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汉译活动是世界范围内圣经翻译的一个主要分支,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活动,由此产生的各种名称的汉语《圣经》版本乃是中国版本史上不可或缺的资源.本文拟对汉语“圣经”书名的由来和演变做出综述性的探究,以厘清汉语《圣经》版本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
ことわざ是日语中一个独特的语类族群,其汉译处理有别于一般性的文字翻译。本文对既成的ことわざ汉译版本若干译案的不妥之处提出商榷,并从语体风格及谚译原则等方面对ことわざ的汉译处理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关系”一词被普遍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负载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其汉译英过程中,却有多个不同的翻译版本。该文将对“关系”一词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的几个英文翻译版本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诸如“关系”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如在译入语中不能找到相应对等的词汇表达,最好的翻译方法还是音译。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名作Cuore不仅在意大利本地影响深远,在世界各地也传播甚广。在近现代中国,Cuore的汉译版本不时涌现,重印不断,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青少年。目前已有一些学者论及Cuore的汉译版本,但这些论述仍存在一些疏漏错误。着眼于此,本文力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名作《爱的教育》在中国的汉译版本演变,不仅纠正了以往论述的错误,对以往遗漏的版本也有所补遗。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M.K.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来研究英诗翻译的问题。通过对英国诗人拜伦的名诗When We Two Parted及其四种汉译版本的英汉功能语篇的对比分析表明:(一)功能语言学在研究英诗汉译问题方面同样是适用的;(二)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往往不是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对英诗翻译的评判不可机械地要求译文的形式必须和原文“一一对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美剧ME,MYSELF AND I的汉译剧名为例,运用目的论的三个准则对其进行研究分析,讨论哪一种汉译版本可以更好地传达原英语剧名所蕴含的意图。通过对照目的论的三个准则对该剧名的一些汉译版本进行逐条分析,笔者发现广泛应用的汉译剧名《在下,鄙人和我》并不能传达原剧名对该电视剧情节的映射。此外,笔者认为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另外一个译本相对来讲,可以帮助目的语观众从剧名的翻译充分地了解电视剧所表达内容的大概方向和脉络。  相似文献   

7.
导游词的语篇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外导游词是“友谊的使节,文化的传搔者”,本文从功能派理论家诺德的文本分析的角度探讨导游词汉译英中的语篇外因素。并通过导游词汉译英实例,对导游词的语篇外因素详细剖析,进而对导游词汉译英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性,科技英语名词化的汉译不可能完全等值。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用理论指导实践,探讨科技英语名词化汉译的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9.
杨兵  丁琪 《文教资料》2006,(20):152-153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单就“汉译英”一项而言,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也是一道很难跨越的鸿沟。本文通过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诸多“汉译英”实例和学生翻译时所出现的问题,详细介绍了一套自己摸索的“五步英语翻译”法,试图能帮助学生提高“汉译英”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名篇巨著《静静的顿河》,早在三十年代初就开始汉译介绍到我国来,本文对其汉译中汉语某些特有的修辞手法如“四字格”、“量词”、“迭字”、“排比”等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精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摘     
发展的中国呼唤“汉译英”人才专家建议调整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思路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编辑部和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日前揭晓。来自全国近50所大学和单位的66位参赛选手从千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大赛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值得注意的是,这届全国性的大赛,“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奖项的一等奖均空缺,而且在大赛组委会收到的1093份有效参赛译文中。“汉译英”只有235份。  相似文献   

12.
名篇巨著《静静的顿河》,早在三十年代初就开始汉译介绍到我国来。本文对其汉译中汉语某些特有的修辞手法如“四字格”、“量词”、“迭字”、“排比”等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精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圣经》在近代中国的汉译版本、翻译主体以及近代中国人的圣经观念,来理解《圣经》这部宗教经典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文化意义。《圣经》汉译文本与中国文化融合与协商的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特点;翻译主体们通过自我调节而不断探索,促使《圣经》汉译活动与中国文化不断适应;近代中国人对圣经的观念从鄙视怀疑发展到逐渐理解。  相似文献   

14.
陈文江 《广西教育》2015,(6):116+128
“汉译英”是学生学习、掌握英语的好方法,也是教师省时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汉译英”这一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实际用法及各项语法规则;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应试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汉译英”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迅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各种版本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规定的“教学要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用伏安法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等,必然成为各种版本初中物理教材均要编写的教学内容和中考热点试题之一。在拜读多种版本教科书、练习册和各地中考有关滑动变阻器试题的“参考答案”后,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滑动变阻器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与存在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和哲学思考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汉译西方哲=学中的最高范畴系词Being时产生困境,出现了“是”“有”“在”“存在”“本体”等多种译名,体现了系词的多元性、复杂性与神秘性,很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文章基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分析,揭示英语系词“Being”的神秘所在与汉译困惑的根源;再探寻通过语言分析发现世界之路,展示系词的本质属性;进而走进语言背后的哲学论域,追溯和把握系词的语言本体观.  相似文献   

17.
俳句是日本独有的文学形式,是日本诗歌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代最著名的俳人,被后世尊称为"俳圣",《古池》是他幽玄闲寂风格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作品,有十多个汉译版本。本文从意境美的角度出发,结合俳句自身的特点,对上述汉译版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意境美是俳句翻译的最高原则,不能忠实传达俳句意境美的翻译是不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从共时的角度出发,对西晋以前汉译佛经中“说类词”的连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考辨了“富贵浮云”“万无一失”“自得其乐”三则成语的意义之源与形式之源,就如何追溯意义与形式各有其源的成语的源头进行了探讨,认为汉译佛经对汉语固有成语意义、形式的产生、演变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复义”是英语单词ambiguity一词的汉译,我国一般译作“含混”,又译成“朦胧”、“歧义”、“晦涩”、“复义”等.本文探讨了脑经急转弯中的复义现象,归纳了五种益智性和娱乐性“脑经急转弯”背后的运作机制,以便我们更加透彻地欣赏脑经急转弯背后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