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学校仪式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它承载着特定共同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社会情感、行为规范,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本文在阐释学校仪式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仪式活动的强化价值引领、塑造集体认同、增进道德情感和促进行为规约等价值功能。在当前的学校仪式教育实践中,仪式教育形式化、参与主体缺位、内容创新不足等问题阻碍其德育功能的发挥。对此,可从制度、文化和主体三个层面寻求纾解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节日仪式的德育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的传承主要是通过与仪式相关的文化记忆所达成。这一过程固有的德育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于传统节日仪式所蕴含的"道"和"德"中,并可通过对传统节日仪式的文本认知及原体验实现其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燕燕 《考试周刊》2013,(56):168-169
仪式活动的德育作用显著,中职学校由于学校类型和学生特点的影响,仪式活动的举行及其德育作用往往相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表现出一种滞后性。本文总结了中职学校仪式德育局限性的三种表现,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各种仪式是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具有规范化程序的教育活动。作为课堂道德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它包含独特的文化意蕴,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方式有启迪、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是学生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有效路径。每一种仪式都有严格的规范,学生的思想却在不断变化,在这种稳定性与变化性的对弈格局中,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优化二者关系,更好地发挥仪式活动的德  相似文献   

5.
学校仪式活动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对全校师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指导、矫正和重塑的功能。然而在现实中,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还无形中发生着异化。回归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德育主体价值和内心情感体验,并进一步充实仪式活动的德育内涵,规范并创新仪式活动的德育形式。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通过对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实在分析,提出了学校与社区互动的价值在于:有利于实现学校与社区道德教育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的社会化、生活化、实践化,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的整体性、开放性、发展性。还对“三个有利于”进行了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4,(8):25-25
仪式一定源干宗教或巫术的,表明人们共同的信仰和期待,仪式是群体才有的,这一群人们心怀共同愿望,做着同样的动作,念着同样的话语或唱同样的歌,这就产生了共振,共振会形成一个“场”,“场”会反作用于人,直达人群中的每个人的心底,使人更虔诚地信仰、做、说和唱,而由此加固了“场”。  相似文献   

8.
课堂被人们赋予了太多梦想与希望,它改变人的知识、智慧和人生。有别于课堂教学中的其它活动,课堂仪式具有稳定的形式而且特别注重形式,具有鲜明的行为规范,以及超越行为本身的意义等特征。课堂仪式作为大学课堂生活中独具象征性、表演性、文化性和系统性的生活景观,具有独特的德育意蕴、德育价值。大学课堂仪式生成了德育场域,提供了德育素材,培育了德育情感。大学课堂仪式是充盈德性的生活,蕴含着道德规范,传递着道德观念。在重视大学课堂仪式德育价值的同时,仍须对其德育效果时刻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9.
学校仪式活动是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具有规范化程序的教育活动。作为课堂道德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它包含独特的文化意蕴,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是学生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有效路径。仪式活动的程序严格规范,学生的思想却在不断变化,在这种稳定性与变化性的对弈格局中,在  相似文献   

10.
在微观的互动仪式理论视域下,学校仪式是一种关于个体身体空间、关注焦点、生命情感体验的互动结构。但在学校教育的现实境遇中,教育者不断为仪式活动增值、赋义,实施过程中身体的离散消解了仪式互动的基础,固化的制度程式模糊了相互关注焦点,严格的科层结构抑制生命体验,学校仪式沦为一种形式表演。构建自主、自然、自发的学校互动仪式,需转变仪式实施理念,凸显学校仪式的育人价值;打破仪式空间阻隔,保障学校仪式的身体聚集;放活仪式制度程式,传达相互关注的焦点;优化仪式科层结构,分享共同情绪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审美趣味、生活习俗等方面,蕴含着多重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开发乡土文化德育资源,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对中小学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与中华民族文明进步息息相通,其基本特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儒家道德思想的积极方面有助于坚持当前学校德育的首要地位,对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学生的自学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校道德教育是实现道德控制的根本途径之一。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尊崇理性主义传统;道德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明确而具体;道德教育的方式符合本国国情等。借鉴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点,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道德教育的理念应适应时代要求;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层次要求;道德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育基础;道德教育的方式应尊重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道德传统主义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忽视。道德传统主义希望传承道德传统,并维护社会及道德秩序的稳定。其哲学基点是至善、人性阴暗和道德德性,导致它在道德教育中倡导普遍道德价值,推行干预和控制的教育策略,倡导灌输和教导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首”而无位.往往与人们看待德育的视角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学视角中重建学校德育本质论、德育功能观和德育方法学,让学校德育的心理本原得以本真澄明,无疑会帮助学枝德育走出困境,“首”而有位。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和灵魂。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工作的实效性并没有落到实处,呈现出弱化的趋势。文章从学校、教师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讨弱化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为高中学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权威是学生对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发自内心的敬重而生成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但当前学校德育只注重对学生外在的纲常礼仪和行为规范的机械操练与背诵,忽略了对其内在心灵品质的培养,使得道德本身所固有的权威被遮蔽或消解。究其原因在于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性和道德意义的异化。因此,学校德育只有回归对学生个体生命意义的关照和德性的养成,才能让道德本身所固有的力量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从社会视角审视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应树立科学的德育价值观。主要包括:德育社会观、德育功能观、德育素质观、德育效益观、德育层次观、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德育应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注意在德育实践中避免道德教育上的绝对灌输和相对主义,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价值,实现对学生精神人格的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恢复发展期、深化改革期和超越创新期。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走过的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课程的价值导向上,从关注个体政治品质向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转变;在德育课程类型上,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向关注情感体验的回归生活课程转变;在德育课程教材呈现的语言上,从成人化的表述方式向尊重儿童的对话方式转变;在德育课程评价上,从侧重甄别向侧重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校德育的价值澄清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澄清理论是美国学校德育理论的重要流派。文章对价值澄清理论的内容、主要方法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对价值澄清理论进行了评析,指出了其产生的原因、理论实质及社会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