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音节角度看,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词语逐渐成为当代新词新语中占主导地位的音节形式。从来源角度看,除了新造词语以外,当代汉语从外来词语、网络词语、港台词语、专业词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新成分;词缀化与词族化构词、简称构词、修辞构词等形成的词语成为汉语新词的重要来源。新词语来源广、渠道多,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汉语里每一个音节,除了由声母,韵母组成外,还有一个能够区别字义,词义的声调,这样就形成了汉语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汉语的这种语音特性表现在汉语词汇里为双音节化和四字格词语结构以及双声,叠韵的形式。汉语构词的这一特性应在翻译时得到关照,即:在英译汉时,不仅要译出词语的含义,还要注意兼顾汉语用词的声韵节奏,传达出原文的语音美。  相似文献   

3.
汉语三音节新词语与类词缀的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和双音节词为主,近年随着词汇的发展,三音节词语有增加的趋势。本文通过举例对汉语三音节新词语的语言现状和类词缀语义虚化及偏离原义的分析,试探讨类词缀和三音节新词语发展的相互关系。语义可偏离原义较远、构词能力强、可类推的类词缀较易与双音节词语组成三音节词语。  相似文献   

4.
汉语语音形式美的实质就是语音的和谐之美,它是语言运用者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所说的汉语语音(北京语音)是一个非常和谐的语音系统,具有层级与调适的特点,它是汉语音形式美、语音和谐之美的物质基础。另外,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通过双声叠韵等做到的"音节匀称",通过声调音高曲直变化形成的"平仄呼应"以及整体韵律和谐、词语双音化,都是汉语语音形式美及语言和谐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外来词,又称之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的词语。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然而语言接触又以文化交流、文化接触为前提,为共生物。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外来词对于汉语汉字的影响是极大的,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促进汉语词语的多音节化;增加了新的语素从而推动汉语成分的语义上的发展;增强了词语结构的能产性以及词语理据的复杂性;不仅增加了汉语词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同时增强了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有些网络词语是利用汉语既有词语产生新义或构成短语而产生的,这些词语在整体上或分别在词形、词音、词义上同既有词语有着不同的联系,从而产生一些多义词和同音词。这些多义词和同音词能激起联想,产生隐喻,增加情趣,为提高网络词语的表达效果提供了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汉语拼音     
复习要求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2.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4.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识词,学习普通话。5.掌握音序查字法。6.学习轻声的读法。7.能根据音节写出常用词语和简短的儿歌、谜语及谚语。  相似文献   

8.
音意兼译是汉语外来词中一种喜闻乐见的翻译形式,如几何(geometry)、秀(show)等,但现流行于网络的词语“晒”、“晒客”,却与其相对应的英文源词share,看似音近意通,实则在语义内涵上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9.
甘谷话、礼县话中有一些读音相同的音节,主要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舌尖前、后音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一些音节,例如“租粗粟、竹出书如”等,学者们对其拟音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其声母部分与介音结合所形成的特殊音素争议最大。要真正准确地模拟这些音节,既要重视汉语语音声韵结合的规律,还要充分考虑方言中语音继承上的规定性、语音在生理上的制约性,因此要重视对等韵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对该方言现实状况的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说的雅致类形容词是指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级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双音节形容词。这类词语存在教师解释难、学生理解难的问题。为此,笔者以雅致、高雅、优雅、高洁、清高五个词为例,尝试从语义、句法、教学策略等方面探索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在汉语课堂上解释这类形容词。  相似文献   

11.
“X女”族新词语语源有新造词、新借词、传统词的新含义、方言词的吸收等情况,其中新造词与新借词的现象最突出。新借词中日语借词占很大比重。“x女”族新词语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x女”族固有词语比较,x的音节数量更自由,形式更多样,有很多新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新词语语义更丰富,这一词语模有了更高的能产性。“x女”族新词语的大量出现,在语用上是一种“从众心理”,也使“女”有了缀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AA式叠音词、重叠词在语音语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里主要讨论AA式叠音词、重叠词在构词要素与语法功用上的异同.辨别两者的方法是AA式叠音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两字拆开不表意,或与原意发生变化;AA式重叠词由两个语素构成,两字拆开与原意不发生变化,或与原意有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未登录词识别是汉语分词处理中的一个难点。在大规模中文文本的自动分词处理中,未登录词是造成分词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自动分词的这一"瓶颈"问题,对未登录词中的新词语的结构进行分析,总结新词语的构词类序,发掘新词语的构词规律,以期为未登录词的识别和标注提供一套规则。  相似文献   

14.
词的多义与兼类现象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语教学需要年口语用实际出发,把现代汉语词的多义现象年口兼类情况联系起来去认识是很有意义的。多义词年口兼类词既有区别也有联系:①二者所属学科不同,多义词属词汇学范畴,兼类词属语法学范畴;②多义并不一定兼类;⑧兼类一定多义,单义绝不兼类。  相似文献   

15.
有关汉字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字并不是独立于文化体系之外的 ,而是整个文化体系中诸多文化项的一员。研究汉字文化 ,就是要以汉字为核心 ,探讨汉字与其他文化项之间的关系。“汉字文化”与“汉语文化”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前者来源于汉字自身的形体 ,后者来源于汉字所记录的词 ,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尽管汉字形体与其他文化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但它并不具备细致描写文化的功能 ,更不具备最终确认文化的功能 ,因此 ,进行汉字文化研究必须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 ,而不能随意加以夸大。  相似文献   

16.
按照相同词、对应词、相似词和不同词4个标准对我国境内毕苏语的466个本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其结果初步预测我国境内毕苏语方言的差异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比较的各毕苏方言词汇中,只有少部分词(29%)属于"不同词",另有30%以上的词属于"相同词",其余词为"对应词"和"相似词"。这表明我国境内大部分毕苏词汇具有相通性,还暗示毕苏语内部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诗歌“虚字”理论已经全面地涉及到对诗歌中虚字的态度、作用,是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第一,宋代诗歌虚字理论认为虚字能够把复杂的、细微的情事表达出来;有时炼字得当,虚字甚至能成为句眼。第二,宋代诗歌虚字理论认为虚字有“斡旋”之功,能使得诗句有流转如弹丸之美。第三,虚字可以使得诗句疏宕、散朗。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虚字”理论的繁荣期,对元明清诗论家有关古代诗歌“虚字”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龙”的寓意看文化词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汉语的文化词语有其不同于英语的独特的模式和内涵 ,这种独特性构成了翻译过程中的障碍。本文作者根据汉语音、形、意的三维结构 ,从语音负载词、语形负载词和语义负载词三个层面讨论文化词语的翻译 ,说明翻译文化词语不仅要考虑其字面意义 ,而且要着重准确地传递其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 ,要灵活地综合运用音译、直译、意译、扩译等技巧 ,尽可能将文化词语的深层寓意准确地表达出来。作者在文中对一些文化词语的英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以下几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1.加强方言词汇描写的系统性;2.深化方言词汇比较和方言特征词研究;3.深化特定词汇类型与表义手段的研究;4.加强方言外来词及方言对普通话词汇渗透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