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提高高师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和培养高师学生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心理咨询和治疗;优化心理环境;心理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就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导向性、主体性、整体性、活动性、渐进性、个性化六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时代,竞争剧烈,强调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而且对心理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较高的心理素质,这是市场经济时代对高师教育的要求。 一、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实施和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着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意见》指出,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  相似文献   

4.
心理素质教育是高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既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主观愿望,又是他们将来职业定向的客观要求。本文对高师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提出课程建构和方法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其心理的正常发展,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开展心理调查,研究和掌握高师学生的心理特点;改革心理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非智能素质的培养;进行课后“继续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6.
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包括独特的能力结构、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健全的自我意识,开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需要教学与示范结合,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关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流,心理素质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独特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音乐教育出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培养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心理素质的意义,通过分析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障碍,阐述了如何培养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高教研究》2002,(1):89-92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师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促进高师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适应新时期中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途径主要有:在高师开设“心理素质训练”课程,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加强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1.
时代呼唤心理健康,人才呼唤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实施这一素质教育工程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师符合时代要求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浅议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晶 《辽宁高职学报》2006,8(1):137-138
从心理素质培养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气质、价值观、情商、职业形象、道德境界等方面加以分析,提出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注重专业教育,更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中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对培养高职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丽华 《辽宁高职学报》2004,6(3):138-139,152
高职师范教育应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科研素质。高职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应多采用探究式、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课程开发的契机,注意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并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开辟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当前我国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仅就学校而论,主要有学校教育体制、教师和学生本身等.为了克服对学生造成心理障碍的教师因素,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理素质的理想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成分,也是教师职业功能的具体体现。由于现代社会赋予教师职业法制化、专业化和人格化等多种新的功能,从而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完成教师职能。按照教师职业价值规范和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心理素质结构应主要有文化心理素质(学习、文化、科学心理素质等)、专业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教学、辅导心理素质等)、社会心理素质(角色、交往、管理心理素质等)、人格心理素质(需要和动机、性格、自我调控能力等)等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17.
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实施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指学生按照规定的项目和程序给任课教师打分或分等.这种评价方式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合理假设,具有相当信度,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评价指标和项目的设计、评价集的选择、参评学生样本、对教师的教学发展潜力考察以及某些社会风气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等等,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心理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心理教育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必须重视教师心理素养的教育。教师心理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情感素养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健康课堂管理教育。校本教师培训是教师心理素养提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教师素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呈现多元化特点,即主导性、示范性、迟效性、个性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性;影响的方式体现于日常教育活动、言教身教和课堂教学多条途径;影响的作用机制表现在整个环节:定向、发动、组织、评定。提高教师素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总体思路要明确,即高起点谋划,高层次培训,高标准要求;教师也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提高意识。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应怎样依据现实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合理评价方面进行了探索,对以往的评价方式进行了一些修改和完善,并提出了便于教师操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