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扬 《现代语文》2008,(7):44-45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它对学习的过程具有导向作用。这一点早已被教育工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重视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围绕着老师“预设”的问题而进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重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动态生成”(课堂生成问题)又成为一股潮流。如今,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们普遍接受了预设与生成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问题生成”策略及开发运用就成为教师们在实践中积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孙君 《河北教育》2005,(12):19-20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自觉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标志蓬蓬勃勃地开展了起来,这一新的课程形式由于它的先天优势也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最终目的,因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学习中交往,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创设能吸引学生热情参与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需求,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个传统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领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下,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应该是和学生平等对话、共享、共进的。教学不再是教学生,而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度统一。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应该从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走下神圣的讲台,…  相似文献   

5.
中专语文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最终目的,因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学习中交往,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创设能吸引学生热情参与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需求,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却时有被倾听遗忘的角落。或许,师道尊严从一开始便让我们失去了耐性,教师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打断孩子们的话语与思想。作为师长的我们,有着太多的理由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而或许就在我们嘴角那嗤之以鼻的冷笑中,或是教鞭一挥的断喝里,  相似文献   

7.
何康 《上海教育》2008,(7):60-60
教育是生命和生命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教师心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学生。我喜欢到学生们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让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班级的各种管理,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索者,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人类进入21世纪,新经济的加速发展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中国的外语教育更不例外。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于1996年6月曾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指出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指出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是否具有创造精神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外语与外界进行交际能力成为考察外语教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师生关系和角色也在发生着及时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输出知识的机器,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促进者。学生已不再是被动的听讲者,而成为了主动、积极、自觉的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信息革命的浪潮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它为少年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今天你上网了吗?”已成为现代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成为学生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笔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件”: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悄悄地上网玩游戏、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转而退居"二线",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站在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都应当深深体会到,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庸,它已经成为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让新课程下的作业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苦恼和辛劳,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走进课改实验区,我们欣喜地看到:追求和实践新的课程理念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是拘泥教材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是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对文本进行加工和构建。课堂上,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学习,“老师叫到你再说”的现象已悄无踪影。课堂教学目标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能够做到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维度去设计。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要求,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实现这个变革,关键是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改革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停留在“传道受业”这个传统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领导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和学生平等对话,共享、共进。教学也不再是教学生,而应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度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是否要固守着“师道尊严”的信条,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扮演长者、充当权威呢?我认为要真真实实地走进新课程,教师应该从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当成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走下神圣的讲台,抛开教师“师道尊严”的架子,带双民主的耳朵走进课堂,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倾听学生的智慧,倾听他们独特的理解,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俯下身子,学...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而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既要加强基础性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教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本人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交往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学即交往”的观点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可。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对师生、生生人际交往理论创造性运用的一种实践形式。囿于对交往理论中关键词“自由”“自觉”的理解不到位,当前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诸多“伪自由”“伪自觉”现象,为此,进一步厘清概念,并在教学中致力于唤醒学生“自由”“自觉”的意识,是将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推向深入的前提和必需。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交往。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比较单一。而合作学习不仅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重视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这是一种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平等参与各种互动活动,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唯一的信息源。近年来,正是由于合作学习模式在改善课堂内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因而它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8.
霍芳 《青海教育》2009,(5):27-27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每个教师努力的目标,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为了让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在不自觉中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因为新颖的课堂导入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使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提高了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过去人们常说: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新的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学校更应该成为引发学习的场所,教育的作用就是为学习自觉化的形成提供帮助。因此,引发学习才是学校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情。如何引发学习?读书,引领师生爱读书,会读书,会创造性地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反思、感悟、实践、创造。真正实现学生不再完全为考试、升学而读书,教师不再完全为写论、备课而读书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马来西亚学生出现了一股补习风,不仅大专院校,甚至不少中,小学学生也纷纷在课外补习。目的是为升学或拿到毕业文凭打好基础。这股吹遍全国的风,反映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空气。但是,也带来了不少弊端:一、一些中小学生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学习质量并未提高,有的甚至下降。其原因是,学生们接受的辅导往往赶在学校教师的进度之前,这样教师再讲这一课时,学生们就不再象过去那样认真听讲,有的甚至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