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等奖王宗芬李英荣《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济南刘传英《谈对教职工的主体性管理》/济南杨桂玲《开放思想与素质教育》/山东昌乐付光辉《把课上“活”的思考》/山东昌乐李英荣《利用科学活动区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创造能力》/济南朱兴霞《科学活动对幼儿主动发展的作用》/济南张秀芹《0~3岁婴儿期语言能力的培养》/胜利油田韩健萍《浅淡低幼儿童的歌曲教学》/胜利油田李复红《加强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山东昌乐刘咏梅《音乐领域三拍子教学的尝试》/山东昌乐马崇风《和谐教学理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胜利油田…  相似文献   

2.
傅山与顾炎武唱和诗共有六首。第一次唱和诗两首,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所作。丁宝铨《傅青主年谱》:“(康熙)二年癸卯,五十七岁:崑山顾宁人访先生于松庄,赠五律一章,先生依韵答之。”丁宝铨刻《霜红龛集》(本文引《霜红龛集》,均为丁宝铨刻本)卷九载有傅诗,并附有顾诗)《亭林诗集》卷四载有顾诗。第二次唱和诗三首,也是在清康熙二年。《傅青主年谱》没有记载,《霜红龛集》也未收这次唱和诗,《亭林诗集》卷四收有顾诗两首。第三次只是顾炎武寄侮山诗一首。《傅青主年谱》:“(康熙)十三年甲寅,六十八岁:是年顾宁人有寄先生《土堂山中诗》。”《霜红龛集》附一、《亭林诗集》卷五均载有此诗。现把这六首诗按写作时间分三组,注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收有贾谊的《过秦论》一文,其中有云:“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对“瓮牖绳枢”,教科书上注释为:“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牖,窗户。枢,门上的转轴。”一般工具书对这个短语的解释也都基本相同,但是具体到“瓮”、“牖”、“绳”、“枢”各自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上却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瓮”、“绳”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同。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尝试着来作点分析。鉴于“瓮牖绳枢”是一个并列短语,“瓮牖…  相似文献   

4.
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石砫厅志》记: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之子马祥麟娶妻"马凤仪",即山西沁水窦庄忠烈公张铨之女"张凤仪"。然而张铨之侄孙张心至,曾在四川任职,却认为沁水窦庄张氏家族根本没有"张凤仪"其人,《石砫厅志》所记是捃摭采集清初戏曲家董榕《芝龛记》传奇中材料,附会杜撰作成。本文依次对《芝龛记》、吴伟业《绥冦纪略》与《明史》等信史、正史,刘景伯《蜀龟鉴》等野史、笔记进行了系统考证,认为"窦庄忠烈公张铨有女张凤仪",纯属戏曲家与野史家言,不可为"实录"。要解决张凤仪的真实性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张心至提出的问题,而张心至所言,是难以否定的铁证。  相似文献   

5.
济慈主张“想象即真实,即美”。在《希腊古瓮颂》中,他借着想象,展开了诗心与古瓮的对话,化美为媚,“复活”并“创造”了具有永恒意味的“希腊古瓮之美”。《希腊古瓮颂》很好地体现了济慈“元原则、无道德观念、无自我”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6.
拜读《文物》1 998年第 6期李裕群先生所撰《驼山石窟开凿年代与造像题材考》(以下简称《驼考》)一文 ,令人颇受教益。但窃认为其中尚有两个问题似不无再作一点探讨的必要 ,故呈此文 ,以期就正。一、僧盖其人是否不载于僧史山东青州驼山石窟第 3龛中刻有“像主乐安郡沙门都僧盖”的题记 ,《驼考》认为“僧盖者 ,僧史不载”。我意此说恐怕不尽确凿。因为《续高僧传》卷 2 6载有《隋京师大兴善寺释僧盖传》 ,现将其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释僧盖 ,恒州人。曾游太原 ,专听《涅般木》。晚至洛下……后入京师 ,周访禅侣 ,住大兴善 (寺 )……仁寿二…  相似文献   

7.
响堂山北齐塔形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形窟”(龛)是响堂山石窟典型的造窟凿龛形式。它融佛教石窟、印度古塔(率堵婆)及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于一体,别具匠心。是北朝石窟中新出现的一种造窟形式,对隋唐以后开凿的石窟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塔形窟”一词的最早提出是在1956年。王去非先生在《参观三处石窟笔记》一文中,  相似文献   

8.
欣欣子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关系世道风化”之作。它的创作旨意“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说理戒世,以达到拯救“时俗”的目的。(《<金瓶梅>词话序》)但从《金瓶梅》的后半部来看。作者以春梅为主体,主要描写了西门庆与周秀两种不同之家的衰落过程。特别是济南府守备周秀之家的衰落,令人生疑。作者为什么要让“抗金卫国”的忠良将周秀与市井荡妇庞春梅巧结姻缘,并  相似文献   

9.
杏坛与杏林     
马世坤 《语文知识》2000,(10):36-37
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处。《庄子》中有“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的话。顾炎武《日知录》中说:“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孔子)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瓮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耳。”这就是如今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大成殿前杏坛的来历。后杏坛也泛指聚徒讲  相似文献   

10.
《石钟山记》是苏轼游记中的一朵奇葩。说它“奇”,在于它考究了石钟山得名的来由。然而千百年来,对于石钟山的得名,却是众说纷纭。 以声命名说。持这种看法的人,除了苏东坡,最早的要数《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他认为山是由于“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唐代李渤亦持声说。《新唐书·李渤传》记载,李渤任江州刺史时,曾寻访过石钟山,写有《辨石钟山》一文。其中说道:“次于南隅,忽遇双石……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也……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久矣!”指出石钟山的石头能发出类似铜铁的响声,故以此得名。 以形命名说。有人认为山形似钟,以形得名。曾国藩曾说:“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复(覆)钟,乃知钟山以形言非以声言之。”清代学者俞樾也持形说。他在所写的《春在堂随笔》中说,他从当时驻湖口的兵部侍郎彭雪琴处得知:“下钟山盖全山皆空,如钟伏地,故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2期登载了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江有志先生《〈石钟山记〉中的“双石”究竟指什么?》一文,文章认为《石钟山记》(苏拭)“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中的“双石”应是两座山,即上、下石钟山,依据有三:其一,课文文首在注解①中提到“在现在江西湖口县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  相似文献   

12.
奇石与文学     
华夏大地,因石传奇;中国文学,与石有缘。我们先从神话说起。上古女帝,又称“娲皇”,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为人间免除灾祸,此为“女娲补天”(见《淮南子》)。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她溺亡于东海,化作“精卫”鸟,衔木石投海欲填冤恨,此为“精卫填海”(见《山海经》)。  相似文献   

13.
一、作者简介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博闻多识著称,尤以诗赋见长。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代表作是《七哀诗》、《登楼赋》。  相似文献   

14.
《山东教育》2009,(5):1-1
本刊讯 2009年4月16日,在济南参加“教育部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之际,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看到《山东教育》对山东实施素质教育所做的报道后,欣然为杂志题词:“办好《山东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建塔者》是台静农的第二本小说集。对这本小说集的历史评价,历来都不高,“生活不足”、形象“苍白”(唐弢语)可视作代表。在分析其产生的广阔的时代背景后,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建塔者》确如著者所言,留存了那“大时代的一痕”;它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文学社会学意义;《建塔者》与《地之子》的联系及前者对后着的延伸;《建塔者》是“革命文学”的早期文本,它有着“革命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形近换用(一)作为声符的“耍”、“需”、“(而而)”《名义》P5:“{瓀}瑌,如兗反。(王而而),同上。”(为便利排版,本文凡《名义》篆文均以{}内隶定字表示)这一条中,撇开书体差别,实际上字头楷字“项”统领了两个异体。三个字《说文》都没有。《玉篇》:“瑌,如兗切?渡胶>吩?‘状(月者)之山,其上多瑌石。’”今本《中山经》文作“礝石”。关於“瑌”、“礝”等字的通用关系,可能要从《说文》的“碝”说起。《说文》、《广雅·释地》均以“石之次玉者”训  相似文献   

17.
割席     
《世说新语·德行》:“(汉末)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轩冕,古时卿大夫等达官贵人所用的车服)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七律·长征》为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12课。教者试图以“走近长征”教学为例,以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内容的拓展为突破口,尝试探究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文本内容:《七律·长征》。学科领域:语文、信息技术、历史、地理、音乐  相似文献   

19.
《济南的冬天》不以鲜亮的色彩和工笔细描取胜,而以素雅的笔法简笔勾勒出济南冬天的精、气、神、貌,可以说是大家手笔的小水墨画,这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高居云天俯瞰大地,对济南的山与城作了简笔写意,尺幅百里,纤毫毕现。文中的“小”字极富情趣和意蕴。在老舍笔下,偌大的济南城成了“小摇篮”(我未曾去过济南,但作为历史名城恐不至于如此秀气),自然周围环绕的也就是“小山”了,下的雪也是“小雪”(这还不够,又以“济南是受不了大雪的”作对比,突出“小”的韵致),而雪后秀气的小山上卧着的是“小村庄”,此景便…  相似文献   

20.
崔颢是唐开元、天宝时代享有盛名的诗人。《旧唐书》将他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同列,中唐人又把他同王维并称。他的七律《黄鹤楼》极受人们推崇,南宋著名文论家严羽推为“七律第一”,就连大诗人李白也曾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这足以说明崔颢的诗作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但由于他“好蒲博、饮酒”(《旧唐书·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