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幸福自由,而选择则是通往幸福自由的最佳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范围和机会的扩大就意味着幸福自由成为可能。没有选择,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的人,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闲暇是个体获得自由的表现之一。亚里士多德最早对闲暇做出系统论述,认为闲暇具有时间和状态两重意义:闲暇时间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闲暇状态是幸福的表现状态之一。德性是闲暇的前提与限度,闲暇必须合于德性,同时闲暇生活也是德性养成的重要场域。在数字时代,儿童闲暇面临内容和时间的问题:娱乐消遣充斥闲暇的内容,闲暇时间仅余意义空壳,导致德性和沉思在数字时代儿童的闲暇生活中难以寻觅,闲暇失去其获得幸福的应然价值。应引导儿童从学会生存走向学会闲暇;以德性约束儿童的闲暇生活,使闲暇生活成为育德的平台;面对数字时代的信息洪流,应加强儿童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其信息辨别力。  相似文献   

3.
论闲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闲暇定义为个人没有必须做的事情因而最感到自由和最能表现个性特点的时间,并从三个方面对闲暇活动作了分类,最后分析了闲暇的发展规律,认为闲暇的时间量决定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享受闲暇的人的分布则决定于社会制度;人类闲暇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总有一天闲暇时间会包括人的生活的全部时间,享有闲暇的人会复盖全社会所有的人。那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闲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闲暇定义为个人没有必须做的事情因而最感到自由和最能表现个性特点的时间,并从三个方面对闲暇活动作了分类,最后分析了闲暇的发展规律,认为闲暇的时间量决定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享受闲暇的人的分布则决定子社会制度;人类闲暇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总有一天闲暇时间会包括人的生活的全部时间,享有闲暇的人会复盖全社会所有的人,那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做过明确表述,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作自由人的基础”。今天的小学生,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资生活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也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作为家长,该怎样让他们尽情享受快乐的闲暇时光呢?一、给孩子自由闲暇的本质是自由。闲暇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所以家长要给孩子选择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做安排,使闲暇时间真正成为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比如,周末是在家看电视还是出去与同伴一起玩,是看书还是画画等,由孩子来决定,只要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美好生活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热词,反映着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所需所急所盼;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人民立场和初心。美好生活作为古今中外人类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理解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内涵尤为重要。通过梳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中“劳动-闲暇”这组核心范畴,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美好生活的意涵。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劳动-闲暇”的解放在于实现生产力的极高度发展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美好生活的根本目标;“劳动-闲暇”的贯通意味着二者共同作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对象化本质力量的活动,体现着美好生活的合理内核;“劳动-闲暇”的共享表明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劳动,同享闲暇,这种“美美与共”状态的实现是美好生活的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中,闲暇普遍地被误解为单纯的娱乐和消费活动,从而出现了闲暇观念深刻的异化,观念的错位带来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人类文明的瓦解。闲暇观的异化根源于近代以来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东亚传统的世界观能够为现代人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提供人生视角。人是内在于“真我”的存在,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领悟和喜欢这个“真我”,创造性的闲暇生活也就意味着以“修行”和“乐道”来充实个人的闲暇时光。人类应该实现从劳动的世界到修行的世界、从消费的世界到乐道的世界的转换。在近代文明成就和在东亚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当人类学会享受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协调各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快乐的,如果我们学会抛弃过多的功利化的东西;教师是幸福的,如果我们能用心灵倾听心灵的吟唱;生活是自由的,如果我们能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素质发展之间求得一种平衡。因此我们需要用研究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教学生活,这就是教研。教研是朴素的,可以就某个知识点、某个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教研是高贵的,它是教师自由心灵的教学创造。教研需要给教师一定的自由、闲暇,人只有具有了一定的自由和闲暇才会产生智慧的创造。教研活动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作为教师我们又需要一种怎样的理想生活?本文试从生活的视角谈谈自己对教研的理解,让教研走出人们认识的误区,走下高贵的台阶,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36):162-163
<正>教师是读过书的,也就是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这知识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可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但问题又来了,就是这个职业对于他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按理说,知识对于人类的价值也应当成为对于教师的价值。知识是人类的幸福和自由的保障,知识的发展仅仅因为人类需要幸福和自由。这包括两方面:一是知识成为人自愿追求的东西;二是知识让人实现各种理想。成为教师,首先不是一生固定的选择。成为一个教师,那  相似文献   

10.
闲暇及闲暇教育是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爱因斯坦指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使闲暇教育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的,则是1965年关于成人经验和闲暇问题的布拉格国际  相似文献   

11.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音乐主要是培养人的闲暇之性情,而决不是给人以娱乐或憩息。因为闲暇是人的最高善业与最大幸福,这是自由人教育之目的。而娱乐或憩息是一种实用性的教育,会使人沉迷而失去人生最高的目的。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以适用与商业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具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什么呢?闲暇之余,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读书     
爱读书的人,总喜欢在闲暇之时品上几页书,以作雅趣。这并不是一些文入墨客故作风雅,粉饰人生。对于书的品味不同于对茶、花的品味。茶会越品越淡,花总有一天会枯萎;而书,却越品滋味越浓。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生根发芽于思想自由的希腊环境中,自由与闲暇的环境赋予了其自由创作的可能。雅典的民主政治及其宽松自由的宗教环境,使得古希腊人思想比较自由,没有受到禁锢。人们对神的崇拜也是与尘世生活息息相关的,认为诸神是充满彼岸性的,而不是崇奉来世幸福,人们相信幸福就在当世,所乐意追寻的是现实的幸福。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思想即产生于这个时期的希腊,思想自由的环境给予了他自由创作的可能。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还是城邦内外争斗不断的时代,城邦间因争夺领导权而战争不断,国家的混乱使得道德急速滑坡,人们放松了道德束缚。亚里士多德为此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德性是什么”等,用积极、人类可望可及的方式去重新探寻人类有德性的理性幸福生活,力图为道德滑坡的希腊社会重塑追逐幸福的正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声音     
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自由发展;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会、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重视闲暇教育,通过闲暇教育,传授人们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技巧,树立科学的闲暇教育观念,从而使其个性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闲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不能集中全部的时间奔赴事业的建设,容易产生幻想心理,这很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在哲学上来讲意志力的表现是人固有的能力,但会随着客观世界的影响而发生转变。闲暇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却没有那么多的弊出,因为他们还没有被社会所同化,这就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闲暇对大学生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寇芳 《教师》2013,(30):37-37
一棵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生机盎然的大榕树为这里的鸟儿们创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鸟儿们过得欢乐、自由、幸福,大榕树成为了它们繁衍生息的天堂。这是前段时间我所教授的巴金先生的一篇《鸟的天堂》呈现的景象。闲暇之余,细细思量,只有拥有欢乐,拥有自由,才可以称得上是幸福的天堂,那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拥有欢乐和自由吗?学生真正感受到幸福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构建一个像大榕树一样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8.
闲暇及闲暇教育是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爱因斯坦指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使闲暇教育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的,则是1965年关于成人经验和闲暇问题的布拉格国际会议。我国从1995年起,经过两次工时制度改革,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将近有1/3的时间处于闲暇状态。因此,闲暇及闲暇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教育,从根源上说,就是为了促进人向健康方向发展。时下,“追求幸福”成为很多人不懈努力的目标。认真思考,我们会发现,这种生活态度,仅把幸福当作追求的目标,而漠视了当下对生活的幸福感受。这将意味着,追求的过程可以不幸福,现在可以不幸福。  相似文献   

20.
论闲暇教育的两个层面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就占有自由时间的主体”已成为时代赋予德育教育的新课题。当前的闲暇教育充满了“悖论”色彩,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全面地把握闲暇教育,因此无法给学校的闲暇教育合理定位。完整的闲暇教育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关于闲暇的教育”和“闲暇中的教育”。把握了闲暇教育的两个层面,学校教育在闲暇教育中的局限性才会得以彰显,才会对中小学的闲暇教育合理定位,才会寻求到局限中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