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朗凄是内心感受的表达,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朗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内心体验,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学生体悟文本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朗读者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对作者理解程度的重要方式。因此,学会朗读十分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是内心感受的表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朗读可以让学生巩固字词,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可见,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  相似文献   

4.
朗读小议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很重要的。语文教材,多为古今中外名篇,我们应该利用朗读,让学生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学习其高尚的情操,体味其奥妙的构思,鉴赏其高超的技巧。朗读是置身子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话,也可以说是在听作者说话。通过吟咏、品味,便于理解,记忆。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的《自文字至文章》中写道:“诵习一字,  相似文献   

5.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体会理解,感受出作者的情感,然后用自己的声音展示出这种情感。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做法是:1、重视范读。教师的范读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增强课文的感染力,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范读的榜样作用不但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内容,而且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我每上新课时,都要范读两遍。第一遍要求学生不准看书,听老师的表情,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情并茂;第二遍要求学生看书,听准字音,范读过后,学生捕捉到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在一次次的练读中逐步提高朗读水平。2、模拟仿…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许多语文教师虽说认识了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重视不够;朗读往往为繁琐的课文分析或大量的书面练习所取代了,课堂上越来越听不到学生的琅琅书声了。原因何在呢?主要是对朗读及朗读教学的真正含义理解和认识不足;或由于自己的朗读修养不高,进行有效的朗读能力较弱,而摒弃了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实,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多朗读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具有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完成这一任务,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最好途径就是师生民主平等的朗读、对话,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交流。让学生自己走近作者,全面了解作者的身世为人、创作风格和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与意图,并迁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真正与作者广泛交流,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一次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朗读,往往会使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记得我从师大赶往兰州八中听课,就有一位女教师讲的是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张冬 《文教资料》2010,(2):57-58
李镇西老师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的心走进课文、贴近作者,让学生通过朗读产生共鸣。他在教育实践中,默默地引导学生找到那把“钥匙”,一遍遍地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和音韵美。通过诵读.学生能加深对意象和语言的感受,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同时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让学生一起体验和领悟。  相似文献   

8.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单个的汉字排列起来而组成的,它们之所以能给人以美感,引起人们内心感情的共鸣,就是因为其中融注了作者的深沉睿智之恩,并以或优美或豪放的富有个性化风格的语言为载体,呈献于读者面前,拨动了读者心弦纤弱而敏感的部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游离于作品之外,只把自己当作局外人,看到的仅仅是死的文字,理解也仅限于文字的表象,诸多的精华因未能深入体会而被忽视。若想真正把握文章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触动并激发出自己的灵感,就必须在阅读时赋予文字以灵魂,而让“死”的文字“活”…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是内心感受的表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朗读可以让学生巩固字词,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可见,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练好“读”功。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学校举行校园公开课大赛,参赛者纷纷以“有感情朗读”作为决胜筹码,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当老师一提到“有感情朗读”时,学生便有模有样地拿腔作调读文章. 什么是“有感情朗读”?课标中讲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拿腔作调,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11.
自读时,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体会,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角色,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2.
一、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许多课文用文字难以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都可通过朗读体会出来。有些老师只注重课文理解而忽略朗读训练,殊不知,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朗读。进行朗读训练时,要让学生明确朗读的目的,然后保证朗读的时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朗读,朗读不是遵照教师的指令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己求知的需求。不要烦琐地分析问题、机械地练习、无必要地表演,  相似文献   

13.
一、朗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一)朗读能帮助学生再现情境文章表述的是作者感知过的客观环境,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重要的是使学生头脑中再现这种情境。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必须由学生自己进行,这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朗读技巧的基础上,真心实意有感情地去读课文。通过读,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表象积蓄,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出作者  相似文献   

14.
一、抓课文朗读以品味散文语言优美以朗读去带动和促进语言教学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课文之前 ,教师声情并茂地将课文范读一遍 ,将文字化成动听的声音诉诸听觉 ,让学生感知文章的音韵美 ,或长短相间 ,或错落有致,或清新洗炼 ,或回环往复。字词句乃是华美语言宫殿的砖瓦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教师在范读中 ,既可以给生字词正音 ,又可以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或升降高低突出关键词句 ,让学生去体会、理解作者语言的表达力量。如 :“推开窗户一看 ,呀·!凉云散了 ,树叶上的残滴 ,映着…  相似文献   

15.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体会理解,感受出作者的情感,然后用自己的声音展示出这种情感。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一、评价主体 :将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传统的朗读评价是由教师对学生或同学对同学读的情况进行评价。他人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十分重要 ,用“点睛”之语 ,就能“指点迷津”,但笔者认为自我评价也不容忽视。朗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欣赏、表达几个阶段。具体说 ,借助书面语言 ,运用形象思维 ,唤起自己的内心视觉形象 ,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试、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 ,在想像中产生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实现读者对作者的情感发展 ,然后再通过口语把自己形成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篇好的作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才能使他们在内心产生共鸣。在将作者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流过程中,声音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承载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朗读,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中,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朗读就是将一些书面的文字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富有感情的方式转化成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朗读者可以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变为一种氛围、一种意境传递给听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1.重视度不够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很多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并不重  相似文献   

19.
一、朗读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我认为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清阅读的基本障碍。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朗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朗读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活动,并不是将文字通过阅读变为声音那样简单。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体会作者的行文技巧,积累大量优美的词汇,从而提高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