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都是为解决这一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全局而提出来的战略选择。我国中部地区,身处中国经济的腹地,如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呼南和北”,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无疑成为影响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中部经济却并没有像许多学者预测的那样,依托西部大开发的优势和贯通东西的地理位置,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反而出现了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慢于西部等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前后,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研充。解析中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通过对现实背景的分析,为中部崛起战略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实现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建国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制定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战略。但在实践中,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最终不幸陷入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漩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区了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战略思想,探索出一条"三步走"、"两个大局"、"先富带动共富"的新思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必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理论界的意见不一。本文结合区域经济理论的探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成因、现状及其影响,提出选择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内的欠发达地区(闽粤赣边区)作为“试点”,实施“大推进”开发,是缓解并进而缩小中国地区差距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以"法"为核心论域、不同文体叙事作品叙事理论之间具有融通性是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两大特征,深明此点,以"法"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叙事理论进行研究,以"部法"、"章法"、"笔法"三大范畴为纲,可以有效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叙事学。  相似文献   

5.
启动东业西移推动西部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着产业梯发和经济梯度,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处于较低梯度上的地区转移.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完全可以利用幅员辽阔的优势,在其有不同经济梯度的地区之间浙次推进,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经济发展势头.进入90年代后期,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甚至丧失,东中西部的产业梯度已经足够大,客观上要求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中西部在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积累、体制转型与市场发育、人文条件与人文素质等方面有接收和吸纳来自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初始条件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城市地区的迅速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带出现了由数个都市区首尾相连而形成的巨型多核心的城市地域结构——都市连绵区。迄今为止,我国东部地带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都市连绵区大致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7.
受距离衰减规律、核心-边缘理论和边界效应的影响,我国省际地区农村经济落后且发展缓慢,形成省级行政区间的经济发展凹陷廊带.以豫东地区为例,说明省际地区农村积极发挥距离衰减规律、核心-边缘理论和边界效应的正效应,抑制其负效应,是谋求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厦门地区鲜奶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调研的背景目的、调研方法、分析结论及建议和调研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阐述了在调研实践中,"入愈深"是"见愈奇"的必要条件.文章以一次调研课题中实地调研所遇到的问题为例进行分析总结,认为要做到"入愈深",首先要克服"其进愈难"的重重难关,并提出在克服困难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一些调研技巧.  相似文献   

9.
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以法律法规固定政策,克服西部大开发中利益逆向性的矛盾,使少数民族地区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法律调整应侧重于加强经济自治权和明确上级国家机关的优惠政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极大的资源环境困局,不转变发展模式中国将无路可走,不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和海洋中国持续发展也将无从谈起。中国广大山区及海洋有着丰富的资源及持续支撑力,为解决长远发展的资源环境难题提供了可能性。坚持用生态文明及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有序地利用中国山区及海洋丰富的资源,制定并实施中国的山—海战略:新山区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联动发展,西拓东展,减少对国际资源依托,拓展中国新经济发展腹地,减轻90%人口生产生活在不到1/3中国面积的东部平原压力,逐步形成以东部技术知识经济为核心的山(区)—(平)原—海(洋)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国家长远战略,将能有效地保障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经济结构、社会运行机制、大众心理和价值观念的转换与除旧布新,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具有特殊意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在各地区的进程是不平衡的,即东部沿海地区迅速而西部地区相对滞后,这是导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现实原因。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西部开发与社会转型的内在关系,加快西部地区社会转型的进程,以社会转型促进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22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其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分析入手,剖析东北东部边境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东北东部边境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是既要遵循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变"边界屏障"为地缘优势,实现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国内分工协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研究》2005,(3):71-71
从今年起,贵州省将以多种模式组织省内中职学校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联合招生办学。利用东部城市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带动贵州省职教的发展,为省内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今年,贵州省将以分段培养学生的形式,与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厦门和广东省开展职业教育的联合办学,共计划招生10000人。主要模式有“1+2”、“2+1”、“连锁办学”等,即学生可先在贵州省内学校学习一年或两年的文化专业基础课,从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到东部学校强化技能并实习,毕业后由东部学校负责颁发毕业证以及推荐就业。《金黔在线》贵州省内中职学校与五市一省联合办学$…  相似文献   

14.
石世学 《考试周刊》2014,(37):18-20
在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的大背景下,以国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教材已经全面铺开使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普通高中英语教材有多种版本,不同地区对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趋向。本文聚焦分析贵州省黔南地区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使用趋向的统计数据与调查分析,重点探讨该地区英语必、选修教材使用的总体趋向性、必选修课程设置及教材与高考适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钢铁工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和影响性。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经济纵深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钢铁企业过度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会带来负面影响,资源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发展区域等因素已经不适应。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美国一家周刊载文说,中国领导人已决定启动一项开发中国辽阔而贫困的西部地区的全面计划。西部大开发计划对中国整个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政府这一决定的外部因素是旷日持久的世界经济危机,内部因素为东部与西部经济差距扩大。这篇文章在评论天然气大工程时说,这项被誉为“超级工程”的管道工程,将把中亚边缘地区的新疆的天然气运送到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该项目将耗资1200亿元,其投资规模之大仅次于长江上巨大的三峡工程。这条天然气输送网将把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经济联为一体,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17.
甘孜州南部经济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中心,以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建设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以水电、矿产、生物、特色农业资源为辅助,以亚丁机场通达为枢纽,以公路运输为保障,整合优势资源,统筹区域发展,形成向西(西藏)、向南(云南)依托辐射,配合协同东部(甘孜州东部地区康、泸、丹、九四县经济圈构建"环贡嘎山两小时经济圈"),带动辐射北部(甘孜州内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及全国的差距逐年增在,太大区而论,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发展迟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工业增长滞后,工业经济效益滑坡是影响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本分析了西北地区工业入革开放以来整体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外部条件下,调整和优化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工业的对策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经济发展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贵州省及各地区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分析,并对贵州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规模及区域经济结构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20.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间的制度安排差异是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逐年拉大的根源。我国发达地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综合的激励和推动效应;相反,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制度安排上的"制度落差"致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缺乏强劲动力。要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应从制度安排着手,结合本地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