抛物线和下降趋势,但硅藻时空分布波动较大,反映了不同硅藻物种对水温和电导率的反应不同,同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运用羟基磷灰石的柱层析方法,对陆生蓝藻地木耳中的藻蓝蛋白进行了分离,用透析方法进行了纯化,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藻蓝蛋白的提取率为0.35%.  相似文献   

5.
"舟"作形旁,意义一般解作"船只",《说文解字》舟下所属共11个字都作此解,但其中关于"朕"、"般"、"服"三字形义关系的分析值得商榷。借助考古资料,联系古人祭祀祖先的祼礼仪式,笔者推论"舟"作形旁还有一解,即舟形器物。以此,对"朕"、"般"、"服"等字的本义重新作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硅藻泥的原生态特质作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人们特定的消费观念、审美情趣、环保意识等进行全面、系统、具体的研究,制定新的、具有时代艺术文化价值的壁饰定制模式,充分体现了原生态硅藻泥壁饰定制模式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PCA、DCA和CCA分析显示,可以利用英国威尔士地区3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的现代硅藻组合和pH数据,建立硅藻-pH转换函数.根据RMSE和残差分析,选用了WA_Cla_X和WAPLS_C2_X模型,同时选取WA_Cla作为对照.我们在Llyn Hir湖中心钻取岩芯,对顶部14.5cm进行了化石硅藻种群组合的分析,利用这些资料,根据这三个硅藻-pH转换函数模型,定量重建了该湖1956-1995年pH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985年为了改善该湖酸化状况,向湖中施加石灰引起湖水pH明显增高,这种显著效果维持了六年,此后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利用硅藻-pH转换函数重建的湖泊pH变化结果与湖泊pH实际监测结果相当吻合,说明了虽然施加石灰可在较短时期内减弱湖泊酸化程度,但是不能根治湖泊酸化.  相似文献   

8.
首次记述长鼻满蛛Ambanus naricues(Zhu & Wang,1994)的雄蛛.发现本种和本属其他种类的雄蛛一样,触肢器的跗舟外侧面跗舟沟前方具有一列听毛.  相似文献   

9.
钼镍共生矿经酸溶分解后,采用沉淀分离法,分别对钼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海洋生物螺旋藻提取物藻蛋白、藻多糖的抗疲劳作用.测试指标是:1)测定灌胃藻蛋白、藻多糖20天后的小鼠游泳耐受时间;2)测定小鼠在游泳前的血糖值及游泳30min后血糖的下降.结果表明,藻蛋白、藻多糖在长时运动中能增强小鼠的游泳耐力,阻抑血糖下降,有推迟运动性疲劳出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组培室、空置培养室、接种室、走廊中污染菌进行平板监测,结果表明:组培室的真菌主要为青霉、芽枝霉,细菌主要为球菌和芽孢杆菌;空置培养室中的真菌主要为青霉、芽枝霉、木霉、共头霉,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接种室的真菌主要为青霉,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和球菌;走廊的真菌主要为青霉属、芽枝霉属,细菌主要为球菌、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2.
从四川维尼纶厂生产车间下水道和污泥中分离出了可降解聚乙烯醇(PVA)的微生物Bacillus sp. 和Curtobacterium sp.,并建立了相应的PVA生物降解环境。采用吸光度分析方法考察了分子量及醇解度对PVA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微生物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生物降解环境可用于PVA生物降解性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使PVA发生较高程度的降解;在所建立的降解环境中,PVA的分子量和醇解度对其降解性有一定的影响。降解前后FT-IR及1H NMR分析表明,在降解过程中PVA分子链发生了断裂。  相似文献   

13.
体育品德是个体在参加体育活动及与体育相关的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质。体育品德的形成过程,按照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感知、记忆、思维、情感体验和意志行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品德。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具有一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反馈是个体对自身行为效果的认知并由此所产生的相应应答行为的心理反应过程。在教学训练中,反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机制。“心理反馈矫正”教学法是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对已经形成的操作性运动技能进行反复的强化的精细加工,在骨骼肌反应的操作性学习时,通过反馈所得到的信息加工,使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研究运用“心理反馈矫正”教学法对军事体育专业学员学习掌握格斗擒敌技术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该方法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完整-分解”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寄宿制中学体育管理现状,给体育管理改革提供依据和建议,以青田中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寄宿制青田中学体育管理现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经费大部分投入到竞技体育;学校未对体育俱乐部管理给予重视;各职能部门间合作效果不显著;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考核以竞赛成绩为主;体育教师对奖惩管理制度模糊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阐述学校体育精神文化与奥林匹克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探析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与奥林匹克思想的内在契合点。提出以奥林匹克思想的核心内容为指导,探析后奥运时代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与奥林匹克思想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南六市小城镇群众体育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人口比例较高,运动项目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体育旅游业厚积薄发。提出了皖南小城镇群众体育的发展路径:强化政府行为,确立小城镇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系;开发、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发展小城镇体育旅游,打造皖南地区生态体育圈;尝试小城镇群众体育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组成成分之一,在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2009年7-8月。对贵州省六盘水市保华乡阿勒河流6个研究地点的野外调查。对双桥水库底栖动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采样分析,共鉴定底栖动物4门6纲27属31种。其中,扁形动物三角真涡虫(Dugesia gonocephala)、节肢动物甲壳纲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ficulate)、昆虫纲毛翅目幼虫巨石蛾(Phryganus sp)和被翅目幼虫双瘤新虫责(Neopeda bituberculata,sp.nov)等为该河底栖动物的优势种。毛翅目幼虫和横翅目幼虫喜在清洁的水中生活,它们对水中的溶解氧较为敏感,并且,对某些有毒物质的忍受力较差,因而在研究流水带生物学,评估水质和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的影响,以及在流水生态系的生物测定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现被应用做为监测水质的指示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在WMO GAW 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临安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分别用Malm(1994)和Stelson(1981)提出的方法(分别记为Malm方法和Stelson方法)重建气溶胶质量浓度,并与称重获得的质量浓度进行对比,发现虽然Stelson和Malm方法所考虑的物质组成及所使用的化学成分个数并不相同,其计算结果略有差异,但总的来说两种方法都能较好的反映绝大部分的气溶胶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分析的化学成分数据情况和研究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质量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根据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武术的特点、作用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如何提高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效果出发,探究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术科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