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现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表现为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小学阶段、研究方向以课程为主、研究学科以传统“主课”为主、研究层次主要围绕学校层面的课程及其教学展开、研究要素以“教师”和“学生”为主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建议如下:应增加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深化课程与教学评价研究,拓宽研究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加强地方课程与社区联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变迁通常反映了该学科研究发展趋势.通过对2000-2018年民族高等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归类分析,民族高等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呈现如下趋势:多聚焦民族大学生的相关问题,而对民族院校办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究不足;热衷于思想教育以及时政热点,缺乏对民族院校多元一体文化的相关研究;思辨研究依然占据主导,质性研究仍显不足等问题.回应以上问题之对策如下:强化学科研究的独立自觉,重点推进民族院校办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研究;突出民族院校多元文化的特色,构筑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独特的亮点;增加质性研究的运用,提升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实践性、理论性以及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数学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材论和数学学习指导论等领域.我国数学教育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数学学习论、数学课程论和数学教学论等领域(数学教育哲学几乎没有涉及).韩国的数学教材论研究比较受重视,而我国的教学论研究则更受到数学教育博士们的青睐.韩国的博士论文注重研究一些比较微观的问题,我国数学教育博士论文宏观层面的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我国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学术研究领域成果大量产出.博士学位论文是学科发展的缩影,也能折射出我国高层次学术人才的研究水平,以157篇职业教育博士学位论文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博士学位论文呈现如下演变趋势:研究视野愈加开阔,研究主题不断延展,研究内容日益丰富;论文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策性特征,研究主题与时俱进;定性研究与混合研究方法占据主导位置,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但是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主题存在盲点及弱点;集中于宏观问题及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这就需要博士加强研究问题意识和实应性应用研究,增加跨学科多元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考察研究主题的变迁是审视学科研究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对2005-2018年间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变迁呈现如下特征:研究视野愈益开阔、研究主题不断拓展,呈现愈益丰富的发展态势;研究主题与时俱进、时代特征鲜明,呈现频繁变迁的发展趋势;混合研究成为主导、收集与分析资料的方法趋向多元,对研究主题的认识趋向深入。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跟风热点问题,加剧和导致了研究中的弱点与盲点;扎堆宏观问题和理论研究,中观问题与应用研究不足;热衷于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问题,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欠缺;量化研究严重不足,跨学科的交叉研究缺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高校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调查,获得近3年1164份有效创新性评价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对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创新性和单项创新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论文创新性与相关因素(学科门类、在读年限)间的关系,以期为改进博士生培养、提高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及博士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计量学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美国学前教育研究权威期刊《早期儿童研究季刊》2012—2021年456篇高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学前儿童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及家庭生态环境,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婴幼儿保育、教师专业发展及儿童心理研究等主题;“教师”和“父母”是学前教育研究持续关注的对象;多以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为主;重视混合研究方法,关注特殊群体的比较研究。为促进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国学前教育研究者应打破学科壁垒,构筑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共同体;重视本土研究,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原创性,彰显中国特色;树立方法意识,注重研究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1999年至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高等教育求学路径的研究,探寻优秀博士生成长规律,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经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学科、不同性别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变动次数、学校类型变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绝大多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本硕博就读学校变换一次或没有变化,自然科学学科博士生比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博士生学校变换次数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中本硕博阶段均在"985工程"大学就读的人数最多,硕士生阶段就读学校类型为提升型。  相似文献   

9.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主要评价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绘制出层级递阶图,得出了创新成果和应用价值等是评价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表层关键要素,揭示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的深层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985工程”建设大学1716篇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结果的统计分析,探求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内容要素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博士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方面得到的评价最高,而在创新性方面得到的评价最低;明审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明显高于盲审,但盲审专家对论文质量的分歧更大;分年度统计指标均值差别不大,分学科统计方面,理学、工学、管理学论文得分依次降低,且评阅综合评价和四项分指标的走势完全一致.对评阅综合评价与分项指标之间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问题,反思了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博士生扩招是当前一个主流导向,然而对其进行反思却发现种种问题,从扩招速度、对比研究、扩招潜力三个方面对我国的博士生扩招进行分析,指出这三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博士生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博士生阶段的课程设置应着重课程的指导性、启发性,多涉及热点问题。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是目前学科发展的一大特征。它一方面表现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各种学科研究方法间的互相借用。因此,当今已没有哪一个学科还一味地固守自己传统的研究方法,而是在传统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地从其他学科研究中借鉴自己所需要的方法,以便开拓自身学科研究的新天地。现在的问题是在课程设置和课程讲授中,这种思想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表现在:其一,方法论性质的课程所占份量不够大,某一学科的专业性课程占去了较…  相似文献   

13.
以全国博士质量调查结果为基础,借鉴国外师生互动关系研究、导师人际行为模型的思想,利用西安高校博士生调查数据,分析了博士生怎样看待导师对其的指导,并从学生的视角分析了体验到的不同师生互动关系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导师与博士生互动关系处于"高度合作+一定程度强势指导"和"高度合作+一定程度尊重学生观点和意见"时,更有利于博士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博士生的科研和学位论文进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5所研究型大学对1616位在读博士生、619位博士生导师以及131位研究生教育负责人的抽样问卷调查,从指导形式、指导频率、指导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博士培养过程中导师指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存在的不足有:指导的方式较为单一、部分导师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  相似文献   

15.
以优博论文评选为动力促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年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了相当满意的成绩。本文在对这些获奖论文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高博士生论文水平的经验和规律,力求不断提高博士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需要厘清学位制度起源与模式演变。博士学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以巴黎大学为代表,早期仅授予医学、法学和神学三科,以辩论为主,是最高智力能力的标志。科学革命后,哲学博士学位逐步取得合法地位,以柏林大学为代表,通过研讨班、研究所和书面论文等制度设计,形成了洪堡模式,是对学位获得者独立开展学术研究能力的认可。美国通过研究生院制度,促进了博士生教育规模化和多样化,形成了美国模式。为适应产业革命对实用人才的需求,欧洲创办了专门学院,美国形成了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不同模式的学位制度有其历史背景与社会属性,在健全中国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时,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部分高校近年来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加强的措施,包括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把握培养过程中各道关口,强化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等,旨在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科排名逐渐成为国内外大学排名发展的主流.在排名方法上,现存有代表性的学科排名主要使用声誉调查指标和科研产出指标,而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评价则比较薄弱.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以反映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就职情况为标准,引入PageRank算法为排名方法,选取美国大学数学学科为例,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就职学生数量及就职质量(就职单位水平)的学科排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