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引导设计学生读课文,画出登泰山(包括下山)的路线图,解决如下问题: (1)、泰山名胜古迹甚多,作者是怎样紧扣“雨中”这一特点,有详有略进行描述的?根据“详”、“略详”、“略”三个等级标准,分别在线路图上标出。然后细读“详”  相似文献   

2.
讲读写景状物的游记散文,只有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点,才便于理清文章结构,进而理解文章内容。那么,什么是立足点和观察点呢? 立足点是指观察者在观察景物时脚足所在之点。观察点是指观察者的  相似文献   

3.
我多年不回家乡了 ,今年元旦我回去了一趟 ,翻过中条山 ,去了芮城一趟。遗憾的是 ,我童年的梦破灭了 ,现实生活告诉我 ,这座山是光秃秃的 ,很少有几棵树。记得我在中学时期写过一篇《中条山的传说》(192 4年 12月 ,《晨报》副刊 ) ,鲁迅先生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谬奖 ,说 :“《中条山的传说》是绚烂了 ,虽在十年以后的今日 ,还可以看见那藏在用口碑织就的华服里面的身体和灵魂。”其实什么“传说”也不该在中条山有 ,山太枯了。所以 1961年 7月 ,“雨”中登泰山 ,显得别有意味。这篇文章我从自然顺序写起 ,从下面写到顶点———南天门。…  相似文献   

4.
这篇散文写于1917年冬天。因为祖母去世,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又和父亲乘车北上,至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背影》写的就是当时父子车站分别的情景。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引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一年,朱自清留学英国时,曾借机遍游欧陆,后来写成《欧游杂记》一书。《威尼斯》所记的是他游历威尼斯的见闻。《威尼斯》一文,以朴素清新的语言,描述了威尼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明媚的风光,尤其着力描写了该城庄严华妙的建筑艺术,别具风味的民间文艺、精湛的艺术珍品,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由衷赞叹。全文分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课文晋祠:据史书记载,在山西省太原县西南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成王姬诵继武王的王位后,把他弟弟叔虞封到唐(都唐,今山西太原以南),还把“怀姓九宗”分给他,作为他统治下的奴隶。叔虞死后,他的孩子继任国君。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把祭祀他父亲的祠庙命名为“晋祠”。后经历代增修润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1)、学习本文作者热爱祖国,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勇于攀登的精神.(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记,记之有序,叙中有景,借景抒情,详略得当的写法.(3)、学习本文写景状物用词精当和比拟、排比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8.
一九六一年四月,冰心同志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会议。其间,她在日本的每一天,都亲眼看到了美丽的樱花,感受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代表团成员的深厚的友谊,“暖意盈怀”,于是“欣然提笔作樱花赞”。这篇散文,描写细腻,感情醇浓,它不仅是一曲樱花的赞歌,而且也是一支中日人民友谊的乐章。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相似文献   

9.
10.
山水游记,要把访游对象的奇观胜景再现于读者眼前,使人有如身临其境,并非易事。尤其是名山胜水,中外游者如云,妙词佳句,似乎都说尽了。号称“五岳之长”的泰山,历代帝王在此封禅祭天,骚人墨客登而吟诗作赋,远有姚鼐《登泰山记》等名篇传世,近有杨朔《泰山极顶》一类佳作夺人,要想不落窠臼,写出新景,翻出新意,颇不容易。然而读了老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却有一股清新之感扑面而来,既受到深刻的启示,也获得了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1.
备课资料背景·意义1982年8月29日李健吾同志写了一篇文章:《我和〈雨中登泰山〉》。文中说,作者是于“1961年7月,‘雨’中登泰山”的。《雨中登泰山》最初发表于1961年《人民文学》11月号,后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散文特写选》第二集(1959—1961)。当时,对“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战胜困难,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今天,继承和发扬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  相似文献   

12.
《雨中登泰山》是一篇较好的游记散文.但细读全文,会发现点点瑕疵。现列几点试说如后。一、第三段写虎山水库七股大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这里作者把“七股大水”写得有声有势,比喻生动、贴切,读来极易理解,读后印象深刻。但遗憾的是,作者在后面加了如下一段文字:“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  相似文献   

13.
一、自学目的1、分析作者是怎样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所写的对象的;2、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变化中的景色的。二、自学重点学会在描写景物时明确交代立足点。三、课文导读这篇课文根据雨中登泰山的过程描写了泰山美好奇妙的风光。作者的笔下描绘对象不断变换,这是因为随着攀登作者的立足点时时发生变化。让我们跟作者一道来登山,听听他的  相似文献   

14.
泰山,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被许许多多的文人当作创作的主体。众多的文化流派、思想流派———儒家、道教、佛教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文化踪迹。历代天子帝王更是利用对泰山的封禅活动来加强其统治地位,因而泰山便演化为皇权的象征,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封禅遗迹和体现封禅思想...  相似文献   

15.
《雨中登泰山》篇幅较长,怎样教才能使学生有所受益呢?首要的是选定阅读指导的重点。否则,面面俱到,结果势必一无所获。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可以这样来选定教学重点: 从内容来看,文中上下古今、地理历史、人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要点学习本文抓住“雨”的特点,随着立足点的变化不断地变换观察对象的写景方法;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勇于进取的情怀。二、学习指要 (一)本文在描写雨中泰山的景色和登山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叠音词:有AA式,如“嶙嶙”;ABB式,如“灰蒙蒙”;有AABB式,如“淅淅沥沥”;此外还有ABAB式,如“凉快凉快”,也有ABAC式,如“飘来飘去”。其中,前三种是大量的。请按下面的要求填写本文中的叠音词。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师大学报》编辑部: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选了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一文,其中引有“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中的一段话,编者在“注”中称“应劭,东汉末期人,著名学者、文人”。最近,一位语文教师向我提出: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一文见于何书?想阅读全文,以便加深对课文中那段引文的理解。于是,我查阅了应劭《汉官仪》  相似文献   

18.
我在备《雨中登秦山》一课时,设计了三套方案。第一套是按旧程序,学生读读,解解字词,总结一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就完了。第二套是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查字典、词典,扫除阅读障碍,继而画出作者游山路线图。这一套比第一套有所改进,加强了双基教学,但能力的培养仍然体现不够。因此,我又进一步分析琢磨,比较鉴别,拿出了第三套方案,并进行了实践。教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谁游览过什么名山呢?(学生活动)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学生活动)五岳之首为...  相似文献   

20.
谈谈《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湖南攸县一中欧阳宇李健吾的游记散文《雨中登泰山》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开篇之章,足见其具有的典范性地位。但是,多年来有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教此文的语文老师,那就是这篇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到的本文“描写了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和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