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创设问题情境“反弹琵琶”,实践逆向阅读的探究 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以逆向思维阅读文本。即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引领学生突破思维定势,逆向揣摩文本的结构特点、主题意境,以及作者的表述方法,甚至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本细读与思维品质的提升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提升思维品质;在文本细读中,教师可以借助有效的学习支架,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3.
学生内驱力的激活离不开认知情境的创设,在一定的学科知识情境中,学生形成知识整体的构建;在问题链设计中,学生发散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在真实的情境创设中,学生真实地触及作品的灵魂,走进文本。拟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认知情境构建下进行有效而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思维品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篇教学中要深度解读文本,围绕主题意义创设真实情境、优化问题设计、挖掘文本留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劣构问题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有独特价值。学科认知情境劣构问题触及学科本质问题,生活情境劣构问题体现情境化命题理念。劣构问题关注情境,突出思维表现性考查。教学中应重视劣构问题的设计与运用,要重构文本阅读教学的内容,转变教学方式,重视读写一体化活动与跨学科学习探索,并以创设融合情境做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对话情境、丰富文本信息、聚焦核心问题等方式与途径,让学生活学文本、深化理解,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立足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各种情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文本之间交互的过程。当学生运用自己的观点去解读文本内容时,脑海中自然会建构出一个全新的概念。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各问题情境,必然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那么,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这个"魂",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呢?本文试立足于数学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情境创设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为了创设完整、自然、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实现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内化和迁移,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整合文本资源,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挖掘文本内涵,创设富有情感的情境;聚焦文本关键信息,创设启迪思维的情境。  相似文献   

9.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的阅读教学,在问题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民主阅读、情境阅读、想象阅读、自主阅读等途径,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打开阅读思维,走进文本深处,和作者、文本对话,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立体性,获得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指向文本理解的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力量.问题设计应坚持“三有”原则:其一曰“有文”,在文本的细微之处品咂,才能设计出让课堂因之增彩的问题;其二曰“有人”,问题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情境聚焦,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逐层深入,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对接碰撞;其三曰“有纲”,问题应该指向教学目标,问题理应带动课堂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