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传统社会关系结构的差序格局,发展到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伦理为基础的差序格局纳入情感、理性因素,差序格局的范围在扩大,差序格局呈现横向和纵向的立体结构,"城市版"的差序格局以及具有时-空意识的"差序场"。自利益进入差序格局后,人际关系的等级原则在逐渐弱化,理性化的人际关系正在淡化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出现了"工具性差序格局"、"紧缩圈层"、"内核-外围"、"逆差序格局"等理性化的社会关系结构。现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虽注入了现代的因素,但依然以传统伦理为根基,并非完全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裙带特权是在裙带关系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有碍社会公平和进步的一种权力,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它并未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且有扩张趋势。而差序格局在分析裙带特权获致的路径依赖方面具有独特的视角和解释力,且能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依循裙带关系差序格局性,这种权力不断被个人制造和复制。  相似文献   

4.
乡土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新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在今天的乡土中国仍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然而,当代乡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差序格局”到“团体格局”,由“关系”到“身份”、“单位”,由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进而从身份分层到财产分层再到契约分层,使得“差序格局”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就是姻缘关系、拟似血缘关系与业缘关系渗入“差序格局”,导致“差序格局”所包括的社会关系范围在扩大;与此同时,“利益”亦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人们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5.
差序格局本来是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的,这里用来分析现代社会学校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时间的流失没有降低差序格局对我国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解释力度,只是这种"差序格局"和正式组织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拟差序格局",也就是说,现在学校成员的行为既受我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格局的影响,也受正式组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差序格局”的消解与和谐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际关系的差序性为本质特征的“差序格局”,在当代中国农村依然广泛存在,并发挥着不可轻忽的消极社会作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障碍。要尽快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努力促进“差序格局”的消解。消解“差序格局”的关键,在于用市场经济全面、彻底地取代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7.
在“差序格局”中,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亲疏远近的等级差别。“差序格局”的特点就决定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缺乏不同意见的表达机制,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不宽容的。在这种不宽容的长期压抑之下,恐惧之心使我们完全丧失了表达不同意见的勇气,这严重制约着我们的民主进程。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社会在本质上与民主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8.
孙晨哲 《天中学刊》2011,26(4):138-140
在中国特殊的差序格局背景下,中学教师因教龄长短、管理权重大小、人缘远近及尊卑差别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契约状态。根据教师具体的心理契约冲突采取有所区别的措施,不仅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和理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不同教师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浅析《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概念。这一概念十分符合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本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与内涵在不断扩大。因此,对“差序格局”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阐释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腐败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地区,受差序格局影响产生熟人社会、人情关系、伦理本位等廉政建设道路上的危险因素。因此,文章以差序格局为切入视角,对我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破解发展困境,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卢盈 《江苏高教》2022,(2):13-20
学术系统是集合了权力、文化、关系、制度等各方要素的场域。中国的学术系统既有与西方社会学术系统的共同之处,也更多地体现出了中国特色。学术系统中的熟人社会、差序格局以及西方学术界带来的特殊主义、契约精神都汇聚于中国学术界。中国传统的文化以及西方学术系统中的特殊主义,学术声誉、学术生产、学术评价、府学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制度与文化要素共同促使了差序格局的形成。良性的学术系统生态不应仅仅是学术精英的"独角戏",应是不同学术阶层所获得的公平的机遇,以及学术阶层之间的流通渠道所构成的良性的差序格局生态系统,学术系统的治理格局需要不同要素以及资源之间的相互整合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差序格局强调社会的等级差别,中国女性在这一特殊社会结构中,有其规定的社会角色,语言受到制约,在语言交际中礼貌和面子起指导作用,为维护相应的地位和身份,女性常采用面子管理语用策略、赞扬恭维策略、谦虚策略、同情策略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中的人伦与等级观念,"礼"的制约,"父权主义"的文化定型,社会性别角色差异等影响了女性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圈子"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层面,与人类的认知水平和传播能力存在局限密切相关。"圈子"和传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圈子"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特征,各个圈层之间的交往法则、信息流量和传播准则互不相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圈子"的勃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众多"小众化"、个性化的"圈子长尾"。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精准地概括了传统中国社会关系格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学者们在"理论自觉"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差序格局的内涵,姻缘、感情、利益等新兴要素全面渗透到差序格局中,传统差序格局出现了现代化转向。然而,对失独父母而言,无论是传统差序格局还是现代差序格局都无法对他们的社会关系选择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因为他们的社会互动既不是血缘主导,也不是利益主导,而是身份主导。基于社会身份选择,失独父母的社会关系差序格局出现了选择标准的更替、内圈层的置换、重要要素的重组和差序格局的断裂风险,因此,笔者将此称之为"非常态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5.
高职生源多元化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生源多元化无疑是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挑战。本着学生为本就业导向差序格局共达国标之理念,本文就如何建立适合多元化生源的差序格局教育教学模式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和差序格局都是对"圈子"的研究,都是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的模式或格局,两者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这两种理论对研究中国企业组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际关系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主题.在现代中国社会背景下,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及其理论在解释人际关系方面仍不失其适用性,它描绘出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基本行动结构,但是其中关于个体行动逻辑的论断则需要深化扩展.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个体在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中的行动逻辑已经从单一的道德要素演变成了多种逻辑,包括情感逻辑、伦常逻辑、面子逻辑、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和公义逻辑,且各种逻辑在差序格局中有各自适用的边界,对应形成不同类型的人际互动关系.在人际互动中,应用适宜的行动逻辑会产出有效的关系,误用或错用行动逻辑就会导致关系无效,甚至破裂.  相似文献   

18.
19.
在中国古代,权力的分配是以皇帝为中心呈差序格局向外延展,各级官僚也是以各自为中心有差等地形成权力网络。这种权力分布的差序格局性有着沉重的历史文化根源。古代中国的家国通过内仁外礼的组织方式组织社会。其内仁的核心是兼爱,而兼爱又是有差等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由里到外、由近及远地推衍的。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是理解中国社会的核心构念,对中国社会有着强有力的解释.然而目前差序格局理论至少存有三个争议问题,在分析和探讨这些争议的基础上对差序格局概念的理论内涵进行重新诠释,进而建构出差序格局的一个理论框架.差序格局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分析,即微观层次的人际关系,中观层次的“社会圈子”,以及宏观层次的乡土社会、江湖、庙堂或者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从微观层次到宏观层次的递升,不仅实现了从关系到结构层次的跃迁,也铸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同构”,“家”和“国”从这个意义上实现了统一.这一框架较清晰地涵盖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差序格局理论,对于丰富差序格局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