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让党的十八大最新理论进课堂、进头脑,使大学生理解和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一是自己要领悟和贯彻好党的基本理论;二是教学不空谈,务真求实;三是教学要创新,能够与时俱进,最终要教好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学好知识,增强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  相似文献   

3.
张伟 《山东教育》2011,(Z5):45-46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和发展性评价逐步深入地推进,学科功能和有效教学成为萦绕在我们耳边的重要话题。笔者在近几年的听课评课之余也在思考:"历史课堂的主旋律应该是什么?""怎样的历史课堂才是科学有效的历史课堂?"基于这些想法,创设"情理交融"的历史课堂便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总记得有一些课堂的一些细节,会令听课  相似文献   

4.
和融课堂追求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达成情与理交融。和融的构建,体现在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认知思辨、教师讲述分析、教材使用、情境设置、问题设计及课堂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如何学习宣传好十八大精神,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身体力行的共同行动.本文从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等五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十八大精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提出了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13,(35):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中思政课堂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浅表化、实践教学普及面不广等问题,论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堂的策略:基于知识整合,丰富政治认知;基于真实情境,实现以史化人;基于价值引领,坚定政治信仰;基于社会实践,推进知识迁移,让高中生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增强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情感激发学生,以文化熏陶学生”。情理思政课堂提倡创设真实、典型、适切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理入“境”、以“境”育人,在情理交融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涵养家国情怀,促进知行合一,实现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9.
教学话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要素,承载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关涉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温”、失“效”、失“时”、失“衡”的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设置“情理相融”的教学话语内容,构建“刚柔并济”的教学话语方式,拓展“结合联动”的教学话语载体,打造“师生共享”的教学话语共同体,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all mankind)的倡导与提出,表明党和国家关于人类命运有了新认识、新判断,这不仅体现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对课堂教学话语权的重塑有着巨大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学校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中学阶段作为整个国民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思政课的信仰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因此,作为中学思政课堂的主导者,思政教师理应肩负起党和国家交予的重要使命,提升中学生的政治信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郑春华  丁元  房勋 《广西教育》2022,(3):64-66+70
本文基于“四史”的内容及教育价值,论述“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开展“四史”主题的教师培训、开展“四史”与思政融合的教学研究、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开展“四史”融入思政的实践活动等“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劳模"精神中蕴含了独有的精神财富,彰显出强大的精神育人力量。在当前创新职业思政教育方案时,要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在职业教育、思政引导等领域的示范作用,使其成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精神动力。为此,面对新的职业教育环境,要将"劳模"文化、"劳模"故事与职业思政教育紧密融合,通过塑造新的"劳模"精神育人机制,为做好职业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新力量。由鄢显俊所写的《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版)一书从"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出发,通过设置相关实证实验来检验思政教育问题,从教育规律、心理认知规律和人文关怀等视角提出了思政教育"新模式"。同时,作者结合2005年3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思政"05方案"),采用问卷调查、教育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多种评估手段,对思政教育新模式进行验证,为当前有效开展思政课堂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引。综合研究该书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抓好此项工作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周密组织其中的各个工作环节使其有序进行,积极开展研究为推动此项工作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当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一般发展趋势,而这一模式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有自身的特殊内容,其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促使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内容更加多重多样;传播网络化推进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技术愈加快捷便利;经济市场化诱发教育教学整合中的利益协调日趋复杂。进一步剖析这一模式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规律,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具体走向。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大部分。本文将从各自存在的问题立足,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的意义以及二者的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的精准化耦合,是提升高校育人实效性的重要蹊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又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载体。其精准化耦合机理体现在教育内容的耦合、教育价值理念的相同、教育对象的相通、教育实践的契合。但当前精准化耦合存在着耦合的内容程式化、耦合的方式单一化、耦合的主体能力局限化、耦合的重要性认识浅显化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耦合的顶层设计、健全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耦合的运行机制、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耦合的保障机制、完善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耦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的哲学命题蕴含着对思政课的生成历史、思政课所面对的时代要求和思政课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三重追问。从定位上把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所讲道理的不同侧重,从内容上梳理各门思政课所讲道理的内在联系,从层次上理清思政课所讲道理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地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内容。思政课教师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精耕教材,钻研课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运用问题导向思维,以透彻的学理解疑释惑;要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职“微思政”的实践教学具有理念创新、载体变换、模式转型的创新性要点。“微思政”实践教学的内容具有可开发性,形式具有易接纳性,效果具有可达成性,其教学设计、教育内容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教育主体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教育效果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教师素养坚持“专”与“广”相统一。基于此,须优化高职“微思政”实践教学不同层次的内容,精准教学设计,通过沉浸式实境党课、实战式教学训练、融入式价值输出,不断提升高职“微思政”实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我省"五个思政"的工作机制创新,从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价值诉求,并从理论创新、实践保障、价值诉求等方面阐述了"五个思政"对于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