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评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苹果树》表现出一种浪漫化的现实主义倾向,刻画了性格具有两面性的主人公艾舍斯特:一方面利己任性,不负责任,自欺欺人和以己度人。热衷于为自己辩护;另一方面沉溺于自己所谓的“骑士精神”和“怜悯”之中。“骑士精神”和“怜悯”只不过是他在弱者面前表现出的优越感.因而最终代之以对本阶级地位及生活方式的认同。作者企图用文学作品中的“美”来掩饰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丑恶现象,“骑士精神”和“怜悯”是其对自己所处阶级的美化。  相似文献   

2.
《镀金》是曹禺依据一个外国戏改编的话剧.但这部外国剧的作者是谁呢?钱谷融同志曾撰文说:曹禺“翻译了高尔斯华绥(Galsworthy)的《镀金》…….”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讲述了关于一对鞋匠兄弟恪守职业道德、追求工艺品质而已以悲剧告终的故事.主人公身上具有唯美主义者、硬汉、悲剧英雄的特质,其追求彰显了人类对美与真理的永恒向往与不泯信念.  相似文献   

4.
1 20世纪英国作家中,高尔斯华绥的创作独具特色。他小说创作中卓越的叙事艺术,不仅使他蜚声英国文坛,也使他跻身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行列,成为世界知名的作家。然而,什么是高尔斯华绥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又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一门艺术,精湛的艺术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优秀散文《观舞》,就生动地描写了一场令人如痴如醉、心旌摇曳的舞蹈。  相似文献   

6.
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品质》确实是一篇有着深厚悲剧色彩的小说。伦敦城最好的鞋匠格斯拉,有着最神妙的手艺,做出全城最结实最耐穿的靴子,最终竟然被活活的饿死,这引发了笔者和学生深深的思考和感叹。由于学生受生活阅历和阅读水平的限制,一般的学生会认为格斯拉值得同情、怜悯,然后把原因都归结于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公平。这些词语似乎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阅读总结时的通用词,标签词。  相似文献   

7.
高尔斯华绥在《骑虎》中特别偏爱"蛛网"一词。蛛网意象与小说的标题相互呼应,象征着主人公们骑虎难下的境遇。以蛛网作喻,借助社会失序的视角,从失控、失范和失谐三个维度来分析《骑虎》中的文化现象,可以看到高尔斯华绥对爱德华时期英国紊乱的社会秩序的关注以及对社会进步方式的质疑。这张蛛网既展现了思想语境中一种异乎寻常的复杂性,也体现了高尔斯华绥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8.
杨慧娟 《海外英语》2012,(15):205-206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讲述了关于一对鞋匠兄弟恪守职业道德、追求工艺品质而已以悲剧告终的故事。主人公身上具有唯美主义者、硬汉、悲剧英雄的特质,其追求彰显了人类对美与真理的永恒向往与不泯信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发轫于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20世纪的前30年是中国电影学现实主义的萌芽时期。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学现实主义发展成熟,其主流风格体现为理性-社会现实主义,五,六十年代则体现为理想-浪漫现实主义。“革”时期,理想-浪漫现实主义发展到要端,演变成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的合成,电影学现实主义断流,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复归,并走向多元,显然,作为中国影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探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中国电影学的艺术审美变迁。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解放”对于女性自身的确是一个富于悲剧色彩的话题。她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刚好处于如波伏瓦所述的尴尬状态:“在今日女人虽然不是男人的奴隶,却永远是男人的附属品;这两种不同性别的人类从来没有平等共享过这个世界……她们接受男人的照应同意抛弃她们对自主权利的要求……这是一条不幸的道路,无论谁走上这一条路,一定会迷失,最后走向毁灭一一从此听任别人主宰。”简而言之,只要男权中心状态的依然延续,女性就不可能从自己迷失的命运中被真正地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1.
赫尔岑(1812-1870),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大贵族家庭,但他却是其父和一位德国女性的私生子,故一直以“养子”的身份生活在家中,甚至无法继承父亲的姓氏,他的姓“赫尔岑”是父亲为他生造出来的,来自德语的“心”(Herz)一词。  相似文献   

12.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2 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约翰·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多以1 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家庭生活,其作品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讽刺辛辣.《苹果树》是约翰·高尔斯华绥笔下的一部中篇爱情悲剧小说,此部文学作品对人物、情节和环境进行了细腻的高品质艺术加工,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评.本文通过对小说《苹果树》中的现实主义进行分析,解读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中的“骑士精神”.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除通过军事侵略中国外,还发动了文化侵略,实行语文奴化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其基本策略是删改占领区的国语教科书和编写日、满政府的国文教科书。在其所编的国文教科书中,企图通过课文的选编以建立满族认同、消解异族反抗、宣扬日本亲善,并最终达到全面实行奴化教育、统治中国的目的。虽然这种企图最终失败,但仍值得中日两国人民反思,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相似文献   

14.
<正>在马克思恩格斯留下的文艺思想遗产中,关于现实主义的论述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一百年的时间过去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倡的并给予深刻论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否仍葆其生命力呢?本文想联系近几年我国文学发展中出现的某些文学思潮,粗浅地谈一谈如何正确理解和如何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问题。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作者:张昕羽漫无目的,我们漫游在这个城市间;灯光映衬,生活不再黑暗;朋友安慰,生活不再孤单;偶然相遇,生活不再平淡。虽然生活如此美好,我们仍然逃不过早已布好的陷阱,因为越是美好的背后,越会让你陷落得倒彻底底,明知道最终要落入陷阱,我们依旧穿梭其中,只为享受那美好的瞬间……教师的话:我们为美好付出的东西,正是美好回赠给我们的礼物。  相似文献   

16.
作者:陈为驰沉迷干“网吧”如同吸食“毒品”一般,它可以使你不能自拔,使你的精神麻木,它的缺点、弊处是难以粉饰的。当大脑坠入这大网之中,不知是什么结果,这就取决于你从这张网上吸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在经历了当代文学近60年的演变之后,表现出多元发展的泛化特征,同时这一时代特征正是现实主义迈向广阔道路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8.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的小说塑造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一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利害关系。 本文试图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高尔斯华绥作品的语言特点,希望能对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高尔斯华绥的文学作品有所裨益。 一、用词贴切 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选词时,往往考虑到所写的主旨、目的、对象、时间、环境等等。高尔斯华绥根据其作品的不同人物特点,选用了贴切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他所选用词语的类…  相似文献   

19.
“干起来吧!点燃图书馆的书架!把河水引来淹掉一切博物馆画廊I”是怎样的一个人,想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一把抹去?  相似文献   

20.
邱国红 《海外英语》2011,(13):255-256
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促进了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美学的产生,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尧斯的接受美学和文学解释学及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也有着间接的推动作用,此外对主体间性、文本间性理论的形成,也具有潜在的启发作用;另一方面,他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催生了心理小说和意识流技法的形成。总之,其思想理论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