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大量流传下来的畲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化生活是其不可或缺的题材,由此可见,畲族人民对女性地位的重视.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女性文化生活的描述,塑造了畲族丰富的女性文化特征.畲族人民不再将女性视为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畲族女性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内都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较高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畲族女性文化生活的分析和对其文学作品的研究,讲述了女性意识在畲族的表现,并对畲族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流传下来的畲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化生活是其不可或缺的题材,由此可见,畲族人民对女性地位的重视。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女性文化生活的描述,塑造了畲族丰富的女性文化特征。畲族人民不再将女性视为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畲族女性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内都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较高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畲族女性文化生活的分析和对其文学作品的研究,讲述了女性意识在畲族的表现,并对畲族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畲族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坚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的畲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潮州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畲族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畲族文化渊源问题,学界虽仍有争议,但全国各地畲族同胞似乎更偏向于把凤凰山作为畲族文化发源地.此观点是有充足的资料作为证明依据的.  相似文献   

4.
林澄 《新教师》2022,(2):87-88
美术是帮助小学生建立审美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畲族服饰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美术底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畲族服饰文化的内涵,让学生通过畲族服饰文化感受不一样的美.  相似文献   

5.
畲族服饰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畲族的变迁史迹,而且见证了畲族文化内涵逐渐演变的历程.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扩进,畲族服饰文化受到了剧烈冲击,已濒临堙没的边缘.为预防这一结果的发生,我们应将畲族服饰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并通过加强保存措施,培育大量的优秀传承人,以及拓展畲族服饰的学术研究,以促进传统服饰与现代时尚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畲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广东是畲族较早的聚居地区。广东省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研究广东畲族的社会历史对促进全国畲族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畲族传统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女性意识,在畲族传统文化中,他们用自己民族的独特的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展现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展现出畲族女性的魅力,是畲族人民对女性个体价值和人格尊严的肯定。文中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究畲族独特的女性意识,对当今女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畲族民间信仰中,女神信仰占有重要地位。畲族女性始祖三公主、浙南地插花娘等,是畲族族内女神;陈靖姑、马仙和汤夫人等,是畲汉共同信仰的女神;太姥娘娘则是有待重新认识的畲族女性始祖,其文化意义或许可与三公主比肩。对畲族女神信仰作一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将有利于畲族文化艺术的纵深研究。  相似文献   

9.
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一千多年来,闽东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而畲族女性也是创造本民族文化的主力军,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要实现畲族女性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就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外在力量,借助各种媒介载体,唤醒畲族女性的文化自觉,才能有效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建构,真正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区。一千多年来,闽东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畲族女性无疑也是创造本民族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文化的转型与发展,各种文化合力解构着包括畲族女性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要实现畲族女性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就必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要唤醒畲族女性的文化自觉,又要调动外在力量。只有借助传统文化的合力作用,才能有效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建构,真正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畲族民间文学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歌颂了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畲族女性,充分反映了畲族女性在本民族文化历史上的作用,体现了丰富的女性文化特征。试从女性视角对畲族民间文学进行研究阐述,全面地概括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特征,对研究畲族传统文化特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畲族武术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南派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历史人类学、民俗人类学、社会人类学、阐释人类学等视角对畲族武术文化进行梳理。认为,畲族武术缘起、形成与发展与畲族人民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反抗压迫斗争及社会习武风尚习俗密切相关。畲族武术以独特的地域性、兼容性、延展性及原真性使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散居在我国东南山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构建了畲族的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特别是民族旅游被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下作为发展战略以来,畲族传统文化经历了消失、重视、再现的变迁过程。文章梳理了畲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旅游开发实践过程中畲族传统文化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如何复兴与发展畲族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有关畲族文化的研究,国内学界很少涉及长篇史诗<高皇歌>的文本研究.本文从文本细读的理路出发,通过对<高皇歌>的解读,从文化层面来寻找畲族族群整体文化建构.在<高皇歌>的双重表述中,审美性和草根性的剥离,导致了族群价值认同中存在人神边际模糊和越界现象,这种现象凸显了畲族族群在祖先崇拜中的自豪感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卑感,进而深刻地表达了畲族族群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潮州凤凰山是畲族的策源地",这是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经过长期考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潮州凤凰山作为畲族始祖开基地、民族发祥地和畲族的圣山,在全国畲族中影响重大而深远.原生态的畲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任生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福安畲族熟语主要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记载了畲族游耕经济生活、反映着畲族传统文化、体现着汉族文化对畲族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畲族人民生活、生产经验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畲家人自称"生哈"或者"山哈",喻意自己是住在山里的客人[1].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总人口为708 651人,主要分布在浙、闽、赣、皖、粤等七省80多个县(市)里的部分地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浙江、福建地区.畲族有本民族语言,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直以来通用汉语.全国的畲族一般都使用双语制:与其他民族人民进行交流时  相似文献   

18.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19.
畲族传统体育文化及社会化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山地农耕的实践是畲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基础.畲家拳、畲族棍术、节日登高是最具特色的畲族体育娱乐内容,具有浓厚的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与内涵.文章通过对畲族体育文化构筑与历史渊源、特色与特性的初步研究,提出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化保存构想,为传统体育更深层次的继承和发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畲族没有本民族字的记载,它的历史是靠代代言传和口授的。中根据作的田野调查,有关历史献与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成果,论述了闽西畲族发展的源流,探究畲族在闽西的形成及其迁徒流变,以及畲族在闽西历史的重要地位,闽西汉畲的互动发展与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