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教育命题,还是一个文化命题。本文从文化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缘起于文化的变迁,其意蕴在于创新人文性、生活性、超越性、生成性等文化精神,其诉求在于优化从自在自发的生存到自由自觉的生存、从适应性的生存到反思性的生存、从片面发展的生存到全面发展的生存等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2.
人要追问自身的终极意义,满足自身的根本追求,表达自身的精神本性,就必须借助于哲学的理论反思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备科学形态的哲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渗透到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理应强调哲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使之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求真精神、创新精神,突出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4.
培育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在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基本精神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想武器 ;而找准创造能力培养的着重点 ,以及探索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一、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创造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性。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和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也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人类实践既…  相似文献   

5.
要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吸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收效甚微。以往的教改失误在哪里呢?经过反思,笔者认为:应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目的重新进行审视。审视的结果是在高等教育中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根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则应以引领学生进入哲学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唯其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者一般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邓小平理论的作用,即邓小平理论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诞生、形成、丰富和发展,本文则探讨邓小平理论自诞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哪些作用。本文认为,这些作用可以概括为三:第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再一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二,邓小平理论以其哲学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邓小平理论对于建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提供了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与哲学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是人类主体性认识的起点与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传统哲学的批判性的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非科学性等局限,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合理的批判精神,从而实现了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3,1(3):17-18
不可否认 ,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提出的个别理论的历史背景已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迁。但同样不可否认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自身“一以贯之”的传统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这样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中 ,我们就不能停留于已有的理论、命题 ,只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解释者 ① (易陷入解释学的困境中 ) ,而必须超越理论结论本身 ,达到对该理论之精神、之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把握 ,即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个性 ② 。这才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忘却的精神之本。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成为人们探索与研究的重大问题,尽管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应该是深刻地领悟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并把这一精神深深地植入学生的信念之中。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才能实质性地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质就是回归生活世界,诠释生活意义,导引生活价值。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三重内涵:普及化即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通俗化即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生活化即贴近生活、关注实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离此还有相当距离,因此,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在教学理念上,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在教学模式上,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课程设置上,从论、著的二元分离到史、论、著的有机融合;在评价方式上,从重知识和分数到重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面临着遭遇冷落、缺乏吸引力的尴尬局面。因而,重新展现她应有的生命力,就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关注现实社会、关注活生生的人的功能,并改变和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水平。  相似文献   

15.
唯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于“生活哲学”.方可真正体现其作为“批判哲学”及其“哲学批判”的本质内涵、价值指向和根本目的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指向生活世界的哲学,是观察生活世界的世界观;其秉持从生活到生活的运思路向,立足于现实而把握未来;依托于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未完成的因而随生活主题的演变而不断变换形态,是通过优化人的生活而深刻关注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生活哲学”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对当代生活进行深刻反思,有助于在当代中国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有助于反思和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务实的革命家、政治家,又是杰出的理论家、哲学家的邓小平,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观点、矛盾观点、实践观点、生产力观点、人民群众观点,概括了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丰富内容;实践特性、朴实风格、创新精神,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色。我们必须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 ,这是任何其它哲学和科学都无法比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员应以人文精神为中心 ,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育人功能。第一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导向功能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第二 ,要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基本观点的阐述 ,帮助学生树立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的价值观。第三 ,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 ,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文章指出 ,要实现这一…  相似文献   

18.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应该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在此还原成一种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支,理所当然秉赋西方文化的核心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融合问题,在这融合的过程中,引发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状况的反思.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各自的情况来看,连同中国化的历史和现实土壤,马克思主义之中国化本质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9.
以“物质实践“为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畴的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缺陷,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动机、思想倾向和理论旨趣等严重相悖。以审美实践为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畴的精神哲学,也许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归结。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形成它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特有的精神实质,即批判革命的精神。这一精神不能凝固、淡化和弱化,只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遭到的“冷遇”和“不景气”,主要原因不在于我国市场经济对哲学的冲击,而在于淡化和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革命精神。只有在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革命精神,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