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语言习得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对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描写、习得规律的阐释,在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乃至神经病理学等领域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研究价值。对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和语言学结合起来,可以相互促进,使研究更深入。语言中有两大范畴,即语义范畴和语法范畴,儿童在习得语言的时候,这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对语言学的研究有何启示?我们试结合儿童的语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生成语法致力于探索人类大脑中先天存在的普遍语法,因此把精力集中在了对语言能力和句法的研究,没有对语言应用和语义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知语法看到了这种做法存在的不足,对语言现象进行语义层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探讨认知语法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然后对于语义的生成及其在语言各个层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探讨这种语义观对于语言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普遍语法理论是针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提出来的,儿童能够高效而成功地获得母语的根本原因是儿童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或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产生后被众多二语研究者引入到二语习得领域,其中大量的研究集中在二语初始状态的问题。对普遍语法框架下的二语初始状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厘清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旭 《现代语文》2013,(1):36-38
迄今为止的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范式可以归结为生成语言学的普遍语法和认知语言学基于使用的建构语言理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具有客观性,应该找到适合全人类的普遍语法,但无法解释儿童是怎样运用普遍语法解决具体语言里具体问题的;以托马斯诺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强调语言是基于使用的,语言知识源于语言的使用体验,语言习得依靠人的一般认知能力.虽然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刚开始起步,但它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本文以这两派的主要观点进行述评,期望藉此深入探索儿童语言习得的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5.
刺激贫乏论从理论上论证了以下假设:儿童依靠有限的语言经验能够构建出完整的语言知识系统,这种能力得益于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构成了语言习得的先天物质基础。本文旨在对Chomsky语言学说所建立的逻辑基础以及“刺激贫乏”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6.
刺激贫乏论从理论上论证了以下假设:儿童依靠有限的语言经验能够构建出完整的语言知识系统,这种能力得益于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构成了语言习得的先天物质基础。本文旨在对Chomsky语言学说所建立的逻辑基础以及“刺激贫乏”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7.
罗炜 《考试周刊》2009,(7):138-139
本文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概念,指出关键期假设对儿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影响并不确定,在中国的外语学习并非越早越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儿童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我国外语教学实际且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儿童外语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Halliday(1985/1994)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儿童语言习得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语法隐喻对儿童意义潜势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其语法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在回顾Halliday有关语法隐喻及其个体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评述Painter(2003),Torr(2003)和Derew ianka(2003)等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对英语国家儿童母语习得过程中语法隐喻个体发展情况的实证研究,以探讨儿童语法隐喻习得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普遍语法用于解释儿童母语习得,但对二语习得是否也起作用,是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国内幼儿教学领域里盛行的忽略母语的直观教学法是否真的能有效地开展教学,也是许多人关心、而又长期争论未决的一个问题。笔者尝试通过连接论阐述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探讨母语在儿童二语教学中的作用。一.普遍语法与连接论普遍语法这一概念是乔姆斯基针对儿童习得母语提出来的。语言系统十分复杂,有大量的语音语  相似文献   

10.
徐君婷 《英语教师》2023,(24):64-68
基于斯温提出的输出假设理论,以及输出假设的三大功能(注意/触发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元语言反思功能),从语料的选择、语法项目的呈现方式、输出方式和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四个方面,探究输出假设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提出语言形式操练和有意义的输出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课例,探讨输出假设的三大功能在高中英语语法复习课教学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语言观、普遍语法可及性、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中介语特征理论对研究二语习得中功能语类习得顺序的启示,认为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是可及的,二语习得者通过习得某些词汇形态,进而逐渐熟悉语类特征,从而成功习得在句法层面上的某些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列举各种情形下语言认知的实验结果,证实在语言认知中语义关联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儿童早期双语教学中词汇习得的特征,认为语义生成于语境和与其关联的词汇中。利用联结主义的观点来理解母语与传统二语习得在模式上的差异,强调语境和语义在二语学习中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普遍语法框架下的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姆斯基试图从人类语言官能和人类生物学角度寻找语言的基础,制定适合人类所有语言的语法,即普遍语法。普遍语法以儿童母语习得为载体研究不同语言背景条件下具有共性的习得模式。由于研究目标的共通性,普遍语法理论引起二语习得者的兴趣。语言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普遍语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将给人类的语言认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双语语义表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表征尤其是两种语言在头脑中的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以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即“同一表征说”和“独立表征说”为出发点,阐述了词汇联想实验、双语Stroop效应实验、跨语言的语义启动实验、神出鬼没经心理方法、脑成像技术等实验研究的研究范式、理论依据和实验假设,及其实验对语义表征理论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围绕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假设学术界出现了许多不同观点、重大发现和研究进展。国外学者通过对语言环境受到剥夺的儿童和成年人的研究指出年龄在第一语言习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年龄问题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中进展得也十分迅速,但是研究者们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对国外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动态、研究发现和最新进展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儿童要尽可能早地开始学习母语,但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外语可以因学习时间长短、学习目的和动机的不同而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6.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强调大量可理解语言输入对习得语言的重要性,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强调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出对语言的习得的三方面作用。结合两者的理论,本文通过调整阅读输入的质量,重视写作输出的过程来兼顾输入和输出,以便最终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联动。  相似文献   

17.
Ⅰ、习得/学知假设 这个假设表明人们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具有两种不同而又独立的发展语言能力的途径:一种是习得语言,另一种是学知语言。习得可以看作是象儿童用来习得第一语言。(母语  相似文献   

18.
乔姆斯基等人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不但阐释了儿童利用大脑中的语言机制习得母语的问题,而且对二语习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学界对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可及性存在不同观点,其可及性是确定的,但受不同条件制约;不能将弱化的可及性等同于不可及性。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为何能在短期内学好第一语言(母语)?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什么?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习得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在何时?本文介绍了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规律,阐述了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方法、相互关系.习得语言的最佳时期以及儿童早期习得第二语言的优势,并且针对中国少儿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