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4.
数感是建立明确数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这方面的素材,让学生经历建立数感、掌握数感、发展数感、升华数感进而内化数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孙秀莲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2):84-84
《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说得概括一点,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感这部分内容的表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9.
《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什么是数感?数感与数学思维品质有何关系?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本期编发的一组精文,将为广大读者一一揭开这些疑团。姚继琴的文章透彻地剖析了数感的内涵,明确地提出培养数感的策略,既有探索性,也有可操作性。陈冬梅的文章认为,《标准》虽然明确了培养学生数感的目标,但教师还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制订具体目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邹亚军、孙华丽的文章通过典型教例,揭示出学生解题失误的深层原因均与数感密切相关。同时以亲身的体验,介绍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既有理论阐述,也有实例佐证,极具说服力。包括数感在内的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文章,本刊在近期还将继续推出,敬请广大读者认真关注,积极撰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问题。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冯学伟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4(1):70-71
阅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语感的性质和语言学习的规律也决定了朗读训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教师必须明确朗读教学的特点、要求并掌握一定的朗读训练的技巧,及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2.
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初中生思维能力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维能力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4(2):105-107
导读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特色有效的导读工作,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文章分析了开展导读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进而探讨了关于开展导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289名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总体是积极向上的,具有较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但其中少数大学生仍存在着家庭责任心不强,对社会发展关注不高等问题。高校应该通过改进传统教育模式,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依托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的主体意识,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引起了教师的思考,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教师视野。而英语教学中最能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就是英语阅读,而如何利用英语阅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然后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先军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3):53-54
清晰而又具有一定秩序感的思维会规定艺术作品精神内涵与形式逻辑的高度凝炼与纯净。同时也会使艺术作品生成清晰而又稳定的风格特征和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意识,形成劳动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要采取有力措施:一要让榜样的力量浸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二要让课程赋予力量,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三要让竞争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承担劳动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初中生在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通读文本,绘制思维导图,阐释文本脉络;跳出文本,设置深度问题,推断言外之意;回读文本,挑战作品权威,质疑求证观点;整合文本,开展专题探究,鉴赏评价作品。旨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教师在黑板上作图、证明、解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示范过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我在近几年的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嘶板》辅助数学教学.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渠道,阅读能力也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往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开展往往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消极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对小学生的阅读量等一些基本的阅读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